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也叫“乞巧節(jié)”,是中國的情人節(jié)。牛郎織女經(jīng)過一年的漫長等待和思念,在這一天于鵲橋相會。
愛情,從千年以前就已開始糾纏著我們。
而百十年前,黑白照片中婉約的女子,正明艷活潑。
對她們多數(shù)人來說,在如花般綻放的生命里,最初的愛情,便是一生的愛戀。
此時,那些女子湮沒已久的傳奇,正輪回著我們今世的愛情。
對你
我將永存一份感激
盡管你給我的
是一份憂傷和別離
感謝你給了我那份記憶
它把你的身影印在我的心底
在重重疊疊的以后的日子里
我把它翻曬成一行行詩句
在平平仄仄的吟唱中
那首歌就有了個名字
叫《給你》
那是一首婉約的歌啊
每一段記憶都叫美麗
無論陰云密布 無論月朗星稀
總是讓人輕輕唱起
——張曉軍
荼靡之戀——
開到荼靡花事了。荼靡花,等到所有的花都開罷之后,她才寂寞地盛開。孤獨的荼蘼是所有花中最持久、最深厚,也是最獨特的。用所有青春來等待一個男子,78歲出嫁的張茂淵就像一朵荼蘼,在生命即將凋零的時候,才寂寞綻放屬于女人的光輝。
張茂淵:等待是最初的蒼老
她是張愛玲的姑姑,李鴻章的外孫女。張茂淵,起初知道她是在張愛玲的筆下,她清高智慧,張愛玲在她面前,也常常感覺到自己生活上的愚鈍。
張茂淵是個怎樣的女子?從她與張愛玲相處的幾件事里就可以看出來。一次張愛玲撞到陽臺的玻璃上,破了腿,告訴姑姑,原本是想得到安慰,哪知姑姑看了看覺得沒什么大礙,便關心起陽臺的玻璃來,張愛玲只好趕緊買了塊玻璃;張茂淵拿著一塊派不上用場的披霞說:看著這塊披霞,使人覺得生命沒有意義;她不喜歡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見了面到了吃飯的時候也不留他;她數(shù)落一個年老的愛嘮叨的朋友:和她在一起,使人覺得生命太長了。
就是這樣一個如此之冷的女子,心底竟然存著50年的愛,讓人唏噓不已。
她和他不過是慣常的才子佳人故事。遇見他時,她25歲,身段玲瓏,青春花蕾孕得正烈,顧盼之間嬌艷嫵媚。他是青年才俊,談吐睿智機敏,舉手投足清淺從容。
彼時,他站在甲板上,起風了,衣袂飄飄。她呆望著,一愣神,他已滿懷深情地用英語為她朗讀拜倫的詩。她女兒的心,突然就如春天的花苞,一層一層地綻放了,她沉醉在他的溫柔里。
這年,是1925年,在一艘從中國開往英國的輪船上,他們一見鐘情。然而他已有婚約在先,只好灑淚而別。當他們再見時,他已攜了妻子。這樣的結局,大凡女子,該嗟嘆自己遇人不淑了。她不,她說,今生等不到,就等來生。真真孑然一身50年,78歲時才做了新娘。
在張愛玲的文字里,從未對姑姑的情事描述過。偶爾的幾篇關于姑姑的文字,也是欣賞與仰視的。張茂淵是個獨立的女子,有自己的工作,在電臺講新聞,每天一兩個小時,換取不錯的報酬。她不大與人交往,親情淡薄,對張愛玲還算不錯。張愛玲年輕時與她有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后來,張愛玲去了國外,兩個人便失去聯(lián)系。
一個名門千金,家財萬貫,學成歸國,在電視臺工作。按理,這樣的女子,感情生活該是流光溢彩了,如陸小曼,如林徽因,可她卻書寫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愛情神話,讓人唏噓感嘆!她一生一世的情緣已凝結在那個叫李開弟的男人的血液里。這樣一場不對等的愛,注定那個最愛的人付出最多,也過得最凄惶。
此后的半個世紀,她兀自關閉了感情的閘門,將50年活成了一天。其間,她和他比鄰而居,她嚴格恪守倫理道德觀念,絕不越雷池半步?!拔母铩睍r,他已年近古稀,被打成右派,下農場,掃大街。人人惟恐殃及池魚,而她依然不離不棄,全然不顧背后異樣的目光,隔三岔五地去幫他“改造”,用那雙嬌嫩的彈鋼琴的手,替他接過骯臟粗拙的掃把……
50年的等待中,她一次次地出入當鋪,一次次地賣掉心愛的珠寶首飾,她的萬貫家財已湮滅,但依然為他帶來喜愛的食物……
他的原配在“文革”中受摧殘,健康也被摧毀,她陪他、替他伺候他的原配。十幾天,衣不解帶,前后奔忙,夜夜無眠。以她那樣的高齡,如何吃得消?
