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文 世界文化遺產(chǎn)西遞,坐落在黃山市黟縣境內,2000年11月30日進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在北京世紀壇的銅道上,我曾看到最后一行鐫刻著中華民族在20世紀辦成的具有世界影響的最后一件大事,那便是:黟縣西遞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朋友向我推薦說,想要了解徽州文化不能不去西遞看看,而要去看西遞,起碼得在村里住上一晚。順從朋友的建議,我選了一個有月亮的夜晚來到西遞,那晚皓月當空,古村回歸平靜,因為西遞村落布局設計是一船形,村四周低矮的山巒仿佛是靜靜涌動的波濤,月光如同一幅乳白色的輕紗,罩住那像是船艙般的一家一戶透出的柔和的燈光,也款款地罩住那山、那溪,還有山間的鳥鳴蟲吟,清風絮語。
等到清晨,我信步走入村中一家一戶,發(fā)現(xiàn)在進入廳堂之前,不少人家都有一個精致的小院子,院子里,常常飾有拱型門洞,門洞上方大多嵌有石雕的“題額”?!邦}額”一般用來點明所在環(huán)境,展示主人的文化情趣。西遞西園中,有幅題額叫“井花香處”,走近一看,原來那院中有口水井,主人告訴我們當初寫這題額時,他們的祖先曾說,我們院中這口井打水時濺出的水花都是香的。所以提了個“井花香處”,多么富有詩意。我還看到一個很是雅致小院,那上面的題額叫“聽月”,主人介紹說他這院子非常寧靜,明月之夜,能聽到月亮里所發(fā)出的任何聲音,真讓人感到浪漫極致。
進了廳堂后,迎面的太師壁上懸掛著畫著山水、花鳥的中堂,中堂兩邊垂掛著出自名家書法的木質楹聯(lián)。
中堂之下,設有條案,其長度與太師壁寬度相同,條案前擺著八仙
0LT0qT3VcUbVzA59yaXsniEqlOgNmWf0gh6tdOWlP+w=桌、八仙椅。
條案正中位置擺著自鳴鐘,鐘的兩側為瓷器帽筒,帽筒左邊擺有古瓷瓶,右邊擺著木雕底座的鏡子,這種東瓶西鏡的設置,取的是“瓶鏡”的諧音“平靜”,古徽州人家清晨起床,灑掃庭除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自鳴鐘的發(fā)條擰緊,要讓它時時敲響報點,因為那“鐘聲”和“瓶鏡”結合在一起,其諧音便成了“終生平靜”。徽商長期在外奔波,家里的人希望他們永遠都平平安安、風平浪靜。就這一點,便讓人感到挺有文化。
站立廳堂之中,舉目環(huán)顧,但見廳堂的柱子上,幾乎都垂掛著木制的楹聯(lián),仔細觀察那些聯(lián)文,發(fā)現(xiàn)每家每戶內容都不盡相同,尋問房主,說是這些楹聯(lián)都是各家祖先根據(jù)自己的不同職業(yè),不同歷練和體會撰寫而成,經(jīng)房主提醒,我們對一些楹聯(lián)仔細揣摩,很快判斷出他們祖先所從事的職業(yè),民居“瑞玉庭”中有幅楹聯(lián),聯(lián)文為“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我們很快判斷出老主人應是一位徽商。有趣的是這幅聯(lián)文中上聯(lián)的“快”字少了一點,“辛”字又多了一點;而下聯(lián)中的“多”字少了一點,“虧”字又多了一點。房主告訴我們,這幅錯字聯(lián),是他們祖先創(chuàng)業(yè)時的人生體味,則“享受快樂少一點,付出辛苦多一點,想占便宜少一點,甘愿吃虧多一點”。能做到這些,人生便能獲得成功。而在民居“履福堂”中當我們看到那幅“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的聯(lián)文時,也很快斷出他們的祖先是一位讀書人。
縱觀徽州古民居中楹聯(lián)的內容,大多為處世哲學類,因為無論是讀書做官者,還是棄儒經(jīng)商者,都想把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拼搏的經(jīng)驗傳給后人,盼望后人能按照他們指引的“捷徑”或者說是正確道路走下去,繼承并發(fā)展他們的事業(yè),而將他們創(chuàng)業(yè)時的各種體會,濃縮成極其簡潔的文字,制成楹聯(lián)懸掛在廳堂之中,讓子孫后輩能朝暮與其親近,無疑勝于終日喋喋不休的教誨,這楹聯(lián)實質上起著一種“家庭教科書”的作用。而同時,這些展示中國書法藝術的楹聯(lián),又能為居室環(huán)境增添幾分雅氣。
走在西遞村的古街道上,看著兩邊那些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徽派建筑,漸漸明白為什么到過這兒的人們都會感到這里的文化底蘊確實太深厚了,因為不同層次,不同職業(yè),不同閱歷,甚至不同性格的人都可以在這些古題額、古楹聯(lián)中,發(fā)現(xiàn)并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由此,我便想到,西遞為什么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ㄕ浴渡钲谕韴蟆?作者: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