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毛女嫁給黃世仁
禮堂里座無虛席,當著名文藝評論家王義教授在熱烈的掌聲中走上講壇,他決然不會想到,他的這次極為普通的與學生探討流行文化的演講,注定要成為2009年秋天和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的熱門話題,其在國人精神世界里引爆的裂變震撼一點不亞于一枚炸彈的威力。
王教授從傳統(tǒng)文化講到現(xiàn)代文化,從孔子講到蘇格拉底,從孫中山講到鄧小平,人類在探討共同價值取得的成就及遇到的困惑,贏得了陣陣熱烈掌聲。
價值觀的傳承、裂變和顛覆引起大學生們的熱烈討論。就是在這次演講中,一位青春可人的“90后”女生提出了一個積郁心中已久的想法,她問:“如果黃世仁生活在現(xiàn)代,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可能是個外表瀟灑、風度翩翩的人,加上有錢,為什么不能嫁給他呢?即便是年紀大一點也不要緊?。 ?br/> “白毛女為什么不嫁給黃世仁?”“90后”女學生在這個秋夜看似尋常的一問經(jīng)各大網(wǎng)站轉載有如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一塊巨石,激起的波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白毛女的故事堪稱中國的紅色經(jīng)典,40歲以上的中國人可謂耳熟能詳——
喜兒,我國經(jīng)典現(xiàn)代歌劇、電影《白毛女》的女主人公,是舊社會受盡地主階級壓迫的農(nóng)民階級的典型代表,也是底層社會命運悲慘女性的象征。喜兒與同村青年大春相愛。喜兒父親楊白勞欠惡霸地主黃世仁高利貸,年關將至,黃世仁逼債,楊白勞命喪大年夜,喜兒被辱,大春出逃。喜兒雪地里生下死嬰,深山躲避,頭發(fā)全白……
有報道說,當年話劇《白毛女》在延安演出期間,有戰(zhàn)士憤怒地持槍沖上舞臺,忍不住要槍斃了“黃世仁”;即使演出結束后,毛主席也遲遲不愿與黃世仁的扮演者陳強握手。傳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已經(jīng)把喜兒固化為正義與善良的化身,而黃世仁則是丑陋與邪惡的代表。
網(wǎng)絡上迅速掀起了“喜兒該不該嫁黃世仁”的討論熱潮,帖子、博客鋪天蓋地,觀點各異、看法不同。
“現(xiàn)在大學生找工作這么難,嫁給‘黃世仁’,等手里有了錢,可以再自我奮斗,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這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當年的白毛女也可以這樣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可她偏要和黃世仁對著干?!边@是一種“90后”女大學生提出的觀點,新浪網(wǎng)以這位女大學生的觀點為題,在網(wǎng)民中進行調查,結果令人震驚:五成網(wǎng)民表示理解女大學生稱“白毛女應嫁給黃世仁”。
新浪網(wǎng)的調查結果不啻火上澆油,網(wǎng)絡上的討論日益激烈,反對者痛心疾首。
我所認識的一位姓楊的退休老干部講起“90后”的年輕人就搖頭嘆息:“現(xiàn)在的年輕人怎么墮落到如此地步?殺父的仇人都能嫁,只要有錢,惡霸地主都可以依托終身,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國將不國?。 ?br/> 滿頭銀發(fā)隨著老楊搖晃的腦袋不停地抖動,他那滿是滄桑的面孔布滿了悲戚與無奈,在陽光的照射下他的激動與憤怒被夸張放大,不能不令人動容。我為老楊的真誠所感動,這是血液中都流淌著信仰、為信仰奮斗了一生的一代,當他們看到為之付出青春和熱血的信念已經(jīng)隨著物欲的狂風漸漸遠去,當他們看到激情燃燒的歲月鑄造的信仰已經(jīng)被金錢的魔力所稀釋,當他們看到如此多的網(wǎng)民把黃世仁從十八層地獄打撈出來并為他穿上鮮亮的外套,他們剩下的只有失望和絕望……
有好事者編寫了黑色幽默《楊白勞外傳》,在網(wǎng)絡上廣泛流傳——
