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章
隨著國家法制化進程的加快,執(zhí)法責任制的推進和各種法律法規(guī)制度的建立健全,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踐行科學發(fā)展觀的今天,依法行政,推進傳統(tǒng)水利向現代水利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水利轉變,堅持運用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規(guī)范管理河道及水工程,實現人水和諧,是廣大水政工作者的工作原則和目標。作為基層水政工作者,本人就參與查處的一起涉河項目案件的體會,淺談法律手段在河道管理工作中的具體運用。
某縣水務有限公司為了生產發(fā)展需要,申請從位于縣城西郊的某河道取水,即在該河道的節(jié)制閘上游640m處建立城鎮(zhèn)居民飲用水水源地,并進行相關的泵房工程建設以及管道施工等配套設施。設計日取水規(guī)模2.5×104t,取水泵房建在河灘地上,為圓形固定泵房,下部采用鋼筋混凝土沉井結構,直徑12m,地面以下埋深12.35m。進水管道兩根鋼管伸到河道,出水管道兩根鋼管穿過大堤進入廠區(qū),屬于典型的涉河項目。
該公司前期均能按涉河項目報批程序,委托有相應設計資質的單位進行詳細的工程設計,并隨文上報相關審批部門。經層層報批,最終由省水行政主管機關審核批準,原則同意該項目。但由于該工程泵房布置在主河道內,減小了河道行洪能力,要求其對因取水泵房阻水減少的河道行洪斷面進行補償,即在設計洪水位不變的情況下,既要恢復所在河段的行洪能力,又不能影響河道岸坡和堤防的穩(wěn)定與安全,以及將來河道斷面按5年一遇排澇標準進行拓寬。具體措施是在左岸以切灘或降低灘地高程的方式進行補償,補償范圍為泵房中心軸線上下游各100m(含漸變段20m),補償面積為設計洪水位條件下泵房阻水面積的1.2倍。同時強調該公司應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河道斷面補償設計,并與主體工程同步實施。
該公司按批復要求,補齊了相關的防洪影響評價及行洪斷面補償設計等影響處理工程的資料,并送交河道管理單位備案。
但到了工程真正開始施工后,該公司并未嚴格按承諾進行:行洪斷面補償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步施工,而是只進行了主體泵房的施工。并且待主體工程施工完畢后,僅對河道岸坡和堤防進行了簡單的拋石護岸防護措施,認為這樣就可以達到防洪要求,隨后直接撤走了人員與機械,想逃避費時費工又費錢的行洪斷面補償工程,企圖敷衍了事。為了人民生命財產與水利工程安全,河道管理單位水政部門承擔起監(jiān)督職責,負責與該公司就未完成的后續(xù)工作進行敦促與交涉。
本著對全縣人民負責和為企業(yè)做好服務的原則,河道管理單位組織縣河道局、閘管處的水政工作人員多次上門對該公司負責人及相關責任人員進行水法律法規(guī)解釋與宣傳工作,希望他們能按設計文件做好行洪斷面補償工程,保障沿河及全縣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但交涉數次后,他們仍然以各種理由拒絕實施行洪斷面補償工程,也不愿支付實施相應工程的錢款交由河道管理單位委托有資質的單位施工??紤]到取水泵房布置在主河道內,縮窄了河道行洪通道,不實施行洪斷面補償工程可能會在洪水經過時,對沿河及全縣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無法預估的威脅與損失。水政工作人員按照違法事實必須具備的七個要素:即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種目的、何果,對各要素內容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查。經過收集取證,發(fā)現該公司不服從河道管理單位的管理,沒有完全按照文件批復及設計要求,同步實施行洪斷面補償工程的違法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需要追究法律責任,且符合法律追究時效,屬于在河道管理職權管轄權限內的水事違法案件,應及時立案調查。因此,河道管理單位決定采取行政處罰手段糾正該公司違法行為。
