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拿槍的侵略者
1905年,日俄戰(zhàn)爭的硝煙剛剛散去,遼寧金縣的居民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們有了一群來自異國的“鄰居”,這個名叫“愛川村”的聚落是中國東北的第一個日本移民村,也是日本開拓團的序曲。
這些不成體系的第一代“開拓者”多是日本退伍軍人和零散的自愿移民,大部分來自極端貧困的地區(qū)。這些團民除了少數(shù)狂熱分子和御用民間組織外,大部分僅僅是為了不在本國餓死或淪為奴工和妓女才前往中國,還有一部分人為了逃避兵役。
10多年后的19世紀20年代末,日本遭遇了“昭和恐慌”:空前的經(jīng)濟危機和關東大地震的雙重打擊,令日本農(nóng)村凋零,許多人流落到南洋和中國,這為后來“滿洲開拓”的移民之源埋下了伏筆。
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的第一個冬天,正沉浸在國土淪喪之痛中的佳木斯市市民,發(fā)現(xiàn)一個名為“佳木斯屯墾第一大隊”的日本移民團體在城市中進行武裝游行。到1936年為止,日本有9個武裝移民團侵入中國東北,達3000人分布在黑龍江各地;此外,還有900名其他團體組成的自由移民,分布在中國東北和內蒙。
也正是這一年,廣田弘毅內閣制定了《滿洲開拓移民推進計劃》,把移民作為日本的七大國策之一,計劃從1936年到1956年之間向中國移民500萬,同時建設100萬戶的居民住宅。同一時刻,偽滿新京(長春)成立了“滿洲拓植株式會社”,日本的移民開始進一步組織化。到1945年初,日本向中國派遣的開拓團總數(shù)達到了860多個,33萬多人,他們密布東北各地。
企圖將“偽滿洲國”合法化
“中國的地可肥了,一捏直出油,根本不用上糞。但因地多,開墾不過來,大部分荒山都白白地撂著。我們開拓團的任務,就是幫助中國開發(fā)土地,實現(xiàn)‘日滿協(xié)和’、大東亞共榮?!碑敃r的一位開拓者如是說。他們無償強占或以極低廉的價格強迫收購了中國人土地的日本人,由于人均占有的土地太多,絕大多數(shù)都無力耕作,大部分都租給中國農(nóng)民耕種,成了地主。
在開拓的過程中,開拓團一般會將中國當?shù)剞r(nóng)民已經(jīng)開墾好的土地指定為“無人地帶”,然后將當?shù)剞r(nóng)民驅趕到所謂的“集團部落”中,然后偽滿政府以極為低廉的價格購買那些原來屬于中國農(nóng)民的土地給開拓團使用。
有的時候“收買”變成赤裸裸的明搶。比如哈爾濱的日本特工曾經(jīng)雇用500名土匪,掃蕩在海倫附近的4個鄉(xiāng)村,騰出地方來給650名日本移民。日方資料承認,以這些形式強制掠奪的土地超過2000萬畝。
黑龍江方正縣珠河鄉(xiāng)的村民陶青山回憶到,他4歲時從其他地方遷來,因為日本人占了他們的好地,他一家五口,父母,兩個姐姐和自己,與隔壁老梁家一起,被一老牛車拉來了這里。多年以前,這里還是一個從來沒人住過野山坡,并圈了起來,叫做“部落”。
原來日本人說是每戶都給房子,給牛給馬,結果來了之后,也沒房子,兩家人合伙蓋了在地下挖個坑,上面蓋上樹枝和草,住了下來。后來日本人在部落周圍搭起了大墻、炮樓,兩道門,天黑后還有人敲梆子,管得很嚴。開始時,日本人還給集中發(fā)點苞谷,但發(fā)得很少,后來還沒有了。
不久后,部落里開始鬧瘟疫,陶青山的父親和大姐就死在了這次瘟疫中。那時,也沒醫(yī)生。那年冬天,部落里的200人一連氣死掉108人,有10戶“挑灶”(意為:滿門死絕)。
