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旺 劉芳琴
1.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二中醫(yī)院,4630002.河南省駐馬店市精神病醫(yī)院
小柴胡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由柴胡12g,黃芩9g,人參5g,甘草6g,半夏9g,生姜9g,大棗4枚組成。原方主治傷寒、中風邪入半表半里而出現(xiàn)的少陽證和婦人傷寒,熱入血室,以及瘧疾、黃疸與內(nèi)傷雜病而見少陽證者。本人從事內(nèi)科臨床20余年,應用本方加減治療多種疾病,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將個人一些心得體會總結如下,供同道參考。
小柴胡湯為和解少陽證之主方,少陽病,邪在半表半里之間,未有定處,往來無常,故其見證多少不一,癥狀變化復雜,病情輕重有別,病程有長有短,病機虛實表里錯雜,臨床辨證總以寒熱往來、苔白或黃、脈弦為要點。從西醫(yī)學角度看,涉及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等多系統(tǒng)病變和傳染病等。
病毒性腦炎多發(fā)于春秋季節(jié),小兒多見,以高熱惡寒,頭痛嘔吐,嗜睡納少,口干口渴,咽痛咳嗽,舌紅苔黃,脈浮數(shù)為臨床表現(xiàn)。辨證要點為疫毒邪熱內(nèi)盛,蒙塞心神,閉阻腦竅。治療以清熱解毒、涼血開竅、和胃止嘔為法。本人常用小柴胡湯和白虎湯、五味消毒飲加減。處方如下:柴胡12g,黃芩12g,半夏6g,生石膏20g,知母12g,金銀花30g,連翹12g,生地黃12g,蒲公英15g,菊花15g,茯苓15g,白茅根30g,生姜5g,大棗3枚(以10歲兒童為例)。大便干結者加大黃3g;嘔吐甚者加代赭石6g;嗜睡重者,或者伴有抽搐驚厥者加安宮牛黃丸1丸;咳嗽劇烈者加魚腥草10g,浙貝母10g。本人觀察50例病人,全部治愈。
應用注意事項和體會:小柴胡湯中半夏宜量小。急性期高熱者去人參,恢復期可以應用西洋參,效果較好。金銀花應當大劑量使用,本藥清涼解毒,涼血退熱,不傷胃。小兒服藥困難,要少量頻服,嘔吐甚者可以保留灌腸。根據(jù)季節(jié)可以加入西瓜皮或梨與中藥同煎,既改變中藥湯劑口感又有滋陰潤肺、解熱止渴作用?;謴推诔S眯〔窈鷾蜕硡Ⅺ湺瑴?、竹葉石膏湯加減治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膽結石和膽囊炎的發(fā)病率近幾年逐漸增高,部分病人癌變率有增多趨勢。本病以右脅痛,嘔吐納呆,腹脹低熱,后背痛,心下痞滿為臨床表現(xiàn)。辨證要點為肝膽濕熱,膽胃不和,氣機失調(diào)。治療以清利肝膽、化濕和胃、調(diào)暢氣機為法。本人常用小柴胡湯和大柴胡湯、小承氣湯加減。處方如下:柴胡15g,黃芩15g,半夏15g,甘草10g,金錢草30g,茵陳30g,郁金20g,赤芍20g,枳殼15g,茯苓20g,元胡15g,生大黃5g。合并膽結石者加雞內(nèi)金50g,海金沙15g;嘔吐劇烈者加砂仁10g,代赭石15g;發(fā)熱者加金銀花20g,石膏20g;腹脹劇烈者加木香12g,炒萊菔子30g;脅肋部竄痛者加金鈴子散;大便干結者加芒硝5g沖服。
應用注意事項和體會:小柴胡湯應去人參;茵陳配郁金是治療本病的關鍵之處,二者合用,同入肝膽之經(jīng),清肝利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膽結石者,金錢草、海金砂、雞內(nèi)金應用量較大;膽結石應結合B超檢查,以泥沙型為宜,單個膽結石直徑超過0.6cm者不建議藥物排石,以防止結石嵌頓膽管,出現(xiàn)急腹癥。