喜兒嫁給黃世仁后,老黃很激動,把老岳父楊白勞的農(nóng)業(yè)稅免了。喜兒和黃世仁的婚禮特隆重特奢華特風光特顯擺。喜兒不扎紅頭繩了,發(fā)卡都改用she~s的。過去弄塊布做包袱皮,如今的背包不是LV,就是Dior。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喜兒的生活把女友們羨慕得不行不行的。她們紛紛表示:嫁人就嫁黃世仁。于是,騎白馬的王子和騎白馬的唐僧終于過時了,嫁給開寶馬的黃世仁成為一種新的潮流風向標。影視女明星們走在潮流最前面,她們擠走了黃世仁的前妻,紛紛嫁給了黃世仁。連體育明星們也互相攀比,既要當冠軍,又要嫁富豪。據(jù)說有的明星本來有個挺好的大春哥,硬是被嫌貧愛富的媽媽逼著嫁了個黃世仁。
黃世仁娶了喜兒后老夫聊發(fā)少年狂折騰了幾天,后來新鮮勁兒過去,就找別的丫鬟了。大戶人家是非多,黃世仁他媽不好伺候,喜兒郁悶久了,江湖就會傳出某明星復出的消息……
沸沸揚揚的輿論向人們發(fā)出了這樣的信號:幾十年煞費苦心構筑的主流價值意識的大廈面臨轟然倒塌的危險。
鐵血論壇網(wǎng)站上有這樣一篇文章:《揭驚人真相:楊白勞吃喝嫖賭黃世仁收養(yǎng)喜兒》,讀后令我陷入深深的驚恐與不安。作者稱經(jīng)過對黃世仁家鄉(xiāng)河北省平山縣進行詳細調查,得知了歷史上那一段傳說的真實面目。他要給遺臭了多年的黃世仁翻案。
在他的筆下,黃世仁在楊白勞欠下巨額賭債無力償還又遭債主追討的時候,立字據(jù)借給楊白勞大洋1000塊(相當于現(xiàn)在的10萬元人民幣),然后又收留未成年的喜兒。楊白勞欠錢躲債吃喝嫖賭無臉見人,最終誤喝鹵水不治身亡。黃世仁念在同楊白勞多年的情份上,厚葬了他,并且收養(yǎng)了喜兒。
看看《白毛女》有關作者自己的回憶,“完全沒有對事實進行調查,僅憑自己的革命忠誠,就顛倒了楊白勞欠債不還的基本事實,又把為富不仁的帽子扣到黃世仁頭上……”
一個叫“楊墨”的網(wǎng)民甚至對“楊白勞與黃世仁之間的債務糾紛”進行了詳細分析,得出結論:黃世仁的富,應該是他家祖祖輩輩辛勤勞動的結果,楊白勞的窮則是他自甘墮落、好吃懶做造成的,不存在什么黃世仁剝削楊白勞的問題。
“楊墨”認為,黃世仁和楊白勞這起債務糾紛在當代可以說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卻在特殊的年代里被渲染成了一個可怕的悲劇,用來在純樸善良的農(nóng)民之間人為地造成一種撕裂,造成農(nóng)民之間的仇恨與敵視,演化出了一幕幕血淋淋的慘劇,這才是最為可悲的事情。
“楊墨”的文章在網(wǎng)上流傳甚廣,點擊率極高,看了此文,誰還會對萬惡的黃世仁恨得起來?誰還會同情那個到處躲債窮酸的楊白勞?
一位中學生在網(wǎng)上看了這篇文章說,早就聽說過白毛女的故事,十幾年來,黃世仁是壞人,喜兒、大春、楊白勞是好人,如今固有的觀念被徹底顛覆之后,第一個涌上心頭的想法是上當受騙了,接著就在心里問為什么,誰欺騙了我們,矛頭所向不言自明。再接下來就是對捏造者的厭煩和不信任,以后再說什么我也不會相信了……
如何看待歷史,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已經(jīng)成為不能不正視的重要問題?;ヂ?lián)網(wǎng)為人們評價歷史、評價歷史人物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人人都可以登上這一平臺表演,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見解拿到這個平臺來展示,在看起來異常熱烈的喧鬧中,傳統(tǒng)理念被消解,固有價值被顛覆。
還有“范跑跑”先生,身為人師的他在那場震驚中外的汶川大地震中丟下上課的學生飛也似地一通狂奔,率先保證了自己的安全,過后居然理直氣壯為自己開脫,稱自己是一個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卻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犧牲自我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就是自己的父母也不會管的。這種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行徑,竟然有人贊其為“真小人”,說“真小人”要遠遠好過“偽君子”,一時間,“真小人”竟然成了人格典型,引發(fā)了網(wǎng)絡中關于“真小人”和“偽君子”的激烈討論。
之后,網(wǎng)上的一則消息再次掀起軒然大波:因在汶川地震中扔下學生獨自逃生引發(fā)網(wǎng)民憤怒、并被稱為“范跑跑”的原北大歷史系高才生范先生,將正式受聘于北京某教育學校,擔任該校文科教研室主任和潛能開發(fā)研究院研究員,并將在中央民族大學禮堂講人文關懷及如何考上北大。
