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美國抓走審判,年過70仍在獄中
“我想回巴拿馬,證明我的清白。”2011年11月23日,即將被引渡回國的巴拿馬前總統(tǒng)、政治強人諾列加在巴黎法院說。18天后,他在嚴密押解下飛回巴拿馬,一架直升機從機場直接把他送到巴拿馬運河附近的一座監(jiān)獄,等待他的不是“證明清白”的機會,而是長達60年的監(jiān)禁。
與美國人翻臉
諾列加曾是名噪一時的人物。1934年,他出生在巴拿馬城的一個貧困家庭。高中畢業(yè),他曾向往當醫(yī)生,卻讀不起醫(yī)學院??恐剬W金,諾列加后來赴秘魯一所軍校學習,畢業(yè)后回巴拿馬參加了國民警衛(wèi)隊。
年輕時,諾列加被美國中央情報局招募,成了中情局在巴拿馬的高級線人。1966年,他去美國學習心理戰(zhàn),1970年,在美國支持下當上了國民警衛(wèi)隊情報局長,1982年任副參謀長。1983年,他逼迫當時的軍事領導人帕雷德斯退休,自己當上了國民警衛(wèi)隊總司令,掌控軍政大權。起初,諾列加對美國不錯,為中情局提供了許多中美洲反政府游擊隊的信息。但很快,這位由美國一手栽培的領導人開始和美國對抗,導火索就是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是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戰(zhàn)略要道,由美國開挖,1914年通航后就一直受美國控制。巴拿馬人為收回運河主權進行了長期斗爭。1977年,美國卡特政府與巴拿馬政府簽約,同意到1999年逐步交還運河管理權。但1981年里根上臺后,想繼續(xù)霸占運河。諾列加則要求美國立即放棄對巴拿馬運河的管理權,這一強硬態(tài)度使他成了華盛頓的眼中釘。1986年,美國輿論開始揭露諾列加“走私販毒”、“謀殺政敵”和“大選舞弊”;1987年,美國國會譴責諾列加“破壞人權”,要他下臺;1988年,諾列加遭美國邁阿密法院大陪審團起訴“參與走私販毒”;1989年,諾列加在大選中敗給反對黨候選人,隨后宣布選舉無效。美國對巴拿馬實行經(jīng)濟制裁,當年12月,諾列加聲稱對美開戰(zhàn)。
此時,美國總統(tǒng)已經(jīng)換成了老布什。1989年12月20日,他以諾列加的部隊虐待一名美國海軍士兵為由,派出2.7萬名海軍陸戰(zhàn)隊員,展開“正義行動”,目標就是活捉諾列加。激戰(zhàn)中,美軍有25人陣亡。但美軍畢竟戰(zhàn)斗力強大,諾列加被迫逃到梵蒂岡駐巴大使館。美軍聞訊包圍大使館,派出了心理戰(zhàn)部隊“攻堅”。諾列加最討厭搖滾樂,美軍就架起高音喇叭,反復播放一首名為《無處可逃》的搖滾歌曲,還架起機槍對著大使館的窗戶,造成“兵臨城下”之勢。1990年1月3日,梵蒂岡高級官員貝洛克走進諾列加的房間,轉(zhuǎn)達了最后決定:諾列加必須離開使館。當日,諾列加投降。
女兒為他落淚
諾列加被活捉,巴拿馬結束了多年的軍人獨裁統(tǒng)治,諾列加本人也被帶回美國受審。一個外國政府最高領導人在美國法庭面臨刑事指控,這還沒有先例。對白宮而言,審判諾列加也是招險棋,如果審不出名堂來,或者是最后陪審團做出無罪判決,實在非常尷尬。于是,美國決定以“販毒”罪名審判他,避開其“戰(zhàn)俘”身份。
為了讓諾列加坐牢,美國也花了“血本”,耗費了1.68億美元(約合10.92億元人民幣),包括3年調(diào)查費用、支付給告密者的獎賞、證人的生活花銷、30名到50名聯(lián)邦特工和政府律師的薪金,等等。
