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先良
第十一屆全運會男籃運動員年齡結構統(tǒng)計分析
雷先良
運用文獻資料和數理統(tǒng)計等方法,對參加第十一屆全運會男籃決賽階段144名運動員的年齡結構、攻守效能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運動員年齡結構極不合理,比例失調,22歲以下運動員占總數的53.5%,29歲以上運動員僅占總人數的12.5%;運動員平均每場上場時間分別為23~28歲年齡段21min2s、29歲以上17min54s、22歲以下14min19s,三者差距明顯。
第十一屆全運會;男籃運動員;年齡結構;攻守效能
第十一屆全運會男籃決賽是對國內籃球運動水平的一次大檢閱。運動員有其不同的比賽風格,年輕運動員沖勁足,資深運動員更穩(wěn)健,然而,144名運動員年齡結構的不均衡性特點明顯,未來3~5年能否影響我國籃球運動的發(fā)展有待研究。由此,本文試圖從三個年齡段運動員上場時間進行統(tǒng)計,從而查找問題,研究對策,以期為我國籃球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參考。
參加第十一屆全運全男籃決賽的廣東、山東、解放軍、江蘇、北京等12支球隊的144名運動員。
從中國期刊網和中國籃球官方網站上查閱了相關文獻資料,并獲取部分統(tǒng)計數據。
運用Excel數據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
依據相關研究結果,對參加第十一屆全運會的144名男籃運動員的年齡進行統(tǒng)計,劃分為三個年齡段,即22歲以下、23~28歲、29歲以上年齡段。
統(tǒng)計結果顯示,第十一屆全運會男籃決賽階段運動員的平均年齡為23歲,最大年齡35歲,最小年齡17歲。22歲以下年齡段77人,占總數的53.5%,23~28歲年齡段49人,占總人數的34%,29歲以上18人,占總數的12.5%(詳見表1)。為探究我國男籃運動員年齡結構是否符合現(xiàn)代籃球運動的發(fā)展規(guī)律,選取了2008北京奧運會前5名球隊(共60人)進行統(tǒng)計比較,29奧運會前5名球隊三個年齡段所占比例分別為22歲以下的占1.6%,23~28歲年齡段的占43.3%,29歲以上的占55%,差異極為顯著。由此可見,參加全運會的多數球隊以年輕隊員為主,29歲以上運動員偏少,“老、中、青”年齡結構不夠合理。
我們將參加第十一屆全運會男籃運動員按前鋒、中鋒、后衛(wèi)進行分類,并對各位置運動員的年齡進行統(tǒng)計比較得出(表2),后衛(wèi)、前鋒、中鋒的平均年齡分別為 22.7 歲、23.1歲、23.1歲。而北京奧運會前5名球隊后衛(wèi)、前鋒、中鋒運動員的平均年齡分別為28.6、28.4、28歲,各位置運動員的平均年齡與世界強隊相比存在較大差距。產生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是全運會的參賽球隊把鍛煉隊伍、培養(yǎng)年輕隊員放在首位;二是我國運動員的生理年齡和體質與歐美運動員存在較大的差別。參賽隊員的年齡偏小(平均年齡23歲),經驗不足是本屆全運會多數球隊存在共同問題[1]。
表1 第十一屆全運會男籃運動員年齡結構統(tǒng)計表
表2 第十一屆全運會男籃各位置運動員年齡結構統(tǒng)計表(歲)
本屆全運會參賽運動員年齡結構為:22歲以下77人,23~28歲49人,29歲以上18人,這種年齡結構在未來3~5年內對中國籃球是否會產生影響,哪些運動員能參加30屆奧運會是我們討論的話題。由此,本文對三個年齡段運動員的上場時間進行統(tǒng)計,并與29奧運會前5名球隊進行比較,從而尋求答案。表3所示,全運會男籃各年齡段運動員場均上場時間分別是:23~28歲年齡段場均21min02s、29歲以上17min54s、22歲以下14min19s。這種上場時間分布狀態(tài)符合我國籃球運動現(xiàn)狀,23~28年齡段運動員確實是我國籃球項目的主力軍,而人數占53.5%的22歲以下年齡段運動員,場均上場時間僅有14min19s,上場鍛煉的時間較少。這種上場時間的失衡性影響著中國籃球未來3~5年的正常發(fā)展,在29歲以上、部分23~28歲年齡段的運動員面臨退役情況下,22歲以下年齡段的運動員能否成為我國籃球項目的主力軍。就目前的研究結果看來形勢不容樂觀。
從11屆全運會各年齡段、各位置運動員的上場時間,來分析我國未來前鋒、后衛(wèi)、中鋒的發(fā)展前景。表3還反映出29歲以上的中鋒人均上場時間(29min37s)明顯高于其他二個年齡段(14min36s、19min16s),巴特爾、王治郅等29歲以上的中鋒運動員仍然稱霸國內籃壇。23~28歲年齡段的后衛(wèi)(24min58s)和前鋒(18min 53s)位置運動員的上場時間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分析認為前鋒、后衛(wèi)運動員相對長的上場時間,為運動員的成長提供了保障,具有發(fā)展的空間,可能會涌現(xiàn)出一批有前途的運動員,而中鋒運動員的后備人才問題卻令人擔憂[2]。