漫漫50年,他的原配終于先他而去,此時他還在猶豫,她說,不是我不愿意繼續(xù)等待,怕我已經(jīng)沒有時間了。那年,她78歲,他80歲。他90歲去世。50年的等待換來10年的相守。
花語:等待的愛——是撕碎了的美好時光
他在原配死了后才娶她,桃花怒放,風細柳斜,一生什么都沒有耽誤。而她,等到78歲才結婚,把自己最美好的時光一寸一寸撕碎了給別人看,把最美好的情感弄得千瘡百孔,將最難看的容顏和最衰朽的身子交給自己最愛的人。這樣的等待,如此殘忍,如此百轉千回,如此觸目驚心,如此不堪,卻也如此攝人魄。
曇花之戀——
相傳曇花原是天上一個小花仙,后來凡心私動,喜歡上一個叫做韋陀的小神。玉帝得知后大怒,罰曇花一生只有一個時辰的花期。曇花非常癡情,她算好韋陀下山的時間,并選在此時盛開,只希望能借此見心上人一面。
曇花把生命中所有的光輝凝聚在幾個時辰之內,努力地綻放,從此凋零。陳潔如遠走美國之后,便遺失了“韋陀”,再也沒有能力愛上任何一個人。
陳潔如:時間是曇花燒成的灰
在遇見蔣介石之前,她叫阿鳳。在蔡元培創(chuàng)辦的愛國女子中學讀書。阿鳳生長在一個觀念保守的家庭里,她的父親是個紙商,母親看管她特別嚴。
一個平常的下午,阿鳳去要好的女友朱逸民家做客,就在那里,她遇到了蔣介石。
那年蔣介石32歲,無業(yè)。在他看到阿鳳第一眼,就動了心。在他眼中,阿鳳是個純潔無瑕的美麗女孩,見到這女孩,蔣介石覺得自己一下子年輕了,第一次感受到了愛情。這之前他的一妻一妾,一個來自包辦,一個是因為同情。
眼前的阿鳳,讀過書,羞答答的,讓蔣介石一見便產(chǎn)生一種憐香惜玉的感覺。相遇的這天,蔣介石便打定主意追求她。
蔣介石先出了門,但卻一直在門口等著阿鳳。見阿鳳出來,他紅著一張臉說要送她回家。這可把阿鳳嚇著了,在蔣介石的追問下,阿鳳給了他一個錯誤的門牌號,便匆匆逃走。
那個錯誤的門牌號,害得蔣介石在那片住宅區(qū)域來來回回走了有一千趟。終于,讓他碰上了阿鳳。那日陽光正好,阿鳳敞著門在庭院里繡花,被蔣介石撞了個正著。
從此以后,兩人往來便多了起來。阿鳳是家中獨女,父母的掌上明珠,他們希望她將來嫁個出色的男人。可蔣介石遇見阿鳳這年,事業(yè)正處于低谷,整日無事可做。阿鳳的母親自然不會應允二人的交往。
這邊蔣介石熱情似火,那邊父母猛潑冷水,心煩意亂的阿鳳被蔣介石逼著見了一面,結果蔣介石直接把阿鳳帶到酒店,如果不是阿鳳極力掙扎,險些失了身。
一個14歲少女與一個32歲男人,見面時想的是不同的。這把阿鳳嚇壞了,同時也對他心生厭煩。不過,阿鳳是不明白蔣介石的,他是真的愛上了她。因為愛,心里才會焦灼。
這年,阿鳳的父親去世。居喪期間,阿鳳沒想到蔣介石竟然穿著孝服前來祭拜,在蔣介石抬起頭的瞬間,那種哀傷深深打動了阿鳳。自此,阿鳳對他的仇視也一掃而光。
后來,朱逸民的丈夫張靜江出面提親,蔣介石也表示,元配毛福梅已信佛獨居,側室姚氏已給了5000元簽了離異合同。阿鳳嫁過去,是唯一的蔣夫人。
因為張靜江位高權重,阿鳳的母親無法駁他的面子,只好答應了這門婚事。母親的應允,讓阿鳳沒了主意。在阿鳳心思混亂之時,蔣介石更是發(fā)起毒誓:??筛煽?,山可崩塌,我對你之愛,永世不變。說了這些,還要剁掉一根手指表示誠意。
守喪期結束后,阿鳳和蔣介石訂婚了。
這對阿鳳來說,是個全新的開始。蔣介石陪伴阿鳳外出購物,在南京路一家巧克力點心店,蔣介石拿出自己一張照片贈她。上面的蔣介石穿著軍服,樣子很帥。照片上有蔣介石的簽名,旁邊是一個新名字:潔如。蔣介石對阿鳳說:這是我給你起的新名字。你在我的眼中如此純潔,如同未受世間的污染。
此后的幾年,夫妻二人過了一段非常平靜也非常恩愛的日子。
