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經費”是指政府部門公務出國經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用等三項公共支出費用。近年來,巨額的“三公經費”消費不僅給國家的財政帶來巨大的負擔,其衍生的腐敗和不正之風已經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和諧穩(wěn)定。溫家寶總理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及3月、5月和6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分別就治理“三公經費”消費問題作出了部署,要求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控制和公開“三公經費”,接受社會監(jiān)督??梢姟叭涃M”消費問題十分嚴重,敗壞黨風政風民風,已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一、“三公經費”消費問題的主要表現
(一)公費出國(境)旅游風氣盛行。近年來,通過治理,明目張膽的利用公費出國(境)旅游現象有些收斂,但是假借學習、培訓、開會、考察等名義,出國(境)旅游的現象仍然不勝枚舉。如:偽造邀請考察函出國(境)旅游的,掛羊頭賣狗肉打著學習考察的旗號出國(境)公費旅游的等。
(二)公車消費問題突出。當前我國公務用車一直是沿用按計劃經濟時代的按單位性質、人員編制和工作性質定編定標準模式控制。這在制度設計之初是有其科學道理的,畢竟公務用車是為了工作的需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以后,這種公務用車制度缺陷越來越明顯:一是違規(guī)超編超標購車現象普遍。目前公車不僅僅是作為一種交通工具,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為擺闊氣,各地各單位各顯神通,有條件的超編超標準購車,沒有條件的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購車。二是公務用車費用高,造成財政負擔沉重。有報導顯示,每年一輛公務車的運行成本(含司機工資、福利)至少在6萬元以上,有的甚至更多,地方公車消費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例超過6%。三是公車私用現象嚴重。公車使用存在三個“三分之一”,即辦公事占三分之一,領導干部及親屬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機私用占三分之一。四是公車使用效率低,浪費驚人。據媒體報導,目前全國黨政機關及行政事業(yè)單位公務用車總量數百萬輛,每年公務用車消費支出上千億元之多。
(三)公款吃喝現象嚴重。公款吃喝是在“公”字名義下搭建的大到工作交往、小到私事開綠燈的平臺。其主要表現在:一是公款吃喝費用多。現在一些黨政機關和事業(yè)單位,小吃小喝天天有,大吃大喝三六九。幾乎每天中午和晚上,各大賓館、飯店高朋滿座,熱鬧非凡,富的富吃、窮的窮吃、沒有錢的蹭著吃。其奢侈程度正像老百姓形容的那樣:“一包煙一月糧,一瓶酒一頭豬,一頓飯一頭?!薄8猩跽?,如廣東汕尾市“史上最牛煙草局長”公款消費讓人瞠目結舌,該局2010年度吃喝招待費高達1 200多萬元,月均消費120多萬元等。二是公款吃喝名目多?!案锩褪钦埧统燥垺?,成了堂而皇之的理由。公務接待當然要吃,同事、同鄉(xiāng)、同僚來了要吃,朋友、戰(zhàn)友、學友來了要吃,請孩子的老師吃,請病人的醫(yī)生吃,甚至親戚家人也要吃,等等五花八門、名目繁多,公款招待儼然成了領導的一種福利、特權。三是公款吃喝貓膩多?!肮畛院仁莻€筐,什么都能往里裝。”一些不好開銷的費用全都以餐費名義報銷。
二、“三公經費”消費帶來的負面影響
應當認為,為了工作的需要,合理的“三公經費”消費是必要的。但是,不合理的“三公經費”消費帶來的負面消極影響十分嚴重。國家行政學院竹立家教授認為:不合理的“三公經費”消費是一種腐敗現象,一個人一旦獲得了這種權利,獲得一些個人方面的享受、特許,比如吃喝不花錢,隨便濫用公車,找個理由就出國,花費大量納稅人的錢,在群眾中就會引起很不好的反響,對于黨的威信造成不良的影響。這種腐敗是群眾每時每刻都能夠感受得到的,如果對這個問題不引起重視,久而久之,我們黨所宣揚的核心價值觀和崇高理念,所宣揚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執(zhí)政為民、立黨為公的宗旨都將無法在群眾中得到體現,人民會感覺到干部雖說是人民公仆,卻享受了公仆不應該有的待遇,久而久之社會的價值會受到傷害,黨的威信會受到傷害,會敗壞黨風政風民風。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每年財政支出的“盤子”就那么大,如果用于“三公經費”部分多了,那么用于社會保障、改善民生和其他公共服務部分相應地就少了,政府公共支出需要將無法得到有效保證。
三、“三公經費”消費問題的產生原因
“三公經費”消費產生的種種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部門、單位及其領導支配公共資源的權利過大,消費不公開不透明、監(jiān)督制度不健全等。
