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年初,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與蘇格蘭皇家動物學(xué)會,在倫敦正式簽署了為期10年的大熊貓保護研究合作協(xié)議。前往英國的兩只大熊貓,均來自四川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名叫“甜甜”和“陽光”。作為中國的國寶,每只大熊貓都承載著重要的地緣政治信息。
自從“熊貓外交”于20世紀50年代(當(dāng)時是為了向前蘇聯(lián)表示友好)開始以來,名字可親、模樣可愛的大熊貓禮物幫助指明了中國政府戰(zhàn)略定位中的重大主題。而其他稀有動物在中外交往當(dāng)中也扮演著重大角色。
友好外交大使
大熊貓作為中國特有的稀有動物,外形憨厚可愛,溫馴可人。這樣可愛的動物作為我國的“友好大使”,屢屢出訪國外,傳遞給外國人民的是,一個友好和平的中國形象。面對這樣柔順可愛的動物,外國人連帶也會或多或少對于它的家鄉(xiāng)中國生出一些好感。讓我們記住這些熊貓大使——
1957年是“十月革命”的40周年紀念,大熊貓“平平”就是在這年贈送給前蘇聯(lián)的。同年11月,毛澤東第二次訪問蘇聯(lián),并終于取得了蘇聯(lián)首肯中國發(fā)展核武器。兩年后,由于怕遠在蘇聯(lián)的“平平”寂寞,中國又送了一只“安安”過去作為它的配偶。
1965年至1980年,我國先后送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5只大熊貓,不用說,這是咱們社會主義陣營的兄弟,送起來也格外慷慨——可憐送出去的5只大熊貓后情不明。
1972年是中美關(guān)系破冰的一年,也是中國外交史上最值得紀念的年份之一。美國渴望大熊貓已經(jīng)許多年,早在1952年就曾向中國提起過,卻沒能如愿。當(dāng)時尼克松訪華也提起多次想要中國的大熊貓,但周恩來一直沒有點頭。直到最后關(guān)頭才突然宣布這條消息。
同年10月,繼送給美國大熊貓后不久,中國又將一對大熊貓?zhí)m蘭和康康送給了日本。同送給美國的大熊貓一樣,這對熊貓也是作為中日建交的友好禮物贈出的。這對大熊貓在抵達日本時更是受到了“國家元首”般的待遇,蘭蘭和康康的座機一進入日本領(lǐng)空,就有一個戰(zhàn)斗機編隊的護航。比起在美國時萬人空巷的場景,一點也不遜色。
1973年法國獲贈一對大熊貓燕燕和黎黎。英國1974年4月獲贈一對大熊貓佳佳和晶晶;1974年11月西德獲贈一對大熊貓?zhí)焯旌蛯殞?;墨西?975年9月獲贈一對大熊貓迎迎和貝貝;西班牙1978年9月獲贈一對大熊貓紹紹和強強。送往西德的大熊貓享受到了紅地毯的待遇,而在墨西哥的大熊貓更是一對英雄夫妻,查帕特派克動物園至今還有他們的雕像。
1982年中國取消了贈與方式,隨后幾年商業(yè)借展的方式也被取消。目前,只剩下交流合作一種大熊貓出國途徑。贈與大熊貓的行為只有對國內(nèi)香港、臺灣仍然有效。2007年一對大熊貓被作為香港回歸10周年禮品送往香港。
兩岸關(guān)系新橋梁
2008年年底,大陸海協(xié)會會長陳云林訪問臺灣,繼兩岸簽署空運、海運、郵政與兩岸食品安全四項協(xié)議,還有另外一項“重頭戲”——兩岸互贈珍稀動物。大陸贈送的是大熊貓“團團”和“圓圓”,而臺灣方面贈送的是長鬃山羊和梅花鹿。陳云林接受臺灣方面回贈的稀有動物,把臺灣人民的情誼帶回大陸。
臺北市立動物園選定臺灣長鬃山羊及梅花鹿各一對,做為回贈物種。動物園園長葉賈森指出,長鬃山羊?qū)⑷∶麨椤伴L長”、“久久”,梅花鹿則命名為“富富”、“貴貴”。兩對動物飛往大陸的時間與地點,由海基會與海協(xié)會協(xié)商。
臺灣長鬃山羊為華盛頓公約二級保育動物,為臺灣特有物種。它們主要分布在臺灣山區(qū),烏來延伸至中央山脈仍可看到它們的蹤影。其外形為深褐色,喉部為黃色,硬蹄分泌蹄脂腺,有助于攀爬山巖,并牢牢地踩在石縫之間,因此喜在懸崖附近活動,奔跑速度快,若受外力入侵,它們還會以頭上一對向后彎曲的洞角頂人自衛(wèi);平時吃桑葉、鹿構(gòu)樹葉、三黃麻等枝葉、胡蘿卜等。