直到宋美齡出現(xiàn),陳潔如感覺到了自己在政治上對蔣介石的無能為力。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更是陳潔如始料未及的。北伐軍攻克南昌之后,蔣介石的權利也被剝奪。蔣介石如果要繼續(xù)北伐必須盡快得到上海銀行團的支持,而宋氏家族開出的條件是蔣介石必須娶宋美齡。
那時,蔣介石與陳潔如的感情尚好,陳潔如還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女子。她無法相信蔣介石對她說出的話。他說:我和宋美齡只是一樁政治婚姻,你離開5年,5年之后我們一定恢復夫妻關系。
宋美齡那邊逼得緊,他必須把現(xiàn)在以前所有的女人清算干凈。
蔣介石為了前程,心內雖有不忍,還是決定拋棄陳潔如。蔣介石給了陳潔如一筆錢,讓她暫去美國進修。陳潔如的天都塌了,卻無法改變眼前的局面。她只好逼著自己相信他的話:真正的愛情,要以一個人甘愿做多大的犧牲來衡量。
陳潔如被迫遠赴美國,她沒有想到,這一別就是一生。她在美國很快聽到蔣介石傳來的婚訊,異國他鄉(xiāng),陳潔如飽受著情感上的創(chuàng)傷,終日以淚洗面。
陳潔如跟了蔣介石7年,離開他時21歲。陳潔如等了一輩子,形容凄苦,再也沒有能力愛上任何一個人。
花評:熾熱的愛—— 一瞬即是永恒
短暫的7年,換來一世的相離。在許多人的眼中,陳潔如可憐又凄苦。
陳潔如的愛情一如曇花,靜默地于夜間開放,花期僅有幾小時,剎那的美麗與輝煌,也曾讓人動容,卻終究不是一份完整的愛情。
忍冬花之戀——
忍冬花的花語是,全心全意把愛奉獻給你。這種纖細、美麗的花,并不美艷,卻有很大的藥用價值。像忍冬花一樣的王明華,為梅蘭芳奉獻的是實實在在的愛。
王明華:此情可待成追憶
她叫王明華,是梅蘭芳的原配夫人。照片里的她清秀端莊,有著民國女子的清淡與隱忍。在她嫁給梅蘭芳之前,是旦角王順福之女,京劇世家,也算與梅家門當戶對。
梅蘭芳之所以著急娶妻,是因為17歲的他因嗓音變聲不得不停止演唱在家休養(yǎng)。心情郁悶中,家里便主張為他娶個媳婦,好幫他度過這一難關。
王明華帶來了好運。不到一年,梅蘭芳就恢復了嗓音,可以重新唱戲了。那時梅家還不很富裕,日子甚至有些清苦,王明華卻毫不介意,她善待家人,勤儉持家,將梅家打理得井井有條。
戲臺上的千古情癡,被演繹在生活中。兩個不滿20歲的青年男女,恩愛異常。
梅蘭芳愛王明華是有一千個理由的,除過生活,在事業(yè)上她也是一個好幫手。王慧的《梅蘭芳畫傳》中就提及:王明華對梳頭也很能。梅蘭芳初期演古裝戲時,出門往戲館去,隨身總帶著一個木盒子。那里面裝的是王明華在家為他梳好的假發(fā),因為那種梳法連專門梳頭的師傅都梳不出來。梅蘭芳上臺前只需把假發(fā)往自己頭上一套,一個精美的古代美人的形象便立刻出現(xiàn)了。
她對他的好,是無法用文字來一一描述的。在這樣的濃情繾綣中,梅蘭芳的戲越唱越好,很快成了名角。只要有他的戲,戲臺子下就絕無空座。王明華也為他添了一雙兒女,每逢梅蘭芳散戲回家,就和孩子嬉戲玩鬧,非??鞓?。
王明華開始看重丈夫的事業(yè)。在那個年代,女人是不能去后臺陪伴的。為了讓梅蘭芳更好發(fā)展,她女扮男裝,與他一起出入戲院。她還做了絕育手術,怕陪伴他唱戲的歲月,不留神懷了孕。
本來一兒一女,對梅家也算有了交待,哪知天有不測風云,一場麻疹讓兩個孩子相繼夭折。孩子的離去,也是王明華不幸生活的開始。
習慣了回到家就能聽到孩子歡笑的梅蘭芳,怎么能接受一對兒女的雙雙離世?比他更受不了的是王明華,她每想到孩子,淚水便奪眶而出。梅蘭芳看及此,只能強壓悲哀,去勸王明華。
