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平定洪楊之亂后,擔任了兩江總督,名聲如日中天。不過,他一如既往,凡事謹慎,低調(diào)行事。
有一次,他的一個江西的長輩親戚來找他,懇求幫忙。親戚遇到了一個案子,道理在他一方。但是,對方打通了江西官府的關(guān)節(jié),因此,官府準備作出不利于他的不公正的判決。此人看到對方走門路,就想起了曾國藩。
曾國藩一聽案情介紹,感到此案的道理確實在親戚一方。但是,自己不能插手此案,絕不能拉關(guān)系,通路子。但對這個案子又不能無動于衷。一是長輩,二是案情確有不公。他略一沉思,決定巧妙地幫忙,而對親戚閉口不談此案。親戚感到曾國藩官做大了,對百姓的委屈不關(guān)心,很失望,準備早早回去。
親戚要回去了,曾國藩設(shè)宴餞行,請了一些兩江府中的著名官場人物作陪三盅過后,曾國藩對親戚說,你來找我,我無法幫你,實在抱歉。你要回去了,我無以為贈。有一把白版扇子,送你作個紀念。然后在扇面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蓋上章。也請在座的官員們一一簽名。簽名完畢,曾國藩將扇子送給了親戚。
親戚很不高興,一把扇子值幾個錢?忙一點也沒有幫。曾夫人卻說,你回去,到了庭上,你拿出這把扇子來試試看。親戚將信將疑,拿了扇子,告辭回家。 在江西官府審理此案準備判決時,這個親戚故意拿起那把扇子,在庭上扇了起來。坐在上頭的老爺覺得他藐視朝廷命官,十分惱怒,讓人將扇子收繳上來,正準備一撕了之。此時,這位親戚卻說,老爺,此扇撕不得,這是兩江總督曾國藩送的扇子呢,上面還有兩江官府大老爺們的親筆題字呢。這位官員拿來一看,果然有曾國藩的印章和許多兩江大員的簽名,心中大驚,于是慌忙休庭,退回內(nèi)室,細細斟酌起來。
終于,他不敢亂判此案。細問了案情,分清了是非曲直,作出了還算公正的判決。曾國藩的親戚感到滿意。他沒有想到,一把小扇子居然有這么大的功效。
(選自《老同志之友·下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