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華 郭永堅
(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qū)華佗醫(yī)院,526060)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UACS)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見病因之一[1],它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間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導致以咳嗽為主要表現(xiàn)的綜合征。UACS患病率為慢性咳嗽的22.0%~57.6%[2]。筆者采用自擬疏風通竅利咽湯治療上氣道咳嗽綜合征68例,療效滿意,總結(jié)報道如下。
診斷標準[3]:①發(fā)作性或持續(xù)性咳嗽,以白天咳嗽為主,入睡后較少咳嗽。②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著感。③有鼻炎、鼻竇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④檢查發(fā)現(xiàn)咽后壁有黏液附著,鵝卵石樣觀。⑤經(jīng)針對性治療后咳嗽緩解。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咳嗽為主,有痰或無痰,病程持續(xù)8周以上。③兩肺聽診正?;蚝粑舸郑绰劶皾駟艏跋Q音。④血常規(guī)及X線胸片無明顯異常。⑤生命體征平穩(wěn),神志清楚,有一定表達能力。
排除標準:①實驗室檢查診斷為結(jié)核、腫瘤、真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咳嗽患者。②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嚴重原發(fā)疾病、精神病、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③治療期間未按規(guī)定用藥或隨意終止治療者。
68例病例均屬我院門診病人,按照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齡21~63歲,平均40.2歲;病程0.5~6.3年,平均3.5年。對照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齡20~65歲,平均38.6歲;病程0.5~6.5年,平均病程3.3年。
臨床癥狀:治療組咳嗽36例,咯痰30例,鼻塞23例,咽癢30例,咽喉黏液附著26例,頻作清嗓24例,鼻后滴流感20例,咽部黏膜鵝卵石樣變11例。對照組咳嗽32例,咯痰28例,鼻塞16例,咽癢27例,咽喉黏液附著21例,頻作清嗓19例,鼻后滴流感12例,咽部黏膜鵝卵石樣變6例。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臨床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采用自擬疏風通竅利咽湯,基礎(chǔ)方藥物組成:辛夷花15g,玄參12g,杏仁10g,蒼耳子10g,白芷10g,浙貝母10g,桔梗10g,炙僵蠶10g,射干10g,桃仁10g,麻黃6g,炙甘草6g。加減:風寒者,加用蘇葉、荊芥;風熱者,加用連翹、薄荷、黃芩;脾虛者,加用黨參、茯苓、白術(shù)。每天1劑,水煎取汁300ml,分2次口服。7天為1個療程,觀察2個療程。
對照組:選用美敏偽麻溶液(惠菲寧,第一代抗組胺藥和減充血劑組合制劑,惠氏百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051),口服,每次10ml,每天3次。7天為1個療程,觀察2個療程。
療效標準[4]:將癥狀、體征分級記分。根據(jù)癥狀、體征分級標準計算積分,以積分率為標準,判斷臨床綜合療效。積分率=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臨床控制:積分率≥95%;顯效:70%≤積分率<95%;有效:30%≤積分率<70%;無效:積分率<30%。
治療結(jié)果:治療組36例,臨床控制16例,顯效11例,有效7例,無效2例,控顯率75.00%,總有效率94.44%;對照組32例,臨床控制8例,顯效9例,有效10例,無效5例,控顯率53.13%,總有效率84.38%。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西醫(yī)多對因治療,分別予以鼻腔吸入糖皮質(zhì)激素、口服抗組胺藥、減充血劑或抗菌藥物,治療雖有一定療效,但停藥后易反復發(fā)作,而相應(yīng)西藥并不適宜長期運用。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屬中醫(yī)學“咳嗽”范疇。筆者認為,外感風邪是其主要病因,由于風邪疏散不全,留戀于肺,壅塞肺系,侵及鼻竅,致竅閉咽塞,肺氣不宣不肅,諸氣上逆于肺致咳。治當疏風通竅利咽。方中蒼耳子、白芷、辛夷花通竅宣肺;僵蠶、桔梗祛風化痰、利咽散結(jié);浙貝母與桔梗、僵蠶相配,能開郁散結(jié)、化痰祛瘀,以利結(jié)于咽喉之黏痰清除,適宜于反復清嗓、咽喉有異物梗阻之癥;杏仁與麻黃配伍,一宣一降,使肺經(jīng)氣機調(diào)暢,以利滴流至鼻后之痰易于去除;射干長于化痰降逆、利咽平喘之功,與麻黃配伍,一寒一熱,一宣一降,肺得宣降,痰濁自去;甘草既能解毒利咽,又有調(diào)和之能??人赃w延日久不愈而易傷陰、瘀阻,所以予玄參以養(yǎng)陰利咽,桃仁活血化瘀。諸藥合用,共奏疏風化痰、通竅利咽之功。結(jié)合臨床驗證,該治療方案用治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療效確鑿,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1]賴克方.慢性咳嗽.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67-168.
[2]Haque RA,Usmani OS,Bames PJ.chronic idiopathic cough:a discrete clinical entity.Chest,2005,127:1710-1713.
[3]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組.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5,28:738-744.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