日久,王明華竟因悲傷過度害起病來。心里懊惱自己當初做了絕育手術,如今再難要孩子了。王明華的娘家人為了安慰她,建議她收養(yǎng)侄子做兒子。梅蘭芳卻不同意,他覺得自己還年輕,應該有自己的孩子。
王明華答應了他再娶。當然她明白再娶將意味著他們將是三人世界,她再不能獨享他的愛。
梅蘭芳的第二任太太福芝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來到梅家的。
據(jù)說新婚之夜,梅蘭芳怕王明華心內委屈,先去了她的房,拉著她的手說話,最后才去新太太那。
王明華對他的體貼極為感動。
無從設想梅蘭芳的新婚之夜王明華是如何度過的,只是她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了,病越發(fā)重了。福芝芳對王明華是尊重的,也曾怕王明華孤獨,把自己的孩子送過去讓她養(yǎng),王明華還是拒絕了。
二女同侍一夫,對愛情至上的人來說,該是內心深處一種殘忍的凌遲吧。她病臥于床,福芝芳很快接手照顧梅蘭芳的生活。
福芝芳為梅蘭芳生了9個孩子,夫妻恩愛。而王明華因肺病久治不愈,長年臥床。后來王明華獨自去了天津,臨去時她對福芝芳說:我身體不好,還請妹妹費心,照顧好梅家的后代。
王明華獨自離去,是養(yǎng)病去了,還是刻意退出了三個人的世界?
王明華無人陪伴,病逝在天津,結束了她傷情的一生以及對梅蘭芳無能為力的愛。
花語:奉獻的愛——無能為力的成全
王明華與梅蘭芳本來是幸福的,不幸的是她把自己全部交給了梅蘭芳。在無法為丈夫傳宗接代這個事實的面前,她只好接受福芝芳的入門。善良,都是向內的傷。深明大義的背后,是無奈的委曲求全。王明華的傷情,他是否全都懂得?
野玫瑰之戀——
野玫瑰,明艷、熱辣、嫵媚的風情吸引人為之駐足,但她渾身的尖刺就如內心的果決和堅持,她永遠知道自己愛的是什么!當年時髦熱烈的丁玲,在感情世界中像野玫瑰般洋溢著奔放的活力。
丁玲:驚世女子駭俗戀
1925年秋,丁玲和胡也頻在香山同居,他們自由的革命式愛情給當時的文壇帶了了很大震動。但在與胡也頻相愛的同時,丁玲又愛上了文學天才馮雪峰。
對于自己和馮雪峰的感情,丁玲也從未掩飾過。1937年在與斯諾夫人的談話中,她坦率地說:“我有了一次偉大的羅曼史:我從未同胡也頻結婚,雖然我們住在一起,一個朋友的朋友開始來到我們家,他也是一個詩人。他長得很丑,甚至比胡也頻還窮。他是一個笨拙的農村型的人,但在我們的許多朋友當中,我認為這個人在文學方面特別有才能。我們在一起談了很多。在我的整個一生中,這是我第一次愛過的男人……我停止了寫作,滿腦子只有一個思想——要聽到這個男子說一聲‘我愛你’?!?/p>
馮雪峰當時在北大自修日語。丁玲第一次見到馮雪峰的時候,感覺非常失望,她本來認為一個北大學日語的年輕人應該是很英俊瀟灑的,而他看上去像是一個鄉(xiāng)下人。然而他們談文學,談時事,丁玲不知不覺地深深地戀上馮雪峰。
性格開朗的丁玲竟然提出要和兩個男人共同生活,而且他們真的在西湖邊共同相處了一些日子,結果胡也頻堅持不住,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從文。沈從文告訴他夫妻之間應該怎么相處,胡也頻第二天就回到了杭州。最終,胡也頻與丁玲也和好如初了。
