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曹劌論戰(zhàn)》一文有一個誤解,認為曹劌是一個英雄,一個深謀遠慮的卓越的指揮官,而認為魯莊公是曹劌的對立面,認為他是一個鄙陋之人,一個目光短淺的君主。其實我們誤讀了魯莊公,魯莊公雖然不能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文治武功相比,但他也是一位開明有為、不恥下問的君主。
一、善于納諫,開張圣聽
古來君主能夠虛心納諫的不多,即便是后世廣為稱贊的李世民也經(jīng)常因為魏征的頂撞而欲殺之。而魯莊公卻沒有一點君主的架子,沒有一意孤行,始終虛心接受曹劌的勸諫,最終戰(zhàn)勝強齊。
在《曹劌論戰(zhàn)》一文的開始,作為一介平民的曹劌能夠輕松進入朝廷就可以證明魯莊公是一個比較開明的君主。繼而曹劌可以與萬民之上的君主侃侃而談,而且是談?wù)撥妵笥嫞匀豢梢哉f明這個君主的寬容博大之心可見一斑。
在與齊國軍隊交戰(zhàn)的過程中,魯莊公與曹劌同乘一輛戰(zhàn)車。“公與之乘”,說明魯莊公沒有架子,并虛心接受了曹劌提出的建議,齊人三鼓之后擊鼓進軍,最終打敗了強大的齊軍。據(jù)此種種來看,魯莊公不失為一位善于納諫的開明的君主。
二、選賢舉能,不拘一格
作為君主重要的不是自己有多大的才能,最重要的是善于發(fā)現(xiàn)并使用人才。大敵當前,魯莊公不僅對曹劌的建議悉數(shù)接納,而且敢于打破用人常規(guī),敢于破格用人。開戰(zhàn)后,他把指揮大權(quán)交與曹劌,這種“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胸襟非常人
所能及。如果不是魯莊公破格用人,長勺之戰(zhàn)的結(jié)果又將如何?莊公確實是一位明智的君主。
三、御駕親征,不畏強齊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魯弱齊強。齊國是軍事上的大國,軍隊素來訓(xùn)練有素,戰(zhàn)風(fēng)剽悍。從常理來說,魯國勝算不大。但魯莊公明知親征有危險,卻依然義無反顧,親臨前線指揮戰(zhàn)斗,絕不貪生怕死。從整個歷史來看,能御駕親征的君主屈指可數(shù)??梢姡且晃挥赂业木?。
四、不恥下問,虛心求教
古往今來,很少有尊者向卑者求教的,尤其是處在高高的朝堂之上的君主。魯莊公沒有恃權(quán)自傲,而是放下一個君主的架子,向一個在野之人、籍籍無名之輩問政。在君臣初次見面之時,魯莊公虛心接受了曹劌提出的親民政策,對民以“忠”。弱小的魯軍最終戰(zhàn)勝了強大的齊軍,魯莊公很是不解,面對作戰(zhàn)過程中的種種疑惑,魯莊公又放下了架子,向曹劌請教。
魯莊公何以“鄙”?實為明也,
智也,勇也,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