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中AB、CD為兩條緯線,B、C、E位于同一經線上,A、E、D三點的太陽高度為0°,A和E的時差與E和D的時差之比為3:1。讀圖完成1~3題。
1.若E點地方時為9時,則:
A.A點與C點的晝長差不可能達24小時
B.B點可能出現(xiàn)極晝
C.C點白晝不少于4小時
C.D點一定晝長夜短
2.若D、E之間的時差為3小時,則:
A.E點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
B.C點剛好出現(xiàn)極晝或極夜
C.B點日出的地方時比A點早9小時
D.B點與D點的晝長或夜長均相差12小時
3.若此時A點的太陽高度達一天中的最大值,北京時間為16時,8小時后D點將迎來日出,則:
A.C點與E點的晝長之比為4:3
B.E點與C點的正午太陽高度之比大于1
C.地球上不同日期范圍之比為4:1
D.AED的經度范圍與全球經度之比為1:5
參考答案:1.B 2.B 3.A
解析:此題考查地球運動的重要知識點:晨昏線、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區(qū)時與日期等,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根據AED的太陽高度為0°,可知AED為晨昏線。
第1題:若E點地方時為9時,則AED為晨線。A和E的時差與E和D的時差之比為3:1。A點的日出只能是0:00以后,D點的日出只能是12:00以前,可列出表1。
第2題:D、E之間的時差為3小時,則A、E之間的時差為9小時,可知AD之間經度差為180°,即AD兩點為晨昏線與緯線的切點(如圖2),CD與AB緯度相同,剛好出現(xiàn)極晝或極夜現(xiàn)象。A項,此圖默認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所以E點只能位于北半球。C項,AB在同一緯線上,日出日落的地方時相同。D項,B點與D點晝長或夜長均相差24小時。
第3題:8小時后D點將迎來日出,則現(xiàn)為日落,從而推斷夜長為8小時,晝長為16小時,即4:00日出,20:00日落。此時A點的太陽高度達一天中的最大值,即正午12:00。AE:ED=3:1,推斷E為18:00,E在赤道上,晝長12小時(如圖3)。CD為同一條緯線,兩點晝長相等,所以C點和E點的晝長比為16:12=4:3。B項,E點與C點的正午太陽高度之比不能判斷,可能小于1也可能大于1。C項,北京時間16:00,則180°為20:00。順地球自轉方向,從0時經線到180°為新的一天,地球上不同日期范圍之比為5:1。D項,AED的經度范圍為(20-12)/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