梅花鹿曾在臺灣的野外族群消失,由動物園提供種源繁衍復(fù)育成功,深具意義,加上鹿角形狀酷似臺北的“北”,被動物園列入?yún)⒖济麊?,被選為互贈的物種。
中國贈韓國東北虎
中國透過贈送珍稀動物從事外交工作也不局限于貓熊,2005年,中國送給韓國一對東北虎。兩只東北虎從黑龍江運到北京后,在北京隔離場休息一天后空運到仁川市,將在韓國國立樹木園安家,繁衍后代。
送給韓國的兩只東北虎,雄虎“新紀”當(dāng)時4歲,身長約兩米,體重近300公斤;雌虎“圓圓”3歲,曾產(chǎn)過一胎虎崽,身長近兩米,體重150多公斤,代表“團團圓圓”,有“預(yù)示著中韓兩國深厚的友誼”的用意。
中國于1993年曾送韓國第一對東北虎,但沒有產(chǎn)仔。后經(jīng)兩國政府協(xié)商,再從黑龍江東北虎林園挑選一對三四歲、具有繁殖能力的純種東北虎送給韓國。2005年8月,黑龍江東北虎林園和韓國國立樹木園在哈爾濱,針對東北虎的選擇、運輸、檢疫以及相關(guān)手續(xù)辦理等事宜簽訂協(xié)議。
東北虎是比人類還早一百多萬年出現(xiàn)的大型食肉動物,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寒溫地帶,被國際野生動物基金會列為世界十大瀕危動物。
珍稀動物外交歷史悠久
1949年后,中國對外動物交換,基本上是與各國動物園進行動物交換,增進友好往來,或為國家領(lǐng)導(dǎo)人之間作為禮品贈送的禮物。中國政府曾贈給緬甸一只東北虎、錦雞一對。1953年印度尼赫魯總理曾贈送中國少年兒童一頭大象,取名“asha”,意為“希望”。1956年1月宋慶齡副委員長訪問緬甸時,緬方贈送兩只馬來熊、12只長耳山羊等動物,于當(dāng)年5月下旬運抵北京動物園喂養(yǎng)和展出。中國以宋慶齡副委員長的名義回贈了梅花鹿一對、大金魚100條,原擬再贈送緬方大熊貓,因為沒找到合適年齡的大熊貓,改為贈送丹頂鶴一對運抵仰光。北京動物園贈送給仰光動物園的動物有:大興安嶺麅子兩只、東北棕熊一只、鴛鴦兩對。
當(dāng)時中國的外事活動比較多,1959年上半年,尼泊爾馬亨德拉國王贈給周總理一只雄性印度獨角犀牛(在此之前,1958年馬亨德拉國王曾贈送中國一只雌性印度獨角犀牛,名“shati”,中文意思是“和平”),還有猴、鸛鳥等。贈送犀牛的交接儀式于當(dāng)年6月10日在靠近印度邊境的伯甘吉城舉行。作為回贈和禮尚往來,隨機給印度和尼泊爾帶去了鴛鴦、錦雞、鯢魚(各6只),以及250條小金魚,分別贈送印度加爾各答、勒克腦和尼泊爾的加德滿都動物園。
不久后,緬甸吳努贈送中國政府一頭小象,名為“芭寶”;中國和緬甸的仰光動物園交換了白唇鹿一對、梅花鹿一只、青狼一對。
當(dāng)年唯一有正式的、書面協(xié)議進行的動物交換是中國和印尼兩國的動物交換。那是中國唯一一次依托國家間的文化合作協(xié)定,以書面形式明確進行的動物交換。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中國與印度尼西亞文化交流的鼎盛期,為了表示印尼人民對中國人民的真誠友誼,印中友好協(xié)會特地把一條大蟒蛇贈送給中印友好協(xié)會,交給北京動物園展出,給中國人民參觀。接收大蟒蛇(錦蛇)的交接儀式在中國駐印尼大使館舉行,印中友協(xié)代會長在講話時表示,相信千千萬萬中國的男女老少在北京動物園里看到這條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大蟒蛇的時候,肯定會聯(lián)想到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當(dāng)時在印尼各地的動物園中都沒有這么大的蟒蛇,到中國以后也成為全國所有動物園中最長、最大的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