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是共和國建設進程中涌現(xiàn)出的一位最典型的“偉大的小人物”,但他的時空號召感之寬廣、精神生命力之頑強都是十分罕見的
他用短暫的22年生命樹立起一座耀眼的豐碑,他用自己的身體力行揭示出道德楷模的無窮力量,他是神州大地上當之無愧的精神偶像,他就是“雷鋒”。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贝撕竺磕甑拇禾欤瑢W習雷鋒的活動都會開展得特別熱烈。今年,是“學習雷鋒”的第50個年頭。2月27日,中宣部舉行“踐行雷鋒精神”新聞發(fā)布會,中宣部常務副部長、中央文明辦主任雒樹剛在會上指出,“新形勢下大力開展學雷鋒活動有助于激發(fā)人們思想道德建設熱情,激揚人們心中蘊藏的美好思想品德,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匡正道德失范,矯正誠信缺失,提升社會道德水平”。
2011年,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了《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明確提出,“要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采取措施推動學習活動常態(tài)化”。這樣看來,我國政府在今年集中組織開展學雷鋒實踐活動,就具有了特殊的背景和意義。
雷鋒是共和國建設進程中涌現(xiàn)出的一位最典型的“偉大的小人物”,但他的時空號召感之寬廣、精神生命力之頑強都是十分罕見的。作為時代的精神坐標,雷鋒是人類社會向上之心、向美之心、向善之心的體現(xiàn)和象征。在不同歷史時期,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傳遞接力棒,繼承并弘揚著雷鋒精神。
今天,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已逾30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已近20年,自主創(chuàng)業(yè)、勤勞致富的觀念獲得鼓勵和廣泛認同,非公有制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但是,市場經(jīng)濟存在的固有缺陷卻容易導致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誘發(fā)兩極分化,也使得很多學習雷鋒的活動顯得過于表面、過于虛假。當下雷鋒精神所代表的“最本真的善”,可以解讀為一種基本的扶助道德,起著規(guī)范價值,鼓勵奉獻,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
國人曾經(jīng)將雷鋒的過度“神化”,引來了對諸多的質疑聲音。而通過閱讀雷鋒留下來的日記和他身邊的人對他的進一步解讀,我們可以認為,這些質疑的聲音恰好還原了雷鋒作為一個“人”的美好,讓他成為一位有血有肉的青年。當年的雷鋒也喜歡穿皮夾克、喜歡拍照,不僅有“最本真的善”,還有滿懷對生活的熱愛,足以成為當下消費社會里眾多青年的生活楷模。
物質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有其熱愛一個人的特有方式?,F(xiàn)在的“雷鋒”很多時候附著在書籍、游戲、服裝等物質形態(tài)上,從政治偶像、道德楷模轉變成了一種文化符號。微博上有博友感慨,“如果雷鋒精神回歸了,或許就能避免出現(xiàn)第二個、第三個‘小悅悅事件’了”。如果雷鋒的奉獻精神、“釘子”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真的被領悟,又怎么會相繼發(fā)生扶老者反遭陷害、老板“跑路潮”等事件。這或許是一個物質最豐富的時代,也是一個道德滑坡嚴重的時期,雷鋒精神的回歸才引起如此共鳴。
雷鋒已離開我們很久了,但我們不要再讓雷鋒的“最本真的善”也流于表面。讓雷鋒精神所蘊含的扶貧濟困、見義勇為、善待他人的普世價值觀,成為后人能夠堅守的最基本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