急性泌尿系感染和結石以發(fā)熱惡寒,小便赤痛,腰和小腹疼痛,尿痛尿急,舌紅,苔白或黃,脈弦滑為臨床表現(xiàn)。本病辨證要點為濕熱蘊積下焦,膀胱氣化不利。治療以清熱利濕通淋、行氣疏導排石為法。本人常用小柴胡湯和八正散、石韋散、沉香散加減,處方如下:柴胡15g,黃芩15g,半夏10g,甘草10g,金錢草30g,滑石15g,梔子15g,木通15g,車前子30g,白茅根50g,萹蓄15g,沉香6g,川牛膝15g。合并泌尿系結石者加石韋20g,海金沙15g,雞內(nèi)金50g;高熱寒戰(zhàn)者加金銀花30g;小腹疼痛劇烈者加白芍30g,烏藥15g;小便不利、澀痛者加冬葵子15g,烏藥15g;尿血者加地榆15g,三七10g。
應用注意事項和體會:小柴胡湯中半夏用量宜小,人參應去掉。金錢草和白茅根是治療本病關鍵,量宜大,30g以上,清熱通淋利尿強,不礙胃。排泌尿系結石應結合B超檢查,以泥沙型為宜。單個膽結石直徑超過0.8cm者應先碎石后再口服湯藥治療。輸尿管結石急性疼痛發(fā)作者應用石韋50g,冬葵子30g,川牛膝15g,急煎250ml服,有擴張輸尿管、止痛排石、消除腎積水作用。
急性黃疸型肝炎包括病毒性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活動期、部分藥物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免疫性肝炎等。以身目小便俱黃、脅部隱痛不舒、腹脹納呆、乏力、舌苔白或黃、脈弦為臨床表現(xiàn)。辨證要點為肝膽濕熱,肝郁乘脾,膽胃不和。治療以清利濕熱、疏肝健脾、和胃扶正為治法。本人常用小柴胡湯和茵陳五苓散、四君子湯、逍遙散加減,處方如下:柴胡10g,黃芩12g,半夏20g,生白術15g,焦白術15g,黨參15g,茵陳30g,茯苓15g,車前子30g,澤瀉15g,郁金15g,炒川楝子10g,甘草10g,生姜10g,大棗5枚。嘔吐甚者加砂仁10g,白豆蔻15g,山藥15g;腹脹痞悶劇烈者加木香12g,炒萊菔子30g,炒麥芽30g;大便干結者加大黃5g,大便稀薄者加黑山楂15g,芡實15g。
應用注意事項和體會:小柴胡湯可以原方不變。本病虛實夾雜,實者以濕熱為主,虛者以脾虛氣虛為主,茵陳配半夏,一熱一涼,清熱燥濕退黃,功效益彰。生白術和焦白術同用,攻補兼施,健脾利濕更強。結合西醫(yī)學檢查肝功能,轉氨酶增高甚者應每20天檢查1次肝功能,如果出現(xiàn)膽酶分離、重度腹水等重癥肝病表現(xiàn),應立即住院,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總之,小柴胡湯的臨床應用非常廣泛,只要謹守病機,把握辨證要點,百變不離其中。正如《傷寒論》第101條云:“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北救诉€應用小柴胡湯和銀翹散、桑菊飲加減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柴胡湯和麻杏石甘湯、二陳湯、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小兒肺炎;小柴胡湯和逍遙散、瓜蔞貝母散加減治療乳腺增生癥;小柴胡湯和五味消毒飲加減治療急性乳腺炎;小柴胡湯和柴葛解肌湯、桂枝湯加減治療功能性發(fā)熱;小柴胡湯和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等,均取得了滿意療效。以上這些經(jīng)驗體會,但愿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和同道共同探究小柴胡湯更加廣泛的應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