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把那些有文化有地位,以詩禮傳家,藏書頗豐或考取功名的人家,稱之為“書香門第”,但不為人知的是關(guān)于這個(gè)成語的來歷,還有一個(gè)有趣的故事呢。
很早以前,有一戶人家,父親早亡,丟下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兒子叫勛,異常聰穎。母親一心希望勛考取功名,勛也發(fā)奮讀書,不讓母親失望。
這年夏天,母親突發(fā)急病身亡,勛悲痛萬分,無心讀書。勛渾渾噩噩過了月余,這天忽又來了興致去翻書,沒想到有幾本書竟被蟲蛀了。勛氣憤之極,把書撂在了一邊。村里有位老伯是看著勛長大的,見勛這樣很是心痛,就對(duì)勛說:“山上有一種蕓香草,七里之外就能聞到它的香氣,俗稱‘七里香’。你去采回來,夾在書頁里,既可以保護(hù)書籍不被蟲蛀,還可以提神醒腦,增強(qiáng)你的記憶力?!崩喜€告訴了勛蕓香草的外觀。勛聽了好不欣喜,立馬上山去采了。
勛采回了蕓香草,夾在書頁里。蕓香草辛辣麻涼,提神醒腦,勛讀起書來精神百倍,后來果然考取了功名。取得功名以后的勛仍不忘讀書,尤其喜歡藏書,因?yàn)橛辛耸|香草,書籍不但保存完好,且有陣陣清香襲來,“書香縷縷”一詞就是從蕓草之香演變而來的。勛還教導(dǎo)子孫讀書藏書,他的家族被后人尊稱為“書香門第”。再后來人們就把那些喜歡讀書藏書且有文化傳統(tǒng)的家庭統(tǒng)稱為“書香門第”。
【閆景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