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衛(wèi)子然,蔡清萍
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征醫(yī)院普通外科,上海市,200003
腹部創(chuàng)傷是常見的外科急腹癥,其中30%為開放性損傷, 70%為閉合性損傷,開放性損傷一般較易診斷,而閉合性損傷由于其隱匿性,往往診斷需要借助一定的儀器設備,診斷難度偏大[1,2]。腹腔穿刺是一種簡單易行、安全、快速有效的技巧性操作技術,陽性率高,適用于腹部閉合性或開放性損傷病例[3]。目前我國臨床和野戰(zhàn)中常用的腹腔穿刺針仍為傳統(tǒng)的鋼針,已經不能適應現(xiàn)代臨床和軍事醫(yī)學的要求,因此設計一種新型的腹腔穿刺裝置具有重要的意義。
結合我科臨床經驗和多年在腹部戰(zhàn)創(chuàng)傷救治器材研制的基礎上,我們設計了用于腹內臟器傷情檢測和診斷的可視雙腔腹腔穿刺裝置,并獲國家專利局實用新型專利申報(申請?zhí)?01120291625.X)。現(xiàn)將該裝置的構造及使用方法報道如下。
該穿刺裝置由母針、子針、照明燈、微型成像探頭、微型顯示器和電池所組成,見圖1所示。母針外形管狀,頭部成錐形開口,管壁中后段設有一固定塊,用于固定微型顯示器。母針管壁表面標有刻度指示,用于監(jiān)控母針穿刺深度。子針為管狀略細,有兩種形式:一種為穿刺針,頭部設有三把立式微型刀具;另一種為檢查治療用子針,管內分別設有兩個相互隔離的一大一小空腔,大腔用于置入成像探頭和照明燈,小腔用于插入注液或引流管。引流管用硅橡膠制,管內部設計多側孔,并且采用防擠壓的雙C型軌道樣設計。成像探頭和照明燈封裝為一體,探頭為特制超小型微型成像探頭,照明燈采用單顆貼片LED發(fā)光二極管,制作成固體子針腔形狀,插入腔內即可使用,不用時也可取出另外保管。微型顯示器為超簿、超小型液晶顯示器,直流供電電壓3.2V,也可用手機電池供電。微型顯示器設有視頻信號輸入和外接電源輸出接口,采用小型USB四芯接口方式,將成像探頭輸入信號傳輸給微型顯示器,同時也為探頭照明燈提供直流電源。微型顯示器通過接插卡件方式,固定于母針管壁中后段固定塊上,可方便拆卸。
圖1 可視雙腔腹腔穿刺裝置設計圖Fig. 1 The design of visible bicavity abdominal puncture device
患者取平臥位,穿刺點選在左或右下腹部,臍與髂前上棘中外1/3處,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后,打開子針光源,將子針置于母針腔內穿入腹腔,看見腹腔積液便可拔出穿刺子針,置入檢查治療用子針抽液。如積液量較大,可將子針送入腹腔深處,進行抽吸,必要時進行留置。如在可視范圍內不可見明顯的腹腔積液,也可將檢查治療用子針送入腹腔深處,進行試探性抽吸。
我們在臨床上,對于部分腹部閉合性損傷的患者選用該裝置進行了嘗試。根據(jù)患者的傷情描述,先讓患者向傷側側臥約15-20秒,再在可疑傷側的麥氏點進行試探性穿刺,約80%以上患者可以獲得與隨后的B超檢查一致的診斷結果。因為該裝置無法建立氣腹,對于約20%消瘦的患者,由于腹腔空間過于狹小,穿刺后無法進行觀察。對于B超驗證腹腔有中等量以上積液的患者,在B超引導下,選用該裝置進行穿刺置管,可以取得良好的穿刺、引流和置管效果。
戰(zhàn)時腹部創(chuàng)傷的發(fā)病率高達50%左右,其中70%為閉合性損傷[4]。腹部閉合性損傷如不及時救治死亡率高達70-80%;如能早期診斷,及時救治,死亡率可降至15%以下[5]。因此,對于腹部閉合性損傷的早期正確診斷至關重要。
腹腔穿刺是一種簡單易行、安全、快速有效的技巧性操作技術,陽性率高,在臨床和野戰(zhàn)中使用普遍。然而,目前我國臨床和野戰(zhàn)中常用的腹腔穿刺針仍為傳統(tǒng)的鋼針,憑借經驗在臍和髂前上棘的中外1/3處進行盲目穿刺。這種穿刺在腹腔積液較多和腸脹氣不明顯的情況下,往往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但在積液量少、腸脹氣的情況下,非但不能獲得穿刺液,往往還會穿破腸管,造成并發(fā)癥,并且干擾診斷,影響救治。而且穿刺針反復使用,針頭不再鋒利,在多次消毒轉運過程中也會磨損針頭,影響穿刺。傳統(tǒng)的腹穿針為剛性材質,不利于固定,管腔較細,不利于引流和灌洗,已經不能適應現(xiàn)代臨床和軍事醫(yī)學的要求。我們設計的可視腹腔雙腔穿刺裝置,克服了以上不足,具有可視,保證安全穿刺;雙腔,便于引流和向腹腔內輸注液體灌洗;既可診斷,也可治療;操作簡單,實用、便攜;可高溫消毒,反復多次使用等。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可視雙腔腹腔穿刺裝置的研制對于提高腹部閉合性損傷的早期診斷率意義重大,且能監(jiān)測腹腔內傷情變化,值得推廣應用。
[1] 李幼生. 嚴重腹部損傷規(guī)范化救治的諸問題[J]. 臨床外科雜志,2009, 17: 651-652.
[2] 任建安. 當前在腹部創(chuàng)傷救治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 腹部外科.2009. 22(2): 68-69.
[3] 郜青山. 腹部穿刺術在診斷腹部閉合性損傷中的體會[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0, 20: 116-117.
[4] 薛緒潮. 損傷控制外科理念在嚴重腹部損傷中的應用[J]. 臨床外科雜志, 2009, 17: 656-657.
[5] Geeraedts LM, Kaasjager HA, van Vugt AB, et a1. Exsanguination in trauma: A review of diagnostics and treatment options[J]. Injury, 2009,40(1):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