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基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醫(yī)院,福建 漳州 363900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目前臨床骨傷科常見的一種疾病,股骨頭塌陷可導致髖關節(jié)出現嚴重的病殘,對該類患者的病癥進行早期發(fā)現,并采用積極有效的治療是防止出現病殘現象的一個最有效的方法。本次研究中選取92例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病例,對應用中醫(yī)綜合療法對其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隨機抽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病例92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26~53歲,平均39.2歲;患病時間5~27個月,平均9.4個月;治療組中男28例,女18例;年齡25~56歲,平均38.9歲;患病時間7~28個月,平均9.8個月。研究對象自然資料差異無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療法進行治療;研究組:采用中醫(yī)綜合療法進行治療,主要措施包括:內服中藥,方劑組成為:黃芪、龜板各20g,骨碎補、鹿銜草、枸杞、丹參、赤芍、續(xù)斷各15g,鹿角膠、川芎、當歸、烏梢蛇、淫羊藿、穿山甲各10g,全蝎5g,蜈蚣2條,每日一劑熱水煎服;外敷中藥,方劑組成為:伸筋草、急性子、透骨草、紅花、桃仁、冰片、土鱉蟲各60g,三棱、莪術各50g,研成粉末外敷,每天兩次。對兩組癥狀改善效果、髖關節(jié)功能改善情況進行比較。
治愈:臨床癥狀表現已經基本消失,關節(jié)的功能已經基本恢復正常。CT檢查結果顯示骨密度非常均勻,骨小梁已經成功重建,壞死區(qū)囊性變程度已經明顯縮小或完全消失,關節(jié)的間隙恢復正常。顯效:疼痛程度已經明顯減輕,關節(jié)功能大部分得到恢復,CT檢查結果顯示骨密度比較均勻,壞死區(qū)的囊變有所縮小或沒有加重,骨小梁已經重新出現,關節(jié)的間隙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減輕,關節(jié)功能有一定的改善,CT檢查結果顯示壞死區(qū)的囊性變已經得到控制。無效:臨床癥狀沒有特別明顯的改善,關節(jié)功能沒有見好轉。CT檢查結果顯示壞死區(qū)囊性變沒有任何變化或進一步加重[1]。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表示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形式 (±s),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組間對比進行X2檢驗,P<0.05表現差異具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意義明顯。
對照組患者股骨頭壞死癥狀改善效果為:痊愈7例,顯效10例,有效19例,無效10例,有效率78.3%;研究組患者股骨頭壞死癥狀改善效果為:痊愈13例,顯效16例,有效15例,無效2例,有效率95.7%。兩組比較差異顯著 (P<0.05)。
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治療前Harris評分分別為 (76.9±3.7)分和 (75.4±4.2)分;治療后分別為 (88.3±3.4)分和 (94.1±4.6)分。兩組治療前后組內比較差異顯著 (P<0.05),治療前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 (P>0.05),治療后組間比較差異顯著 (P<0.05)。
臨床采用活血通絡、補腎填髓方案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進行治療。活血通絡法,可以使血脈更加通暢,骨能夠得到徹底的滋養(yǎng)和修復。活血化瘀中藥可以使股骨頭的局部血液微循環(huán)得到顯著改善,對壞死股骨頭的修復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骨質再生與修復對腎的滋養(yǎng)和激發(fā)有明顯的作用。通過補腎,可為股骨頭壞死的恢復和生長提供明顯的動力,此乃中醫(yī)臨床對該類患者進行治療的主要方法。并且補腎可以對氣血運行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可使骨頭的缺血狀態(tài)得到顯著改善?;钛ńj與補腎填髓法相結合,可以使腎虛血瘀的病理狀態(tài)得到改善,達到標本兼治的中醫(yī)臨床治療目的[2]。
[1]齊振熙,康靖東,李樹強.活血化瘀中藥對激素性股骨頭缺血壞死模鼠TGF-β1表達的實驗研究[J].中國骨傷,2009,22(18):597-598.
[2]林海青,宋欽蘭,李剛.活血補髓湯對激素性股骨頭壞死兔模型血漿內皮四項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10,16(12):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