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是唐代文學家、思想家韓愈寫的一篇雜文,通過描述千里馬的悲慘遭遇,表達了作者的見解,抒發(fā)了懷才不遇、有志難申的知識分子的憤懣和不平之情,對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統(tǒng)治階級進行了有力的嘲諷和鞭撻,敲響了“如何對待人才”的警世之鐘?!恶R說》可以說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美文。
一、美在短小精悍
全文僅用150多個字,便把千里馬與伯樂之間的辯證關系,把千里馬的不幸遭遇真實地擺在了讀者的面前。文章內(nèi)涵豐富,中心突出,思想上典型深刻,一針見血,引起了大批懷才不遇而又自強不息以及掌權握印者們的強烈共鳴,被認為是短小精悍的典范之作。
二、美在結(jié)構精巧
全文一共三段,可看做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也可看做是說明、敘述和議論抒情。既正面提出問題,然后筆鋒一轉(zhuǎn),展開議論,并進行辛辣嘲諷。文章簡單明白地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慨嘆伯樂的罕有;二是描述了未以千里稱的駿馬的悲慘境地;三是對于那些阻塞賢路的昏庸之輩表示極大的憤慨。
三、美在寫法獨特
全文寫法的獨特表現(xiàn)在:一是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寫法。論述的是識別和發(fā)現(xiàn)人才的問題,但通篇無一字直接談到人才。作者將人才比做“千里馬”,將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做“食馬者”,集中闡釋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芍^通篇說馬,通篇喻人,說的是馬,指的是人,言在此而意在彼。二是邏輯性強。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而且一波三折,反復論證,具有思辨風格。三是正面立論。本文運用比喻論證,分析透徹,在說理中滲透感情色彩,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四、美在語言犀利
全文雖然不長,但語言氣勢非凡,句式運用非常巧妙,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運用得富于變化,縱橫開闔,奇偶交錯。更巧妙的是文中使用了古漢語中不可缺少的虛詞(語氣助詞、感嘆詞和連接詞),呈現(xiàn)出一詠三嘆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