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玲 陳晶晶
補肝湯加味治療肝血不足筋痹型膝關節(jié)痛
廖小玲 陳晶晶
《素問?脈要精微論》所說:“膝者,筋之府也。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币约啊白诮钪魇嵌麢C關”,“肝藏血、肝在體合筋”等理論啟發(fā),用《醫(yī)宗金鑒》的補肝湯加味治療肝血不足的筋痹型膝關節(jié)痛,取得滿意效果。
膝關節(jié)痛;筋痹;肝血虛證;補肝湯
在臨床上我們發(fā)現膝關節(jié)痛的患者,尤其是上下樓梯、蹲下及起身時出現關節(jié)屈伸不利,疼痛的現象往往是與關節(jié)周圍組織病變相關聯(lián),而X線拍片顯示骨性改變不明顯。中醫(yī)骨傷科教材明確指出:“筋主要是指筋膜、肌腱、韌帶,還包括皮下組織、部分肌肉、關節(jié)囊、關節(jié)軟骨等組織?!毕リP節(jié)的僵硬、屈伸不利往往是由于經筋的粘連、攣縮引起;也就是中醫(yī)常說的筋攣縮,屬于痹癥中的筋痹型。筆者用《醫(yī)宗金鑒》補肝湯加牛膝、桑寄生治療肝血不足的筋痹型膝關節(jié)痛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介紹如下。
1.1一般資料62例觀察對象均全部來自本院門診,為2008年2月~2012年2月。其中女性54例,男性8例。年齡最大者70歲,最小者25歲;年齡25~40歲10例,40~70歲52例;病史在2個月至15年不等;半年內3例,半年~1年22例,1年~10年35例,10年以上2例。
1.2診斷標準
1.2.1診斷要點膝關節(jié)的掣痛、筋急拘攣、屈伸不利。
1.2.2肝血虛表現參照《中醫(yī)證候辨治規(guī)范》[1]主癥:眩暈,視物昏花,或雀盲,肢體麻木,筋脈拘攣,面色淡白少華。次癥:脅肋綿綿作痛,筋惕肉膶,爪甲枯脆,口唇指甲淡白,耳鳴,月經量少而色淡。脈舌:舌質淡,脈細。
1.3治療方法以《醫(yī)宗金鑒》補肝湯(當歸、川芎、熟地、白芍、木瓜、酸棗仁、炙甘草)加桑寄生、牛膝為基礎,臨癥時依患者體質陰陽偏盛衰的不同、病邪性質而隨癥加減。如兼有風寒濕加獨活;兼有濕加薏苡仁;兼有熱加秦艽;兼有氣滯血瘀加郁金或雞血藤;痛甚加乳香、沒藥;活動受限嚴重者加透骨草、伸筋草;下肢腫加五加皮、桑枝等等。每天1劑,水煎分早晚兩次服,連服7劑為1療程,一般治療為2~4個療程。
2.1療效標準參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2]。治愈:臨床癥狀消失,關節(jié)活動恢復正常。好轉:臨床癥狀明顯減輕或基本消失,關節(jié)活動有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改變,甚至加重。
2.2治療結果62例患者,治愈 50例,好轉 10例,無效2例,有效率97%。
《素問?長刺節(jié)論》:“病在筋,筋攣節(jié)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苯畋缘牟∫蜉^為復雜,外因多為風寒濕熱之邪侵襲筋脈,或外傷勞損;內因為稟賦不足,素體陰虛血少,筋脈失養(yǎng);也有內外合犯致使筋脈不利,而成筋痹。而肝血不足的筋痹型膝關節(jié)痛起病較緩,悠悠難解。由于肝血虛,對筋的營養(yǎng)和滋潤作用不足,有肢體麻木,關節(jié)拘急不利,手足震顫,肌肉潤動表現。在不活動時膝關節(jié)隱隱作痛,活動時抽掣疼痛,韌帶有拉緊樣感覺,屈伸不利。可伴有面白無華、頭暈、視物模糊、爪甲薄而脆等肝血虛的表現。部分患者尚有耳鳴、腰膝酸軟等腎虛表現。
《素問?經脈別論》:“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可見筋病在于肝,肝血充足,筋膜得養(yǎng),關節(jié)運動靈活有力。故《素問?五藏生成》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庇指鶕毒霸廊珪匪f:“凡陰虛血少之輩,不能營養(yǎng)筋脈,以致抽攣僵仆者,凡此之資,總屬陰虛之癥,蓋精血不虧,則雖有邪干,亦斷無筋脈拘攣之癥?!?/p>
《素問?臟氣法時論》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薄督饏T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第一》曰:“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彼崮苌?,酸甘化陰,肝“體陰”不足時,用酸味藥能助其肝陰,補其不足,即所謂“補用酸”。
補肝湯源自《醫(yī)宗金鑒》,由熟地、當歸、白芍、川芎、酸棗仁、木瓜、炙甘草組成。有養(yǎng)血滋陰,柔肝舒筋作用;主治虛勞屬肝血虛者;以頭暈,目干畏光,視物不明,肢體麻木,筋脈拘急,舌淡,脈細為辨證的要點。本方由四物湯加味而成。方中四物湯熟地、當歸、白芍、川芎養(yǎng)血柔肝;酸棗仁、木瓜、甘草酸甘化陰,柔肝舒筋。合用共奏養(yǎng)血滋陰,柔肝舒筋之功[3];且木瓜具有舒筋活絡之效,并善走下肢。因肝腎水木同源,同居下焦,水能涵木,根據虛則補其母的治則,加用補肝腎的牛膝,味苦、酸,性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的作用?!夺t(yī)學衷中參西錄》:“牛膝,原為補益之品,而善引氣血下注,是以用藥欲其下行者,恒以之為引經。故善治腎虛腰疼腿疼,或膝疼不能屈伸,或腿痿不能任地?!迸Oゼ饶苎a肝腎、強筋骨、通血脈、利關節(jié),又能引藥到下肢(增強藥物的靶向性),為治腰膝下肢病癥常用藥。桑寄生味苦、甘,性平,歸肝、腎經。有祛風濕,益肝腎,強筋骨,補血通脈的功效,對肝腎不足的痹癥尤為適宜。因此用補肝湯加牛膝、桑寄生治療肝血虛的筋痹型膝關節(jié)痛時,只要是辨證準確,定能療效好。
[1]冷方獻.中醫(yī)證候辨治規(guī)范[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9: 54-55.
[2]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8:328.
[3]馮泳,彭雪紅,楊衛(wèi)平.臨床常用方劑手冊[M].貴州:貴州科技出版社,2001:424.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中醫(yī)科,廣東廣州 51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