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羅斯機長拒絕等候州長
2011年6月8日,俄羅斯國際航空公司高級機長安德烈·利特維諾夫負責駕駛一架從西伯利亞城市伊爾庫茨克市飛往莫斯科的航班,調(diào)度要求他等待伊爾庫茨克州州長德米特里·梅津采夫。梅津采夫當時開會超時,無法按時到達機場,而機長拒絕為等候州長而按調(diào)度指令推遲起飛。6月14日,他的抗爭錄音被傳到網(wǎng)上后受到廣大網(wǎng)友的追捧。梅津采夫6月12日接受《消息報》采訪時說:“我已經(jīng)向乘客道歉,我解釋了當時的情況?!彼€打電話給利特維諾夫,并邀請對方喝杯西伯利亞花草茶。
【點燃思維】
俄羅斯機長為什么受到廣大網(wǎng)友追捧?原因有二:一是這名機長有原則。自己的飛機該起飛了,無論要等待的人是誰,他都不愿意去耽擱其他人的時間,這是他的底線。二是不畏懼權(quán)勢。盡管要等待的人是伊爾庫茨克州州長德米特里·梅津采夫,他依然拒絕推遲。說到底,那就是緣于他打破了官貴民輕的傳統(tǒng)觀念。在領(lǐng)導個人利益與公眾利益發(fā)生沖突時,理所當然要把公眾利益放在首位考慮。俄羅斯機長拒絕為等候一名州長而推遲起飛,就是一個把公眾利益放在首位考慮的典型例子,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敬仰的。從中,我們看到了尊重民意,使民眾與官員的權(quán)利平等,只有這樣,才能在民主與法治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適用話題】
原則 制度 民意 公眾利益 官民平等 特權(quán)與民主
二、清華“真維斯樓”之爭
2011年5月23日,“真維斯樓”的中英文標志掛到了清華大學第四教學樓的外墻上,旁邊還另懸掛了一塊介紹真維斯品牌的銘牌。此舉迅速引發(fā)了學生和網(wǎng)友的爭議。清華大學回應稱,為校園建筑物命名是國內(nèi)外學校籌集資金的通行做法。據(jù)悉,清華尚待認購的“冠名費”共計有7.5億余元。5月26日,曾懸掛銘牌的地方只剩下四個螺眼,原本寫有“真維斯作為休閑服市場的領(lǐng)軍企業(yè),始終以社會責任為己任,不遺余力地回饋社會,為國家教育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的金色銘牌位置,被換成了一面涂滿白色油漆、上書“四教”紅色大字的標志牌。標志牌左上角還有手寫的“我愛清華”字跡,標志牌周圍墻面上有白色噴漆痕跡。清華大學新聞中心表示,摘掉真維斯樓的銘牌是因為被人為涂抹,以后也不會再安裝,至于“真維斯樓”這幾個字,則不會摘掉。
【點燃思維】
冠名教學樓并非始于今日,也并非始于中國、始于清華,為何清華“真維斯樓”卻惹來眾多爭議?因為在公眾印象里,高校教學樓與服裝品牌本“風馬牛不相及”,毫無關(guān)聯(lián)。大學的文明之魂、民族之魂、學術(shù)之魂總要有一個相對清靜而獨立的安放之所。此次“真維斯樓”事件最大的受益者是真維斯,這就很容易讓人把圣殿與銅臭聯(lián)系到一塊兒,顛覆了人們的思維定式。因此,這場紛爭或許提示我們:教育畢竟是教育,大學應該保持對高尚的追求,否則我們這個民族的精氣神或?qū)o所歸依。只有大學能獨立自主辦學,才能抵御功利化、世俗化的侵蝕。如果為了幾個錢,大學的面子、尊嚴、身段、氣節(jié)、精神等,統(tǒng)統(tǒng)沾上了銅臭,那么,承載著知識傳授、文化守望等使命的純凈的大學校園,也將退化為物欲橫流、價值迷失的“失樂園”。
【適用話題】
責任 價值觀 教育的使命 捐資助學與廣告效應 大學精神與商業(yè)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