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音樂芯片,對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進行了改進。
關鍵詞:音樂芯片;真空;傳聲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1)5(S)-0062-1
日常教學中,對于上??萍汲霭嫔?年級物理第三章第一節(jié)《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教師們大都采用放錄像的方式,因為真空環(huán)境不能實現,實驗效果較差。在2010年山東省初中教師暑假遠程培訓時,曾經有一位教師提到她的改進,鑒于這種情況以及通過多年的物理教學,筆者對本實驗進行了如下改進:實驗器材是:研究大氣壓強時所用的器材包括馬德堡半球、音樂賀卡中的響鈴、抽氣機、麥克風等。其具體做法是:把音樂響鈴懸掛在馬德堡半球里,通過麥克風擴大聲音的響度,便于學生傾聽聲音的大小,用抽氣機逐漸進行抽氣,使學生感受鈴聲逐漸變小的過程。去掉抽氣機后,關閉巴德堡半球上的閥門,還可以拿著幾乎聽不到聲音馬德堡半球圍繞教室巡回一圈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此實驗的效果。之后再逐步打開馬德堡半球的進氣閥門,再讓學生感受逐漸進氣,聲音逐漸變大的過程。整個實驗一氣呵成,效果顯著,學生對真空不能傳聲便會豁然開朗。”
但我們在實際操作中,效果不好,原因是:當把很響的音樂芯片放入馬德堡半球中,還沒抽真空,聲音立馬就聽不到了,用麥克風也聽不到。所以在借鑒他人經驗的同時,我們做了以下改進:
(1)如圖1將一玻璃彎管插入一橡皮塞中,如圖1。
(2)用雙面膠將音樂芯片粘于橡皮塞下表面,如圖2。
(3)將音樂芯片打開,用橡皮塞塞緊集氣瓶口,用抽氣筒抽氣,如圖3。
此實驗優(yōu)點在于:
(1)取材簡便 造價低:只需要一個集氣瓶,一個帶彎管的橡皮塞,一個電子芯片,一個抽氣筒。
(2)易于學生操作:適合學生做分組實驗。
(3)實驗效果好: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隨著瓶內氣體的減少 ,電子芯片發(fā)出的聲音也在不斷變小。
(4)延展性好:學生在不斷往瓶外抽氣時,會看到連接抽氣筒的管子變扁,而且實驗完畢后,很難把塞子拔下來,這也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大氣壓的存在,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
(欄目編輯王柏廬)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