1985年,丁玲回憶說:“對我來說,情況非常復雜。雖然我深深地愛著另一個男人,但我同胡也頻同居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彼此都有很深的感情依戀,如果我離開他,他就會自殺,我決定,我不能同我所愛的這個人生活在一起,于是對他說,雖然我們不能生活在一起,我們的思想是分不開的。并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人是我所愛的,不管他可能離得多遠,這個事實決不會改變。我說,因此,我們的愛情必須是‘柏拉圖式’的。這個決定使他非常痛苦。我最后不得不拒絕繼續(xù)看到他,并完全斷絕了這種關系?!?/p>
最終,馮雪峰離開了杭州,但丁玲心中并沒有熄滅她對馮雪峰的熱戀。后來,和胡也頻一起參加左聯(lián)活動后,她又與馮雪峰重逢。
1932年,丁玲給馮雪峰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信:“只愿意永遠停留在沉思中,因為這里占據(jù)著你的影子,你的聲音,和一切形態(tài),還有你的愛……我想,我只想能夠再挨在你身邊,不倦的走去,不倦的談話,像我們曾有過的一樣,或者比那個更好,然而,不能夠,你為事絆著,你一定有事。我呢,我不敢再擾你,用大的力將自己壓在這椅上,想好好的寫一點文章,讓你會更快樂些,可是文章寫不下去,心遠遠飛走了,飛到那些有亮光的白云上,和你緊緊抱在一起,身子也為幸福浮著……”。但當時,馮雪峰已經(jīng)結婚,他只能理智地對這份感情做冷處理。
1933年秋,在丁玲失蹤幾個月之后,為營救被捕的丁玲制造輿論,雪峰把這封信交給《文學》雜志發(fā)表。這些公開的書信,記錄著他們在特殊歲月中的情誼。
在延安時,曾有人問丁玲:最懷念的人是誰?丁玲說:“我最紀念的是也頻,而最懷念的是雪峰?!痹?957年的反右運動中,丁玲與馮雪峰一起被打成“右派”,經(jīng)歷了人生的逆境。馮雪峰逝世之后,丁玲在回憶錄《魍魎世界》中,仍然表達出她對馮雪峰的真誠情感。
1986年2月7日是農歷大年初一的清晨,丁玲在病榻上迎來她的最后一個春節(jié)。丁玲聽著街上一陣緊似一陣的鞭炮聲,感嘆地說了一句:“雪峰就是這個時候死的?!?/p>
季羨林眼中的丁玲:
季羨林曾回憶:丁玲的衣著非常講究,大概代表了上海最新式的服裝。相對而言,濟南還是相當閉塞淳樸的。丁玲的出現(xiàn),宛如飛來的一只金鳳凰,在我們那些沒有見過世面的青年學生眼中,她渾身閃光,輝耀四方。
花評:心靈的愛——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順著文字,穿越時空,回到丁玲的年代去了解她的一段段往情的時候,我恰好在微博中看到這樣的話: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在丁玲和馮雪峰徹底分開的歲月,他們遠隔千里,互相掛念?!爸辽僭谶@個世界上,有一個人是了解我的,即使他不在我身邊。”這,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郁金香之戀——
沒有希望的愛,是黃色郁金香的花語。愛上一個永遠不會鐘情于自己的人,就像走近悠長的雨巷,不知道哪里是盡頭。戴望舒的一生中最初也是最愛的女人——施絳年,是他宿命中難逃的黃色郁金香。
施絳年:永遠走不出戴望舒的雨巷
有些人會拿戴望舒與徐志摩對比,覺得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詩人,生命中都有過三個重要的女人,心內最愛戀的女子都得不到,還早逝。
戴望舒死時45歲。這個現(xiàn)代派詩人,一生的戀情沒有一樁完滿。后來雖有過兩次婚姻,但他心內一直無法忘卻的女子是他的初戀,那個名叫施絳年的女子。
