張永杰,顧 振,李 敏,肖 明,丁 炯
(南京醫(y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系,南京 江蘇 210029)
“雙語教學”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高等醫(yī)學教育的必然趨勢[1]。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醫(yī)學生終身教育體系的基本培養(yǎng)目標之一[2]。因此,這兩者在現(xiàn)代化醫(yī)學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
人體解剖學是醫(yī)學院校的第一門醫(yī)學基礎課,如能將“雙語”與“自主學習”兩者巧妙地融合起來,在醫(yī)學課程學習之初即引導學生形成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這對于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與扎實外語基礎的醫(yī)學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我們嘗試在七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人體解剖學教學中開展強調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主的“雙語教學”。通過革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條件、教學方法及考試制度等舉措,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凝練“人體解剖學雙語化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教學理念的革新應成為教學改革的先導。傳統(tǒng)的人體解剖學多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大學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要求學習者在教師指導下根據(jù)自身條件和需求制定并完成具體學習目標[3]。所以,學生應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應轉變?yōu)椤爸笇д摺?通過改革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雙語化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從而指導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軟件建設。
1.教輔建設。
解剖雙語教學中,解剖名詞發(fā)音難是個老大難問題。為此,丁炯教授組織編寫并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了《人體解剖學理論與實驗學習指導》一書,作為學生的學習指導用書。目的有二:首先,將解剖學常用單詞及詞組標注英標,方便學生朗讀;其次,將人體解剖學的理論與實踐分開做了要點概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討論題的構建在“自主學習”體系中是關鍵。只有將討論題設計好,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探索解剖知識,成為教學的主角。為此,我們組建專門的教學團隊,基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模式[4],精心構建“自主學習討論題體系”。討論題共約300題,覆蓋全書每個章節(jié)。其中,每個章節(jié)另有2-3個全英文討論題,作為開展雙語討論的素材。
制作精良的多媒體課件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開展“自主學習”的基礎。雙語版多媒體課件的語言以英文為主,對關鍵的解剖術語給予中文標注。我們將“討論題”穿插在課件中,方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圍繞問題展開討論。
2.網(wǎng)絡教學建設。
網(wǎng)絡是高校進行大學本科“自主學習”教學方法改革的重要工具[5]。經(jīng)過多年建設,我們學科已建立了一流的學生自主學習平臺,成為我?!皣壹墝嶒灲虒W示范中心”的組成部分[2]。在此基礎上,我們將雙語版人體解剖學多媒體課件增加到網(wǎng)絡學習資源庫;在“人體解剖學網(wǎng)絡自主學習考試系統(tǒng)”中增加了大量的英語版試題。為七年制學生提供全方位的“雙語教學”自主學習平臺。
(二)硬件建設。
我們將交互式電子白板引入理論教室,全天候開放“學生自主學習網(wǎng)絡平臺”,并在實驗室安裝負離子發(fā)生設備、空調及良好的通風設施,極大地改善了理論與實驗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提供一個優(yōu)良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
(一)“指導式”課前自學。
在開學初,我們將“人體解剖學自主學習討論題”發(fā)給學生,請學生在課前結合討論題,有的放矢的進行高效自學。
(二)“討論式”理論教學。
針對人體解剖學信息量大、專業(yè)術語多的特點,我們在教學中采用英文課件、中文討論、結合英文小結的方式授課。對于易理解的章節(jié),則根據(jù)學生的反應循序漸進,適當增加英語討論的比例,使學生更自然地融入雙語授課的氛圍。
在進行雙語教學的同時,我們始終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采用討論式教學的模式進行理論課教學。請學生參與教學實踐,成為教學的主角。對于一些共性問題,適當加以串講與分析。結合每個大章節(jié)所設置的英文病例,請學生分組準備,走上講臺,以英文講解,與大家交流討論。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了團結協(xié)作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三)“小組式”實驗教學。
標本實習是人體解剖學的重中之重,更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最佳舞臺。我們采用“組長負責制”組織實驗課教學:每個班的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輪流選出組長,由組長帶領全體組員一起學習。借助《人體解剖學理論與實驗學習指導》,由學生自己在標本上尋找相應結構,從而改變傳統(tǒng)的“示教”式標本教學模式,改由學生主動探索與實踐,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團隊協(xié)作精神。每次實習課結束前,教師在各小組結合標本以英文提問,學生以英文回答相應結構的名稱,對共同的難點予以指導。實踐證明,“小組式”實驗教學模式效果較佳,深受學生喜愛。
為更好地把握教學效果,在開展雙語化自主學習的教學過程中,相應的考試改革也勢在必行。所以,我們引入多元化評價體系,進行考試改革。將傳統(tǒng)的期末考試100分制改為由課堂提問、實驗教學、階段測驗和期末測驗4個部分組成。其中,課堂提問占總成績的10%;實驗標本辨認占10%;階段測驗占20%(共4次,即運動、內臟、脈管、神經(jīng)四個章節(jié),每次5分,均在自主學習平臺上完成);期末考試60%(機考與理論各占30分)。期末考試的理論部分由名詞解釋與問答題組成,以英文形式出卷,要求中文回答。
(一)學生反饋。
在開展人體解剖學“雙語化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改革的幾年來,學校的“網(wǎng)絡學生測評”結果顯示,此種教學模式深受學生好評。而且,已進入臨床實習階段的學生也反饋這種“雙語化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對他們的臨床工作與學習幫助頗大。
(二)考試成績。
對08級與09級七年制人體解剖學考試成績分析顯示,采用“雙語化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班級,其優(yōu)秀率分別40.98%和47.54%,合格率為92.18%和96.73%,均高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班級。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班級,其優(yōu)秀率分別24.75%和27.87%,合格率為90.16%和92.90%。
有格言如是說:“學生的頭腦不是用來填充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待點燃的火種”[6],教學的目的應該是授“漁”而不是授“魚”。培養(yǎng)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大學教學的根本任務。
自主學習可分為兩類:完全性自主性學習和指導性自主學習[7]。我學系所采用的“人體解剖學雙語化自主學習模式”是指導性自主學習模式,其中,教師應承擔指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將“元認知策略”引入教學中,從教學的計劃、監(jiān)控、評估等方面入手,將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融入自己的教學實踐,引導學生自我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與進步。
現(xiàn)代語言學研究表明,外語學習要求學習者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8]。這更說明了“自主學習”對于人體解剖學的雙語教學是一個極好的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外語學習的能力,有利于雙語教學的開展。
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可以看出“人體解剖學雙語化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符合培養(yǎng)具有雙語能力,并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受到學生的高度好評;無論在學習成績或學習能力方面,均反映出此模式較佳的教學效果,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1]李 明,陳衛(wèi)軍,鄒麗琴.八年制醫(yī)學生大體解剖學雙語教學的認識和體會[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9,17(3):561-563.
[2]肖 明,李 敏,華 東,等.人體解剖學自主學習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0,162(12):62-63.
[3]田雙全.美國大學生自主學習的養(yǎng)成及其對我國大學教育的啟示[J].中國西部科技,2011,10(30):57-59.
[4]Hmelo,C E.Problem-based learning:Effects on the early acquisition of cognitive skill inmedicine[J].The Journal of the Leaning Science,1998,7(2):173-208.
[5]黃榮懷,曾蘭芳,鄭蘭琴.關于我國大學本科教學方法變革的趨向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0(5):64-90.
[6]楊福家.漫談中外高等教育之差異[J].求是,2003(11):46.
[7]艾 虎.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模式探索[J].現(xiàn)代農業(yè)科學,2009,16(6):305,312.
[8]陳 琳.論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湘南學院學報,2012,33(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