1991年9月6日,堅持身著戎裝的諾列加走進邁阿密聯(lián)邦法院法庭。美國政府準備了51個證人當庭指控他,包括至少18名販毒分子及疑犯,一些人還給出了販毒團伙賄賂諾列加的賬單。陪審團經(jīng)過5天艱難的討論,最終指控諾列加販毒、敲詐勒索、洗劫錢財?shù)茸锩闪?,法官判處?0年監(jiān)禁。審判過程中,諾列加一直保持沉默。坐在法庭前排的是他的妻子斐雷德及3個成年女兒。有兩個女兒聽到判決時,情不自禁地落淚。
服刑之初,諾列加被關進號稱“惡魔島”的馬里恩監(jiān)獄,受到24小時的嚴密監(jiān)視。這個監(jiān)獄位于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東南160公里處,以嚴酷著稱。監(jiān)獄長很歡迎諾列加到來,希望他寫本《我的故事》,不但可賺100萬美元(約合650萬元人民幣)稿費,還能幫著監(jiān)獄揚名。
不過很快,諾列加被轉(zhuǎn)移到佛羅里達州的聯(lián)邦監(jiān)獄。他住上了帶有電視機的單間,家屬也可來探望。但他外出就醫(yī)仍要戴鐐銬。畢竟年事已高,諾列加的身體每況愈下,監(jiān)獄兩次給他減刑,最終減為17年。
2007年9月9日,諾列加出獄。但法國司法部門已于1999年在巴黎缺席判處他10年徒刑,罪名是洗錢。此后,巴拿馬當局以多起謀殺罪判處其數(shù)十年監(jiān)禁。法國和巴拿馬都向美國提出引渡要求,于是,諾列加出獄后仍被美方收押。
最終回到運河邊
諾列加可說是法國的“老朋友”,與法國各界高層都關系密切,1987年還被授予法國騎士勛章。他當政時,妻子和3個女兒在巴黎揮金如土,逛街時一天能花掉40萬法郎(1法郎合1.25元人民幣)。諾列加夫婦從1982年至1989年間向法國多家銀行存入3500萬法郎,而當時他的月收入只有3萬法郎。法國指控諾列加在上世紀80年代幫助哥倫比亞一販毒團伙洗錢,并用這些錢在巴黎購買3處豪宅。
美國到底把諾列加引渡給誰?三方拉扯了兩年多。2010年4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簽署引渡令,將諾列加交給法國。巴方表示尊重美國的決定,但會繼續(xù)通過努力引渡諾列加。而諾列加的女兒桑德拉指責美國的行動侵犯了諾列加的人權,因為諾列加在美受審時的身份為“戰(zhàn)俘”,出獄后應首先被遣返到巴拿馬。有分析稱,諾列加年過70,而且患有高血壓、中風、消化性潰瘍和過敏性鼻炎,按巴拿馬法律,他可在家中服刑。桑德拉也可能認為,如果回到巴拿馬,父親也許能獲特赦。但美國沒讓她如愿。
2010年7月,諾列加被法國判處7年監(jiān)禁。2011年11月,法國批準把他引渡回巴拿馬受審,巴方則以謀殺反對派等3項罪名,判處諾列加60年監(jiān)禁。
回到巴拿馬的諾列加,被送進一個12平方米的單人牢房。這間牢房設在當年由美軍管轄的巴拿馬運河區(qū)一處叢林中。牢房里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間浴室、兩扇窗戶,家屬每周可多次探視他。但巴拿馬總統(tǒng)里卡多馬蒂內(nèi)利說:“巴拿馬人民因他而遭受傷害和恐懼,他必須承擔責任?!卑湍民R內(nèi)政部發(fā)言人也說,獄方不會給諾列加奢華待遇。
諾列加在美服刑期間,1999年12月31日,巴拿馬運河終于回到巴拿馬人手中。2011年11月,運河管理局宣布,當年上繳政府10多億美元的運河通行費,是收回運河管理權后繳費最多的一年。圍繞著運河的美巴之爭,已經(jīng)變成歷史,而諾列加這位強人,卻不得不帶著他與美國的恩怨情仇,在離運河不太遠的地方苦熬最后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