網(wǎng)上民意中贊成和反對的意見勢均力敵。反對派說,他干別的不管,絕不能讓他去教育我們的下一代。贊成的則表示,如果說范先生能否再當教師還可以爭論的話,那么范先生擁有重新就業(yè)的權利卻是不容置疑的,任何人都不能給他的一生貼一個一成不變的標簽,誰也沒有對其趕盡殺絕的權力。
不知真是炒作,還是迫于輿論壓力,幾天以后學校就作出聲明,決定“無限期推遲范美忠到學校任教上崗”。
可以說,范先生是幸運的,他趕上了開明的時代,社會的寬容和進步在他身上體現(xiàn)得十分充分,他還是個年輕人,社會允許年輕人犯錯誤,也允許年輕人改正錯誤。
呼喚道德重建
在市場經(jīng)濟的滌蕩下,國人的靈魂在嬗變,在沉淪,在升華。
山城重慶,一位棒棒哥(挑夫)鄭定祥的名字迅速在坊間傳播,他讓中國人再次認識了誠信的可貴,尋找回中華民族被遺失了的美德。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日,從重慶忠縣農(nóng)村來城里打工的鄭定祥以10元錢的價格,幫人挑兩大包羽絨服,途中與雇主走散。為了物歸原主,老鄭在寒風中苦苦尋找雇主,他找遍了廣場、街道和派出所,始終不肯放棄。
棒棒哥堅守誠信感動了千千萬萬個網(wǎng)民,不到一天時間,新華網(wǎng)、人民網(wǎng)、新浪、騰訊等50家網(wǎng)站迅速轉載他的故事,網(wǎng)民跟帖留言十幾萬條。
“好樣的棒棒哥!”人們好評如潮。鄭定祥“缺錢不缺德”普普通通的一句話立即成為網(wǎng)民傳頌的熱詞,并被收錄為百度百科詞條。
與此同時,網(wǎng)上傳來深圳兩學生因扶助老人獲得重獎的消息,稱深圳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給予該市羅湖區(qū)高中生羅煒、周天成每人1萬元的獎勵,表彰他們今年1月初扶助跌倒老人黃玉珍并將其送到醫(yī)院和家中的行為。
同樣有一位老人跌倒,圍觀群眾越來越多,卻無人伸出援手,直至老人在寒冷的冬日死去。人們不敢相助,寧愿只做看客。有網(wǎng)民分析說,近些年來,在“彭宇案”“李凱強案”等事件影響下,“救人有風險”經(jīng)網(wǎng)絡傳播已經(jīng)成為一些人的共識。
道德良知與冷漠麻木在寒冷的冬日如同兩股潮流在祖國上空交織博弈,一次次沖擊著中國人的道德底線,拷問著中國人的良知。人們從深圳高中生的行為中感受到了冬日的暖流,看到了暗夜的曙光。
大文豪雨果說:“普遍的道德是社會的基礎,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礎?!焙翢o疑問,改革開放30多年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使社會財富快速積累,物質生活極大豐富;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人們的道德水平與經(jīng)濟成就成反比,快速下滑,下滑速度之快,波及面之廣,貽害之深遠,遠比當代中國人意識到的嚴重。無論一向以清高自許的文壇圣地,還是曾被以“天使”之稱贊譽的醫(yī)護人員;無論是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為己任的師者,還是為人民服務的公仆們,利益沖動激起的浪潮淹沒了我們心中的圣潔之地。
不管你是否承認,當代中國,價值在重塑,傳統(tǒng)在動搖,觀念在交鋒,意識在更新,理念在解構,信仰在消解……
這是一個價值重塑的時代,一個多元選擇的時代,一個觀念撞擊的時代,一個浴火重生的時代。
網(wǎng)絡就是那雙推年輕人下水的手,網(wǎng)絡在加速顛覆必須直面的現(xiàn)實。重構社會的秩序,尋回失落的道德,是今天中國最為緊迫的任務,為了我們,更為了子孫后代。
大文豪雨果說:“普遍的道德是社會的基礎,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礎?!焙翢o疑問,改革開放30多年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使社會財富快速積累,物質生活極大豐富;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人們的道德水平與經(jīng)濟成就成反比,快速下滑,下滑速度之快,波及面之廣,貽害之深遠遠比當代中國人意識到的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