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威夏神廟,一座位于柬埔寨和泰國邊境的古寺,原本是人們祈禱和平與安寧的場所,卻因為歸屬問題成為柬泰兩國兵戎相見的戰(zhàn)場,也成為了東南亞地區(qū)一個時隱時現(xiàn)的“小火山”。
2月4日到7日,當中國鞭炮聲聲慶新春時,泰國與柬埔寨卻為邊境的柏威夏神廟歸屬大打出手,炮聲隆隆。據(jù)悉,兩國軍隊4天發(fā)生嚴重交火4次,火箭炮、大炮等重型武器悉數(shù)上陣。
目前雙方交火的原因仍然是一團迷霧,這次沖突由誰先挑起雙方各執(zhí)一詞,柬埔寨首相洪森要求聯(lián)合國安理會召集緊急會議、派遣和平部隊,并指責泰國的多次侵略行為。而泰國總理阿披實則在安理會表示柬埔寨試圖將兩國爭端國際化,并指責柬埔寨軍隊發(fā)動預先計劃好的襲擊。
那么究竟這座已被轟塌了一堵墻的古寺有何重要性,以至于泰國和柬埔寨爭得面紅耳赤,兵戎相見?
柬泰分界線惹的禍
柏威夏神廟始建于公元889年的柬埔寨吳哥王朝第四代君主耶索華曼一世時代,當年,這位君王登上海拔500多米的扁擔山脈,俯瞰整個柬埔寨平原,遂決心建造這座印度教廟宇,用于供奉創(chuàng)造與毀滅之神濕婆(Shiva)?,F(xiàn)在柏威夏神廟在柬埔寨是除了吳哥窟之外最重要的宗教遺址。世界遺產委員會指出,柏威夏神廟具有極佳的地勢,建筑充分融合自然景觀與宗教功能,精致的石雕更是柬埔寨古代文明的瑰寶。
柏威夏神廟在泰國被稱為“考帕威寒神廟”,由于它矗立在525米高的峭壁上,可遠眺南面的柬埔寨平原,實際上也具有較高的軍事價值,數(shù)十年來一直是兩國邊界爭議的焦點。根據(jù)1962年海牙國際法院的裁定,柏威夏神廟是柬埔寨領土,但當時國際法官并沒有一味偏向柬埔寨,他用鋼筆在地圖上劃了一條柬泰分界線,這條線恰好落在前往柏威夏廟的半山腰石梯的第186級臺階上。這樣柏威夏神廟是柬埔寨的,通路卻是泰國的,柬埔寨要想登上三面都是懸崖的柏威夏神廟,就得經過分屬泰國和柬埔寨兩國的石梯,這就為兩國日后的爭議埋下了伏筆。
今年1月,柬埔寨在兩國邊境爭議地區(qū)柏威夏神廟附近豎立一塊石碑,并刻上該地區(qū)曾遭泰國軍隊侵略等字樣,引起泰方不滿。經過兩國軍方協(xié)商,柬方于1月26日拆除了該石碑,但是在柏威夏神廟膠西卡基里斯瓦拉佛塔上升起了柬埔寨國旗。27日,泰國總理阿披實向柬方提出降下柬埔寨國旗的要求,遭到了拒絕,柬方稱此要求有侮辱性,不可接受。與此同時,為了應對柬泰邊境柏威夏神廟地區(qū)出現(xiàn)的緊張局勢,柬王家軍從1月28日開始,向該地區(qū)調派裝甲車等重型武器,準備隨時還擊外國軍隊可能發(fā)動的入侵。
主權爭議來龍去脈
從2008年7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柏威夏神廟為世界文化遺產開始,泰國就一直想通過各種方式把柏威夏神廟要回來,結果圍繞著柏威夏神廟的武裝沖突就多起來了,最近發(fā)生的交火也是以前若干次沖突的延續(xù)。
其實,柏威夏神廟問題是在殖民地時期遺留下來的。早在18世紀末,泰國(當時稱暹羅)與越南經常交戰(zhàn),柬埔寨(當時稱高棉)是其爭奪的對象,最后泰越瓜分了柬埔寨,柏威夏神廟劃割予泰。1871年法國在普法戰(zhàn)爭中慘敗后,法國人認為挽回臉面的最好方法是完全侵吞中南半島(即印度支那半島),它通過戰(zhàn)爭從清朝手里奪得越南的宗主權,順帶也過繼了越南對柬埔寨的“一半宗主權”。1883年,法國正式向泰國提出柬埔寨另一半宗主權乃至泰國本土的領土要求。1893年,法國炮艦以慶祝法國國慶日為借口侵泰,發(fā)動“河口戰(zhàn)爭”。