1934年,依蘭等地的中國農(nóng)民為了反抗開拓團掠奪土地,最終慘遭日軍鎮(zhèn)壓,數(shù)千人被屠殺。面對中國民眾的反抗以及半軍事化管理的壓制,很多開拓團民也感到中國遠非樂土,退團、脫團事件不斷出現(xiàn),甚至出現(xiàn)各團互相火并和自殺的現(xiàn)象。
另一方面,日本開拓團生產(chǎn)效率低下卻是不爭的事實,他們幾乎沒有使用多少機械,全靠人力和畜力。由于很多人對當?shù)貙嵡椴涣私?,依舊沿用日本的耕作經(jīng)驗,導致莊稼歉收。即便如此,這些家庭依然憑借發(fā)放的大米吃飽,企圖將“偽滿洲”地塊分裂出中國。
戰(zhàn)敗國子民的命運
2008年的電影《海角七號》講述了一個故事,浪漫的背后,卻揭開了百萬日本僑民悲酸經(jīng)歷的一面:一位叫友子的老人收到了一件錯過的郵包,里面是七封遲來的凄婉悱惻的情書。夕陽下,老人的思緒被帶回60年前,那是臺灣光復的日子,但自己的日籍戀人卻也在那時一去不返……就在裕仁天皇宣布投降之時,滯留在中國的日本人約有260萬人,其中50萬人在臺灣,60萬關東軍被蘇聯(lián)俘獲,而最多的一部分,是集中在東北的110萬人。
生于京都市的水野百合子,正是其中一員。1942年4月,貧民出生的她,生計越來越艱難的,于是和丈夫帶著兩個女兒,同20多家農(nóng)戶一起來到了黑龍江省依蘭縣天田“開拓團”。
但好景不長,隨著蘇聯(lián)對日宣戰(zhàn),關東軍很快瓦解。1945年6月,水野百合子所在的“開拓團”,男人們全部被征走了,只剩下兩個年齡過高的團長。直到戰(zhàn)爭的最后關頭,很多“開拓村”里的日本人對戰(zhàn)爭的局勢還毫不知情。
突然有一天,傳來日本投降的消息,大家都膽顫心驚地在團長的帶領下向方正縣奔去。途中既不許坐車,也不準乘船,更不能和中國人接觸。水野百合子帶的孩子多,影響了大伙趕路,團長甚至威嚇她必須拋棄一個孩子。
戰(zhàn)敗后,有的“開拓團”聲稱接到了奉命回國的指示,有的則認為關東軍的命令是要求他們集體自殺,大批日本平民及軍人家屬“自殺”或“被自殺”。天氣越來越冷,沒有食物,沒有藥品,去碼頭的途中,山野百合子失去了4歲的女兒。10月初,他們終于到達了方正縣。然而,“根本就沒有誰來接我們,聽說船是來過的,但接走的都是日本軍隊,沒人管我們這些平民百姓?!?br/> 所有人都盼望早點回國。長春最大的百貨商場三井百貨店(今長春百貨大樓),被臨時辟作“日本人居留民救濟總會”。日本僑民每天都聚在這里,焦躁不安地打聽什么時候能夠回國,他們的生活將被怎樣安排。然而,8月20日,日本外務省發(fā)布的訓電說:“現(xiàn)在還談不到遣送駐外僑民,應盡可能使駐外僑民停留在現(xiàn)地?!?br/> 與滯留在外的同胞相比,能夠返回國內的也不見得更好。在每一個海港,到岸的船只上擠滿了失去孩子的母親和失去父母的兒童。他們少得可憐的行李中,最為常見的是親人或戰(zhàn)友的骨灰盒。許多成年人,數(shù)年后從海外歸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家已經(jīng)無跡可尋。城市中的街區(qū)整個被夷為平地。父母妻子在空襲中被炸死或疏散到了鄉(xiāng)下。
這些情緒在電影《海角七號》里,被溫情地寫進了一封情書,這封出自一個日籍僑民教師手中的信,無疑融入了所有“開拓者”的疑問:“我是戰(zhàn)敗國的子民,貴族的驕傲瞬間墮落為犯人的枷。我只是個窮教師,為何要背負一個民族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