該公司不服從河道管理單位的管理,拒絕按照文件批復及設計的要求同步實施行洪斷面補償工程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二十七條、《安徽省水工程管理和保護條例》第二十條、第二十三條等規(guī)定。按照法定程序,河道管理單位水政工作人員履行了催告義務,在掌握該公司所有的違法證據材料后多次與其交涉無果的情況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六十五條第三款、《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五十八條的規(guī)定,擬定了責令該公司于次年汛前(5月1日)嚴格按批復及設計文件要求完成行洪斷面補償工程,并罰款八萬元的行政處罰。按程序及時向該公司送達《水行政處罰告知書》,該公司負責人及委托律師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到河道管理單位進行了陳述和申辯。稱他們在接到告知書的同時,已經派人進行河道斷面補償工程的施工,并將嚴格按照批復及設計文件的要求實施此工程,況且此前也進行了部分防洪影響處理工程的施工,請求河道管理單位酌情考慮,撤銷罰款的決定。同時表示不要求聽證。在對該公司的陳述和申辯內容進行認真核查后,鑒于該公司已經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主動糾正違法行為,沒有造成危害后果。在人水和諧精神指引下,本著教育為主、處罰為輔、便于長期管理的目的,河道管理單位對處罰內容作了相應的更改,對該公司只下達了責令其限期嚴格按照批復及設計文件的要求實施行洪斷面補償工程的通知書。
隨后,該公司嚴格按照要求完成了相應的工程施工,達到了河道管理要求。一起水事違法案件在法律手段的干預下得到了圓滿解決。目前該水源工程運行良好。
本案的成功處理充分體現了法律手段在河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為將來處理同類案件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依據,也提醒水政執(zhí)法人員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管理河道和水工程,及時消除水事違法行為的發(fā)生。
實現人水和諧,河道管理工作責任重大,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河道管理單位不僅要搞好工程管理,還要搞好社會管理和管理單位的內部管理,實現對河道全方位管理。從事河道管理的工作人員要切實樹立依法管理的理念,自覺將依法管理作為水利管理工作的基本準則,善于運用法律手段處理實際問題,堅持依法管理、依法行政。
涉河建設項目管理是法律賦予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河道管理單位的重要職責,是維護河道和水工程完整與安全的重要手段,對保障水利工程防洪、排澇、灌溉等主要功能發(fā)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涉河建設項目的管理,河道管理單位不但要重視行政許可審批階,嚴格按照審批程序和技術要求認真審查,而且要建立健全督查機制,加強項目實施階段的跟蹤、監(jiān)督和檢查。認真執(zhí)行防洪影響處理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竣工交付使用的“三同時”制度,確保項目按批準的方案落實到位。及時發(fā)現問題并加以制止,努力將違法現象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以防建設單位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而采取逃避、敷衍的手段,影響水工程及其附屬設施的穩(wěn)定與安全,甚至出現損壞水工程設施的現象。
將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貫穿執(zhí)法全過程。根據違法事實的嚴重程度及建設單位對違法事實的認識進行綜合考慮,加強行政手段的調處功能,注重宣傳教育。必要時啟動法律程序,依法立案查處水事違法行為,加大對水事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樹立法律的權威性,維護河道管理單位的權益。爭取用影響較大的典型案例教育違法者,使其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糾錯,達到執(zhí)法目的。切實打擊水事違法行為,有效維護正常的水事秩序和法律法規(guī)的莊嚴。
河道管理單位要深入持久地開展水法規(guī)宣傳,充分發(fā)揮廣播、報刊、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的宣傳主渠道作用,提高水法規(guī)宣傳教育的覆蓋面,突出重點,提高針對性,宣傳上門到戶。使廣大群眾知法、懂法、守法,加強法制觀念,提高水法律法規(guī)和水憂患意識,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河道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
隨著資源水利和現代水利建設的穩(wěn)步推進,國家依法治國、依法行政進程的加快,水利法制建設工作得到大力加強與發(fā)展。河道管理不僅僅是水工程的維護及建設管理,更是社會管理。水土資源的日益短缺,人們與河爭水、爭地的現象更加突出。水政工作者要充分運用法律手段靈活處理紛繁復雜的水事違法案件,切實保障水工程的安全與完整,實現依法治水、管水、用水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