河口之戰(zhàn)后,法國公使奧古斯特·巴維向泰國國王朱拉隆功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泰國割讓領土并賠償300萬金法郎,朱拉隆功對此不予理睬,法國公使遂登上炮艦離開泰國,開始封鎖泰國灣。萬般無奈之下,朱拉隆功不得不同意本國軍隊撤出靠近柬埔寨的尖竹文府。
此事對朱拉隆功刺激極大,面對國家隨時可能淪為像越南那樣的殖民地的危險,他不得不調整外交路線。1907年3月簽署《法國-暹羅條約》,朱拉隆功國王完全放棄對柬埔寨的宗主權,以扁擔山脈分水嶺為基準劃定泰國與柬埔寨的邊界。然而在隨后的勘界過程中,法國人操控的劃界委員會秉承法屬印度支那總督的密令,瞞著曼谷當局在地圖上動手腳,將應屬泰國的柏威夏廟歸入柬埔寨。法屬印度支那總督之所以要這樣干,主要怕泰國奪得扁擔山制高點,對柬埔寨平原乃至首都金邊構成“高屋建瓴”的軍事威脅,可是此舉卻為日后柬埔寨與泰國的爭端埋下禍端。
二戰(zhàn)期間,泰國在日本支持下,逼迫法國(當時已是維希政府)將柬埔寨部分領土割讓給泰,柏威夏神廟重歸泰國。然而,柏威夏廟的“回歸”只持續(xù)了幾年光景。1945年9月日本戰(zhàn)敗,法國以反對泰國加入聯(lián)合國為威脅,迫泰交出已占柬之領土,柏威夏神廟又歸了柬埔寨。
1954年,因為慘敗于胡志明領導的越南人民軍手下,法國殖民地勢力徹底離開了印度支那,柬埔寨獲得政治上的真正獨立。就在法柬政權交接的那一刻,泰國軍隊卻突然占領了柏威夏神廟。在柬埔寨領導人的嚴令下,剛剛組建的柬埔寨空軍全力以赴,在不到兩天的時間內向柏威夏神廟附近空投了兩個傘兵營,雙方發(fā)生激烈交火。
為了不讓戰(zhàn)火毀掉整個寺廟,柬埔寨政府保持在當?shù)伛v軍的同時,通過外交途徑向海牙國際法院控告泰國入侵。在這場國際官司中,柬埔寨得到前宗主國法國的大力幫忙,后者不僅提供了大量法屬印度支那時期的檔案,還積極為柬埔寨爭取國際同情。最終在1962年6月15日,國際法院做出有利于柬埔寨的判決,認定判決柏威夏神廟歸柬埔寨所有。起先,泰國極力反對海牙國際法院插手柏威夏神廟沖突,聲稱法院沒有管轄權。但在判決生效后,泰國還是主動撤回軍隊,只是發(fā)表聲明,一旦有新的證據(jù),泰國將保留收回古廟的權利。2008年7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柏威夏神廟為世界文化遺產,引發(fā)兩國對該地區(qū)的主權爭議升級。
針尖對麥芒實則兩傷
近日柬埔寨把一名被俘的泰國士兵交還給了泰方,而柬埔寨士兵也稱自2月7日清晨開始就沒有戰(zhàn)斗跡象,但是形勢依然很緊張。德國新聞社報道稱,連續(xù)4天的交火已迫使泰國一側約1.5萬居民撤至遠離邊境的安全地帶。在金邊,原定于17日召開的泰柬商品展銷會被無限期推遲,兩國重要的邊境貿易和旅游基本停止。有經濟預測機構稱,這次交火至少給兩國造成5000萬泰銖,約合166萬美元的經濟損失。
如何解決柏威夏神廟問題,柬埔寨和泰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有分析人士認為,柬埔寨首相洪森希望聯(lián)合國安理會介入解決兩國邊境沖突,是因為國際法院1962年把柏威夏神廟判給了柬方,所以洪森認為握有“王牌”,聯(lián)合國介入只能對柬方有利。不過泰國似乎也不示弱,泰國外長2月7日表示,泰國有足夠的視頻資料向聯(lián)合國證明,柬方才是首先挑起沖突的一方。泰國政府還聲明不反對聯(lián)合國出面協(xié)調這一事件,但是仍然堅持希望能夠通過雙邊會談的方式來控制局勢。看來,圍繞柏威夏寺的歸屬問題,泰柬兩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