一是財政支出預算不細,造成政府部門、單位及其領導支配公共資源權力過大。我國現行各級政府財政支出預算不夠細化,特別是按人頭定額安排的“公用經費”(“三公經費”含在其內)更是沒有細化到“項”、“目”,人們看不懂究竟安排了多少“三公經費”,這部分經費支出的權力基本都掌握在部門、單位及其領導手上,約束力較弱,使得預算支出的用途與實際執(zhí)行結果不統(tǒng)一,“三公經費”消費比重過大侵占正常公用經費現象十分嚴重。在“公用經費”嚴重不夠影響工作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彈性空間較大追加預算以及預算外收入又為領導干部的非正常支出開辟了綠色通道。
二是公務消費不公開透明造成公私不分。由于一向來政府的公務消費不公開透明,模糊了公務消費和非公務消費之間的界線,合理的不合理的、公務消費的非公務消費的、假公濟私的貪污腐敗的,都往里面裝,這也就使公務消費成為了一個低風險的便利通道。
三是監(jiān)督制度不健全、監(jiān)管不到位。首先表現在大家普遍認為吃點喝點不算啥,反正不裝自己口袋就沒問題,而事實上還真的就是只要不往自己口袋裝,制度就約束不到。其次是監(jiān)管不到位。我們雖然有公車管理制度、公務接待制度和出國(境)學習考察的制度,但是普遍存在“民不告、官不究”的現象,容易形成“上級監(jiān)督不到、同級監(jiān)督不了、內部監(jiān)督難落實、社會監(jiān)督不現實”的現狀,未能從源頭治理。
四、治理“三公經費”消費的對策建議
(一)“制度”是治理“三公消費”的“尚方劍”。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園。沒有有效的機制,治理“三公消費”無據可依。一是要制定“公開”制度,對現行《預算法》作必要的修改完善,明確規(guī)定“三公經費”的年初預算和年末執(zhí)行結果必須在次年初的有關新聞媒體(如:政府網站)公布,使“三公消費”在陽光下運行,便于接受人民監(jiān)督。二是要制定“三公消費”標準,對現行政府行政機關和事業(yè)單位財務制度作必要的修改完善,明確規(guī)定“三公經費”開支標準、比例,便于人大、審計、財政和紀檢等部門按規(guī)定監(jiān)督。三是要制定監(jiān)督問責機制,形成人大審查預算編制、審計監(jiān)督預算執(zhí)行、組織人事紀檢問責的便利操作的一條龍監(jiān)督問責制度,使“三公消費”層層把關,治理有序,這是治理“三公消費”問題的關鍵。
(二)“公開”是治理“三公消費”的“消毒液”。公開“三公經費”消費,是加強“三公經費”管理的需要,是打造透明政府的重要舉措,對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首先,要在細化政府部門支出預算的基礎上,向社會公開支出預算項目,讓大家知道財政每年安排了某個單位哪些項目多少資金。其次,要公開支出預算執(zhí)行結果,不僅要公開部門單位總體支出情況,更要公開細化到“項”、“目”(含“三公經費”)的支出情況,實際支出與財政預算安排的經費在項目、金額上是否統(tǒng)一。使經費預算和預算執(zhí)行結果公之于眾,接受社會公眾的廣泛監(jiān)督,特別是要注意發(fā)揮包括新聞、網絡媒體在內的各種輿論監(jiān)督作用,形成監(jiān)督的合力,才不會使“三公經費”公開流于形式。同時,要落實問責制度,對那些違反財政紀律,揮霍浪費國家資財的公職人員,要根據其性質、情節(jié)、危害程度,依法依紀追究其相應的責任,讓腐敗者付出代價。
(三)“審計”是治理“三公消費”的“守護神”。溫家寶總理說過:“財政資金運用到哪里,審計就要跟進到哪里”。審計機關要不辱使命,履行好《審計法》賦予審計機關在監(jiān)督財政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職能,充分發(fā)揮治理“三公經費”消費的獨特功能,當好國家財政資金的“守護神”。一是與財政“同級審”相結合,將各單位、部門的“三公經費”消費情況納入“兩個報告”范圍,向同級政府和人大常委會報告,接受政府和人大的監(jiān)督。二是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相結合。把“三公經費”消費情況作為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一個評價指標,作為單項內容在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中反映。對違反規(guī)定超預算、超標準、超范圍開支“三公經費”的腐敗問題向組織部門提出領導承擔責任的意見,供組織部門使用干部參考。三是與審計結果公告相結合。要根據新修訂的《審計法實施條例》關于公開審計結果的有關規(guī)定,對各預算執(zhí)行單位、部門的財政預算執(zhí)行情況、“三公經費”消費情況及違規(guī)問題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接受群眾監(jiān)督,讓廣大民眾監(jiān)督“三公經費”預算安排的科學合理性和支出的真實合法性、效益性。四是積極探索和推進“三公經費”消費的績效審計。在對“三公經費”審計中,不僅要關注“三公經費”開支的真實性、合法性,還要關注“三公經費”支出后取得的實際效果,對資金管理和使用進行績效評價,提出節(jié)約開支的有效建議,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杜絕浪費現象發(fā)生。
(作者單位:吉安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