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密 王曉丹 薛 瑤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四平136000)
動脈血氣分析是危重癥患者的重要監(jiān)測指標,對呼吸衰竭診斷、搶救和治療,酸堿平衡失調診斷與治療,低氧血癥的判斷,指導氧氣治療和機械通氣等具有重要意義[1]。目前動脈血氣分析采集已經是常規(guī)護理操作之一。隨著優(yōu)質護理服務活動的開展,在動脈采血過程中如何為患者提供安全、優(yōu)質、滿意的護理服務,滿足患者的要求,提供人文關懷,是我們努力工作的方向。在臨床上,筆者進行了一些探討,在整個動脈血氣分析采集的過程中,通過做好護理評估,全面了解患者的情況,可以提高采血成功率,減輕患者的緊張、恐懼情緒及穿刺痛苦,減少護患糾紛的發(fā)生,提高血氣分析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我院呼吸內科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共采集動脈血1044例,其中男634例,女410例;年齡在32~92歲之間。其中由于患者病情變化,需定期復查血氣分析、反復進行動脈穿刺患者126例。穿刺部位:橈動脈1004例,股動脈28例,肱動脈5例,足背動脈7例。穿刺成功率:橈動脈為95.81%,股動脈為96.42%,肱動脈100%,足背動脈85.71%。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淤斑28例,血腫2例,局部疼痛35例。
2.1.1患者一般狀態(tài)意識是否清楚,能否配合動脈采血,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是否吸氧,吸氧濃度。應盡量在患者吸氧前進行采血,這樣可以得到比較客觀的血氣分析指標。吸氧患者如情況允許應停止吸氧30分鐘后采血?;颊咂つw情況,有無水腫,有無破潰、瘢痕、靜脈穿刺等不宜進行動脈穿刺的情況。
2.1.2病史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有無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病史,是否進行過動脈穿刺,以便在進行穿刺時進行宣教指導。
2.1.3心理因素一般新入院的患者對動脈采血不了解,存在緊張恐懼情緒,不能保持既有的病理生理狀態(tài),緊張、疼痛、活動后沒有充分休息而出現呼吸急促時可造成血氣分析結果的pH值升高,二氧化碳分壓降低,而憋氣時則會導致相反地結果[2]。護士在采血前應仔細詢問患者,并指導患者進行正確配合,指導患者全身放松、平靜呼吸后15~20分鐘再采血。
2.1.4采血部位評估臨床工作中常用的采血部位為橈動脈、股動脈、肱動脈、足背動脈。橈動脈是首選部位之一,它位置表淺、易于固定、易暴露,同時不受體位及操作地點的限制,穿刺成功率高,且不易造成誤入大靜脈和深層神經[3]。采血時應能準確判斷橈動脈的解剖位置,在搏動最強點進針。在采血前,應盡量做Allen實驗,以檢查手部的血液供應,橈動脈與尺動脈之間的吻合情況。Allen實驗陽性的患者不能在橈動脈采血。對于住院時間長,需要反復采血的患者,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兩側橈動脈、肱動脈、足背動脈、股動脈循環(huán)穿刺的方法,避免同一部位反復穿刺,降低血管損傷、血腫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1.5采血器材評估臨床工作中一般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動脈血氣針進行采血。有研究表明,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大量難以克服的缺陷和誤差,因其未能考慮動脈血氣標本的特殊性及采集的危險性,這不僅影響實驗室的工作效率,有時還會降低監(jiān)測數據,影響對臨床診斷治療的參考價值[4]。動脈血氣針針頭銳利,針頭直徑較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粗,利于穿刺及回血,可保證穿刺成功率和減輕患者痛苦。采用預置采血量的方法,可有效避免空氣與血標本的接觸,減少誤差,同時因在患者面前不做抽吸的動作,可減輕患者的恐懼心理。
2.1.6護士評估動脈采血已經是一項常規(guī)的護理操作,護士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業(yè)務素質,保證在采血時能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迅速、準確的判斷采血部位,一針見血。有研究表明,有計劃的進行護士專項操作培訓,對提高動脈采血成功率效果明顯[5]。
2.2.1嚴格無菌操作,正確消毒穿刺部位皮膚及術者手指根據不同的采血部位,采用不同的進針角度,保證采血順利。
2.3.1拔針后評估采血畢迅速拔出針頭,以干棉簽沿動脈走向按壓針眼5分鐘,然后用棉球覆蓋針眼,以彈力繃帶固定,可有效減輕皮下血腫及瘀斑的發(fā)生。
2.3.2標本的評估血標本應在掌心內輕搓5秒,再輕輕晃動5秒,以使血液與抗凝劑充分混勻。10分鐘內送檢。
2.3.3針頭的評估拔針后應將針頭迅速刺入膠塞內,注意不可手拿膠塞,應將膠塞置于治療盤內刺入,以免發(fā)生針刺傷。
隨著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不斷拓展和深化,要求護士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時更加科學嚴謹,并能體現人文關懷。護理評估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于各項護理操作,在進行動脈血氣分析采集過程中,良好的運用護理評估,可保證穿刺成功率,減輕患者痛苦,提高護理水平,減少護患糾紛的發(fā)生,利于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進一步開展。
[1]馬希濤.呼吸內科急癥診斷與治療[M].鄭州:河南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8:192.
[2]田桂芹.動脈血氣分析標本采集中的不規(guī)范操作解析[J].現代醫(yī)院,2011,11(11):84-85.
[3]張鶴君.血氣分析標本的采集與送檢[J].實用護理雜志,1996,12(12):53.
[4]黃琴紅,許紅陽,蔡亞萍,等.BD動脈血氣針與塑料注射器抽取動脈血效果比較[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07,2(4):219-221.
[5]李玉霞,顏瓊,涂邦燕.護士專項操作培訓對提高動脈采血成功率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1,12(7):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