據(jù)戴望舒的長女戴詠素說:“我表姐認為,施絳年是‘丁香姑娘’的原型。施絳年雖然比不上我媽以及爸爸的第二任太太楊靜美貌,但是她的個子很高,與我爸爸一米八幾的大高個很相配,氣質與《雨巷》里那個幽怨的女孩相似?!?/p>
在戴望舒的幾次情感中,不難看出,他對施絳年用情最深。
戴望舒認識施絳年緣于她的哥哥施蟄存。那時施蟄存是《現(xiàn)代》雜志的主編,和戴望舒是好友。起初戴望舒寫的詩并不被人看好,后來是施蟄存在《現(xiàn)代》雜志上主推戴望舒的詩,并高度評價他的詩是現(xiàn)代詩,一度讓詩壇出現(xiàn)了與當時流行的“新月派”完全相反的詩歌。
有了這樣的關系,戴望舒被邀至施家小住。在那里,他見到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施絳年當時在上海中學讀書,性格活潑。戴望舒被這個美麗的少女深深吸引,他的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時,他在詩的扉頁題字給絳年,大膽向她表白。但絳年對戴望舒更多的是一份敬重之心。她比他小5歲,對戴望舒寫的詩并不以為意,甚至在看到他給她寫的詩句時,也沒有絲毫被打動。絳年的冷漠讓戴望舒痛苦不堪。出于對兄長好友的敬重,絳年不好斷然拒絕戴望舒,希望他知難而退??墒撬沁@樣不果斷拒絕他,愈是讓戴望舒覺得有一線希望,這就更加深了他內心的痛苦。有一回,戴望舒終于無法忍受這戀愛的折磨,他跳樓自殺來向絳年求愛。
戴望舒的過激行為,終于讓絳年開始正視他的感情。她依然不愛他,也許是戴望舒那自小落下天花的麻子臉讓她無法愛他,但在他以死相脅之后,她勉強答應與他先訂婚。但隨后又提出一個條件,他必須出國求個學位,回來有個穩(wěn)定收入才可。想必絳年是個缺乏安全感的女子,戴望舒只會寫詩,她對經(jīng)濟上的擔憂過重了。
戴望舒為了一份愛情,不情愿又必須地踏上了“達特安”郵船赴法留學。在國外的幾年,戴望舒根本沒有心思學習。在巴黎一年,他幾乎沒有去聽過教授講一堂課,而是每天躲在宿舍里翻譯書稿換生活費。這時,遠在國內的施蟄存曾給戴望舒郵寄過他的工資作生活費。而絳年呢?在與戴望舒分別之后,據(jù)說她與一個冰箱推銷員戀愛上了。當年冰箱推銷員是個比較時髦的行業(yè),發(fā)展前景也比較看好,絳年與推銷員在一起,感覺非常好。這一切施蟄存當然知道,只是他怎敢告訴戴望舒呢?這不好的消息卻傳得很快,不久戴望舒就在國外風聞。這樣,他就更沒心思讀書了。他在國外沒有拿到任何學位,倒是翻譯了很多書。他回國后,找到絳年,當?shù)弥@一切都是真的時,他難以壓抑心中怒火,當著施家父母的面,打了絳年一巴掌,既而結束了他們之間長達八年的戀愛。
戴望舒的初戀就這樣結束了,卻加深了他內心自卑的情緒。自小長相上的缺陷本就讓他自卑,愛的女人跟別人跑了更讓他的自尊受到打擊。他內心依然深愛著絳年,但已經(jīng)沒有用了。這在他以后的婚姻中,絳年留給他的陰影總是時不時出現(xiàn)。
我的戀人
文/戴望舒
我的戀人是一個羞澀的人,
她是羞澀的,有著桃色的臉,
桃色的嘴唇,和一顆天青色的心。
她有黑色的大眼睛,
那不敢凝看我的黑色的大眼睛。
花評:無望的愛——永不謝幕的悲劇
一場不對等的愛戀,讓戴望舒永墜于悲劇之中。他與穆麗娟的婚姻結束了,與楊靜的婚姻也結束了。這也是戴望舒與徐志摩不同的地方。徐志摩不會在不愛自己的女人身上浪費時間,更不會強扭一份得不到的感情。不愛了就分手,不可能了就重新開始,每一場戀愛都是一次全新的投入。戴望舒不。他永遠走不出那條幽深的雨巷,在一個不可能的丁香姑娘身上,浪費了一生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