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各地的中考題,體現(xiàn)出穩(wěn)中有變,在落實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回歸理性和科學性。地方特色、社會熱點、科技前沿作為情景和物理知識相結合成為試卷的亮點,同時過程與方法、能力考查力度在繼續(xù)加大??傊?,各地的中考,可以概括為:重視雙基,強調方法能力,學以致用。
1 重視雙基
中考是以教材為核心,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是考察重點。只是考查方式更加靈活,凸顯物理學科自身的特點:
(1)將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放在真實生動的情景中進行考查。
例題1(2010年濰坊) 如圖1是2009年6月30日,醉酒超速駕車造成5死4傷的事故車輛,事故后嚴重變形。汽車變形說明
A.汽車受重力的作用
B.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C.汽車沒有受到摩擦力作用
D.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分析 本題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例題2(2010年廣東省) 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很多公共場所貼了禁煙的標志,這主要是考慮到在空氣不流通的房間里,只要有一個人吸煙,整個房間就會充滿煙味,這是因為( )
A.物質是分子組成的
B.分子間有引力
C.分子間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分析 本題考查分子運動論的知識: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啟示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學生應具有從物理情景中準確地提取出相應的物理知識,上升為科學的認識的能力。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中把生活現(xiàn)象與教材內容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現(xiàn)象,多問個為什么?怎樣解釋?和哪些現(xiàn)象是一樣的?
(2)考查基本概念、規(guī)律,重過程,重理解
例題1(2010年濰坊) 如圖2所示是上課經(jīng)常使用的投影儀,請按要求回答。
(1)平面鏡的作用是:________。
(2)燈泡的作用是:________。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較模糊(與投影片無關),調整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此題考查的是凸透鏡成像原理。把投影儀的每一個元件的作用搞清楚,全面理解投影儀的成像原理,是解決好該題的關鍵。
例題2(2010年煙臺市) 在以“力”為主題的辯論賽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許多觀點,小明把他們的觀點歸納整理如下表。你認為正確的觀點有______。(只填序號)
正方反方
觀點
1.兩個物體相接觸,就一定有力的作用2.兩個物體接觸,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3.兩個物體不接觸,一定沒有力的作用4.兩個物體不接觸,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5.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6.力可以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
7.力的產(chǎn)生總涉及兩個物體8.一個物體也可以產(chǎn)生力的作用
9.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10.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分析 這道題考察的是力的概念,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充分全面理解力的概念,是解決題目的關鍵。
例題3(2010年濰坊) 某學習小組利用滑動變阻器、兩個定值電阻R1、R2(5Ω、10Ω)、電壓表、電流表、電源(6V)、開關、導線若干等器材,做探究實驗。
(1)小明所在的實驗小組做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的實驗。
①請你幫該小組設計一個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
②此實驗需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的目的是:________。
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突出了實驗過程的考察,包括設計實驗表格,處理數(shù)據(jù)。
啟示 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重在理解、重在經(jīng)歷過程,對于物理概念的教學要做到:該概念是什么?為什么引入?怎樣引入的?可以解釋、解決哪一些問題?
要重視課本中的實驗,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親手做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感悟知識,在交流評估中升華認識。動手實驗,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對學生的操作能力,邏輯思維、推理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反思能力也是很好的培養(yǎng)。
2 方法 能力
通過2010年各省市的中考題可以看出,考評方法、能力的題目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而且是以生活現(xiàn)象,社會熱點,科技前沿為背景,從過程與方法入手,通過作圖題、科學探究題、開放性試題、設計試題等形式進行考察。
例題1(2010年蘇州市) 控制變量法是解決復雜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有廣泛的應用。
(1)下面四個研究實例中,采取控制變量法的是______(填寫選項前的字母)。
A.用水流的形成類比電流的形成
B.研究磁場時,用磁感線描述空間磁場的分布情況
C.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關系時,保持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
D.利用光線來研究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
分析 本題突出了物理方法的考察:控制變量法、類比法、建立物理模型法。在初中物理還包括的方法有:轉化法、實驗推理法、等效法、擴大法等。
例題(2010年襄樊市) 體育活動中也包含很多物理知識。下表是楊威同學的一次體育測試成績。
(1)楊威同學100m跑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在圖3中,楊威同學的重量是500N,A點為此時的重心,請你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求出支持力F的大?。?/p>
(3)楊威同學用4s把杠鈴舉起了2m,則他舉起杠鈴的功率是多少?
分析 該題考察了三個知識點:求解速度,利用杠桿原理求解力,求解機械功率,是一道計算綜合題。該題的核心是第二問,從人體抽象出杠桿的模型,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求解支持力,考察了學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啟示 新課程標準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前提,不僅要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扎實,重要的是要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方法、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認識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放手讓學生去做、去思考,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養(yǎng)成從身邊生活實際中抽取出物理知識、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3 學以致用
用學過的知識、方法、能力去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是2010中考題的又一特點,很好地體現(xiàn)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更是以后中考出題的趨勢和方向。
例題(2010年煙臺市) 經(jīng)過兩年的物理學習,同學們使用過很多的實驗基本儀器,實驗探究技能得到了長足的提高。請你利用使用過的實驗基本儀器,設計兩種原理不同的方案區(qū)分水和鹽水(寫出實驗儀器及方法步驟)
分析 本題是一個開放題,綜合性強,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區(qū)分:選擇天平和量筒,體積相同,比較質量,從密度角度區(qū)分;選擇彈簧秤,燒杯,金屬塊,測出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去判斷;選擇壓強計,在同樣深度處,通過比較壓強 利用液體壓強公式區(qū)分。
例題2(2010年廣州) 如圖4,小明站在地鐵站臺,他透過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門,可以看到車道另一側豎直墻壁上的廣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門后面的虛像.小明根據(jù)該現(xiàn)象設計了在站臺上粗測玻璃屏蔽門到車道另一側廣告牌之間距離d的實驗。
實驗步驟如下,請完成相關內容。
(1)小明相對于玻璃屏蔽門前后移動直到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
(2)記錄____________;
(3)量出____________的距離。
除記錄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實驗必需使用的儀器是_________。
步驟(3)中量得的距離就是玻璃屏蔽門到廣告牌之間的距離d,物理依據(jù)是________。
分析 本題利用平面鏡的成像特點:像物等距來解決實際問題。該題還考察了“等效思想”,通過人的像與廣告牌重合,實現(xiàn)廣告牌到鏡面距離和人到鏡面距離相等。
啟示 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往往是中考中的難題。此類題型多變,可以是開放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也可以是問答題。因此在教學中,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才能,對提高應對中考的能力,尤為關鍵。
中考的特點,是我們平時教學的方向:以人為本,重視規(guī)律、概念的建立過程;加強實驗,注重過程設計;突出科學方法,加強知識的靈活運用。在教學中,只要把握住方向,提高物理教學的科學性、有效性,才會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
(欄目編輯陳 潔)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