全運會男籃三個年齡段、各個位置的運動員上場時間與北京奧運會男籃前5名球隊比較得出(表3),我國23~28歲年齡段場均上場時間比國外該年齡段的運動員場均上場時間長(21min2s,15min1s,差值5min1s),而29歲以上年齡段運動員場均上場時間比國外該年齡段的運動員場均上場時間短(17min54s,18min26s,差值32s),因國外 22 歲以下僅一人無統(tǒng)計意義。國內外運動員的上場時間在年齡段上存在著明顯差距[3]。
表3 全運會男籃三個年齡段各個位置運動員上場時間統(tǒng)計表
1)參加第十一屆全運會男籃決賽階段的144名運動員,年齡結構不合理,占53.5%的是22歲以下年輕隊員,29歲以上運動員僅占總人數的12.5%。各位置運動員的平均年齡與世界強隊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我們需要通過借鑒歐美先進的訓練方法,提高或保持我國大齡運動員的體能,以延緩運動壽命。
2)全運會男籃運動員場均上場時間為:23~28歲年齡段場均21 min 02 s,29歲以上17 min 54 s,22歲以下僅有14 min 19 s。這種上場時間的失衡性影響著未來3~5年中國籃球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前鋒、后衛(wèi)上場時間相對較長有一定的發(fā)展的空間,而中鋒位置的運動員后備人才匱乏,“姚明后”將會是怎樣的現(xiàn)象令人擔憂,選拔培養(yǎng)優(yōu)秀青少年中鋒運動員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之一。
[1]陸 林,朱紅香.2006~2007賽季CBA與NBA運動員競技年齡段的比較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6):66.
[2]程培鵬.對中國男籃第27屆奧運會、第14屆世界男籃錦標賽比賽中得分能力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4(15):49~52.
[3]郭永東.第28屆奧運會中國男籃攻防能力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4(28):556 ~558.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Age Structure of Men's Basketball Players in the 11th National Games
LEI Xianliang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age structure,offensive performance and defensive performance of 144 players participate in men's basketball final stage of the 11th National Games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mathematical statistics.The followings are results:players'age structure is extremely unreasonable.Under 22 age group and over 29 age group account for 53.5%and 12.5%respectively;players'playing time in each game are obviously different:23 ~28 age group plays 21min2s,over 29 age group plays 17min54s,under 22 age group plays 14min19s.
the 11th National Games;basketball player;age structure;offensive and defensive performance
G812.20
A
1003-983X(2012)02-169-02
2011-12-23
雷先良(1977-),男,湖北麻城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籃球教學與訓練.
武漢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 Hubei,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