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苗紅環(huán)
尊重母親
文◎苗紅環(huán)*
《發(fā)現(xiàn)母親》這書名一攝入眼簾,我就被牢牢地吸引,猜測著這是一本什么樣的煌煌巨著,迫不及待去書店購得書一睹為快。用了一晚上的時間讀完此書,深深地長舒一口氣:王東華著述的《發(fā)現(xiàn)母親》一書讓我們從教育學的角度對母親的“偉大”有了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讓我們每個人從自身的成長中體會到“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母親的素質(zhì)決定著民族的未來和命運”的話語的份量和作用,讓我們體會到母親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正如著名作家徐剛所言“這本書的內(nèi)涵遠遠地超出了對母親的感恩和感激之情,其精髓集中在‘發(fā)現(xiàn)’二字上,不妨說王東華筆下的發(fā)現(xiàn),是一種更為深入的再發(fā)現(xiàn),是對障蔽的一種穿透,但所有這一切卻又只是還原事物本身?!币布词乾F(xiàn)實中許多我們認為很普通很正常的事,在王東華的書中,卻讓人掩卷而思。掩卷深思之余,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在突破以往眼界的同時,與時俱進,行動起來——要尊重母親,全社會都要尊重母親,母親自己也要自尊自重自愛;要重視母親教育,全社會都要重視母親教育,母親也要不斷學習,完善自己。
尊重母親
母親不僅給了我們生命,還在我們心靈里留下了永久的依戀。小時候,母親是滿足我們所有希望的人,安全、饑渴、冷暖,以至于我們把母親當作永不枯竭的源泉,甚至不知道母親也有自我的需求。由于母親繁育后代,我們習慣了母親的奉獻。正是這種慣性,我們把自己擺在享受奉獻的位置上,而隱去了母親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身份。發(fā)展心理學家也發(fā)現(xiàn):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親可能是恨而尊敬,對母親可能是愛而瞧不起。但母親不應該值得我們尊重嗎?母親為兒女的生活操勞忙碌,同時還承擔著使兒女們心理、生理、情感健康成長的責任。反過來,兒女們理應關心母親、愛護母親、尊重母親、為母親盡一片孝心。
當我們從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尋找著無數(shù)條尊重母親的理由時,從王東華的敘述里,我們從教育學的角度再次震撼母親對子女一生成長的重大作用。在我們過去的教育中重視的是顯教育,沒有重視潛教育,而潛教育又比顯教育重要得多,潛教育又可劃分為更加具體的行為上的習育與精神上的化育。那么什么是習育呢?王東華認為,習育就是行為上的培養(yǎng),就是在一個人知識教育還沒有開始的時候,習育就已經(jīng)在孩子身上實行了。說得更通俗一些,就是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易于言教。身教是言教的基礎,言教是身教的提煉、抽象與概括。習育可以說是一種后天的社會遺傳,意志、品德都是靠這種習育來完成的,它最終形成一個人的行為范式,也就是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與程序。好的范式受益終生,壞的范式貽害無窮,所謂“一個人種下去的是行為,收獲的是習慣;種下去習慣,收獲的是性格;種下去性格,收獲的是命運”便是一個寫照。那什么又是化育呢?王東華認為,簡而言之,化育就是人的精神上的培育,就是人的靈魂的建設。同習育一樣,精神上的成長只能靠精神上的感化,而不是靠說教就能給予的。也就是說在一個人的品德、意志、智力等成長諸要素中,只有智力才是“教”的,其他都是“育”的?!敖獭笨梢耘囵B(yǎng)出才子,但卻培養(yǎng)不出大師。在新世紀伊始,潛教育的重要性逐漸顯露,也將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而潛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父母,只有父母、教師的習、化俱佳,才能有子女教育的成功。縱觀大多成功人士的最早及最深的潛教育皆來自母教。中國在西周時有周室里的三母,在戰(zhàn)國時有三遷的孟母,在晉時有退酢的陶母,在唐時有和丸的柳母,在宋時有畫荻的歐母、刺字的岳母。只要母親有文化,她們常常教育孩子很早,母親有文化而不教自己孩子識字斷句的,這樣的例子幾乎找不到,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古代很多杰出人物多由母親啟蒙教育出來的緣故。
著名詩人葉文福發(fā)出的感慨是:“<發(fā)現(xiàn)母親>讓我想起了自己可憐的母親,如果我身上還有一些美好品質(zhì)的話,都是我的母親給我的,感謝王東華讓我們記起母親對整個人類和生命的貢獻?!蔽彝~先生有著同樣的感受,我會尊重我的母親,時時想念她,關愛她。我會尊重所有的母親,愿全社會都來尊重母親。
尊重老人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尊重母親當然也是其中的應有之義。母親是否受到尊重,絕不是一個怎樣對待老人的問題,而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對母親的尊重、關愛實際上是一種回報。我們黨和國家歷來十分尊重老人,強調(diào)弘揚中華民族尊敬老人的美德,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母親受到尊重提供了根本保障。
尊重母親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實現(xiàn)以德治國的必要途徑。實現(xiàn)小康文明,必須培養(yǎng)我國國民扎實的道德根基。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從孝敬長輩,尊重母親這種傳統(tǒng)美德做起。古人云:養(yǎng)而不敬,與畜牲無異。這就要求全社會行動起來,尊重母親,關愛她們。要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最根本的就是要從尊重母親這一傳統(tǒng)道德做起。
全社會都來尊重母親,我們最重要的是讓母親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美國斯特娜夫人講:“中國是最早開設學校的國家。盡管如此,他們的文明落后了。這是由于他們沒有認識到婦女教育的必要。過去,中國人認為婦女不應受教育,因此,中國大多數(shù)婦女是文盲,也不進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親教育的國民決不能成為偉大的國民?!边@段話值得我們反省、沉思,進而行動起來。
顧秀蓮同志在天津市婦聯(lián)母親教育工程實施方案上的批示是:“母親教育工程是一個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重大系統(tǒng)工程。認真搞好此項工程,于國、于民、于家都十分有益,可以講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家庭是社會的基礎細胞,母親是偉大的,母愛是純潔的,構筑母親播種愛,子女傳承愛,人類充滿愛,世界享有愛的精神生態(tài)鏈,是一個創(chuàng)新工作的思路?!?/p>
在《發(fā)現(xiàn)母親》一書中,王東華明確提出了“母職”,將母親作為一種社會職業(yè)來喚起全社會的重視,從尊重母親的的吶喊中落實在現(xiàn)實生活的每一項實實在在的權利上。
首先,女性生育子女就是對社會的貢獻,承認這種價值是承認女性價值的第一前提,把母親當成社會職業(yè)從而獲得經(jīng)濟上的人可是女性價值獲得根本認可的前提。先要承認女性作為賢妻良母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然后是承認女性作為單位員工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
其次,母親應有一份社會給予的母職補貼,孩子也應有一份社會給予的成長補貼。
再次,國家可以制定相應的法律,成年子女收入的5%(僅為參考)為贍養(yǎng)費,贍養(yǎng)母親。
中國在古時是會為優(yōu)秀的母親建制牌坊、封賞誥命的榮譽來彪炳母親的偉績,國外有母親節(jié)來感恩每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我想,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我們也要用今人之法尊重我們的母親,感謝我們的母親。
“愛孩子,那是母雞也會的。”高爾基的這句話常常被我們一些人用來作為自己不進行家庭教育的擋箭牌,殊不知卻完全弄錯了高爾基的意思。高爾基并沒有簡單地否定母雞的愛,相反肯定了這種愛,認為這種愛不僅人類會有,連母雞也會有,這僅是他的前半句話,僅僅是立了一個靶子,關鍵是緊隨其后的“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而這卻是一樁偉大的事業(yè)”。他強調(diào)更高一級的教育愛。而這是母雞所不可能有的。這也就是母親肩負的神圣的教育責任。
美國當代著名作家芭芭拉.金索爾夫說過:母性的力量勝過自然界的法則。這使我想起單位的一位同事,她也是一位母親。她的女兒非常優(yōu)秀,現(xiàn)是某名牌院校的研究生。一次我向她取經(jīng)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她笑著說,我要求孩子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比如在公交車上,看見老人,我再累也要站起來讓座;我每天在家都要堅持固定時間段看書;每天基本上固定時間給父母打電話問候每天的生活。是啊,其實現(xiàn)實生活中就是這些平平淡淡的言行影響著我們的孩子。我們又有何感想呢?
當今社會是多元化的,孩子的智商、情商、體商、勵商都在不斷地被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教育重點和方法,我們身為母親也要不斷地學習,用更先進的知識來豐富完善自己。母親素質(zhì)的提高,是提高孩子素質(zhì)的關鍵,是未來世界人類素質(zhì)提高的基礎。母親教育是提高母親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母親教育需要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我想在文章的最后做一暢想:如果中國在未來的教育中將母親教育作為一個基本國策,那么一定會涌現(xiàn)出一批哺育教養(yǎng)孟子岳飛那樣的名母,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xiàn)中華復興的偉業(yè)。
*國家檢察官學院[10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