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張幻燈片,每張20秒的說明時間,每人只有400秒,分享你的設計、你的創(chuàng)意,或者你的生活態(tài)度、你的故事、你對事物的看法……
4月22日晚8點,廣州億達大廈扉藝廊——一個鬧中取靜的地下室,人頭攢動,一百多平米內擠滿了三百多人。
這是Pecha Kucha Night(以下簡稱PKN)在廣州舉辦的第六次活動,這次的主題是,設計改變生活。PKN廣州站創(chuàng)辦人關鳴說,其實PKN原始創(chuàng)辦時是不限定主題的,全由演講者自行決定、自由發(fā)揮。Pecha Kucha本身在日語里就是閑聊,喋喋不休的意思。這個誕生于東京的創(chuàng)意集會如今已經在全球四百多個城市被人們共享,這個數(shù)字還在不斷地增加。
20x20
在PKN其實并不能真的“喋喋不休”,PKN創(chuàng)立之初就有了著名的20x20規(guī)則,即要求每位演講者只能展示20張幻燈片,每張只有20秒時間,幻燈片會自動向前切換,屆時演講必須結束。這種特別的演講方式還被一些PPT制作教材收錄,豆瓣網(wǎng)友MicroSOLA就是在這樣一本書上知道了PKN,才趕來參加活動。關鳴說,整個演講過程就像坐電梯,到底兒了就得趕緊下來。
所以,PKN給每位演講者的時間只有400秒,在這400秒里,你要闡述清楚你的設計、你的創(chuàng)意,或者你的生活態(tài)度。
這種形式無疑非常新鮮,PKN廣州主辦方之一《城市畫報》的編輯總監(jiān)劉瓊雄說,中國當下很欠缺這種公眾表達的渠道和模式。以前那種單純的演講形式已經不合時宜了,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改變了我們交流的方式,我們每個人都要表達,同時大家的時間都很有限,所以在400秒內把一個東西講完是很好的形式。
這對演講者來說既是挑戰(zhàn)也是刺激,20x20迫使演講者精煉內容,使整個交流活動快速、高效,令人興奮。劉瓊雄說,我們做編輯就最知道啦,沒有什么文章是不能砍的,同樣,好多演講者認為不能壓縮的內容,事實證明都可以在400秒內講完,而且更加精彩,氣氛更加熱烈。
PKN在廣州
活動當天的氛圍熱得很快,主持人介紹嘉賓基本只念名字,嘉賓上前后(扉藝廊現(xiàn)場沒有設置講臺,這拉近了嘉賓和聽眾的距離),PPT自動開始播放。投影屏幕的一邊用于播放PPT,另一邊則是現(xiàn)場互動微博墻,觀眾們實時對演講提出的問題和感想都可以馬上看到,一位講完后馬上就換上下一位。
劉瓊雄說,這些人在他們的專業(yè)領域都是非常知名的,頭銜很多,但我們有意不介紹這些頭銜,只念個名字,PKN要的就是平民化的交流。另外,關鳴補充說,我們之前聯(lián)系這些嘉賓也會反復叮囑,不要在演講中給自己的公司打廣告,20x20的分享模式和非盈利性質,是全球PKN主辦方必須共同遵守的兩個根本原則。
事實上這個原則也受到演講者的認同。沈馳是在活動開始半個小時后才滿頭大汗趕到現(xiàn)場的,他剛從深圳過來,演講內容是如何通過建筑設計達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目的,并且展示了他做成功的幾個項目,內容專業(yè)性非常強??戳艘谎酆蠼榻B才知道,原來他是深圳市建筑科學院的副總建筑師。活動結束后,沈馳就又馬上返回深圳了,身影看起來有點兒孤獨,不過表情依然興奮。
劉瓊雄不好意思地笑著說,我們連飯都沒請演講者吃過一次,車費也都是他們自付的,按道理這樣不太好,但拋開原則不說,你說該給這些業(yè)界精英多少錢合適呢?請吃飯,吃什么規(guī)格的飯合適呢?他們參加過不知道多少商業(yè)活動,來PKN演講,顯然更多的是為了一種情懷,而不是經濟利益。
當天演講者里除了沈馳,還有好幾位都是業(yè)界知名的建筑師、設計師,事實上PKN的創(chuàng)辦者就是東京一對建筑師夫婦,最早的參與者也以建筑設計從業(yè)者居多。
“不過,我們并不想把演講者限定在一個范圍內,”關鳴說,“如果你了解國外的活動,就會發(fā)現(xiàn)廣州PKN和他們不太一樣,他們更自由,交流氣氛更濃,演講者來自各個領域,甚至有幾歲的孩子來演講,只要你報名就有機會參加,而我們還有一個主題?!?br/> 其實PKN在廣州的第一次活動并沒有限定主題,那次活動的“主題”是“PK2012”——2012要來了,你會做些什么?在2010年元旦跨年舉行,將近20個演講者分享了他們各種有趣的想法。
PKN廣州站的另一個主辦方,也是主要活動場地扉藝廊的負責人葉敏說,“好多報名的人有很好的創(chuàng)意,但表達能力不夠好,這可能也是我們中國人普遍的問題,現(xiàn)場氣氛很悶,會讓觀眾感到失望,所以我們決定還是先請一些熟悉的人,把PKN這個品牌做起來,首先讓它吸引人,然后自動循環(huán)起來,才會有更多人來參加,也讓想?yún)⒓拥娜酥鲃尤ュ憻捵约旱谋磉_能力?!?br/> 當天的活動其實已經能感受到PKN多樣、有趣的一面。第一位演講者唐孚的演講題目就是“打死我也不將就”,講了他這種態(tài)度對設計對生活的影響;設計師李偉斌講的是他熟識的一個裝修師傅——梅師傅的故事,幽默地講訴了這個小人物的生活變遷;做紙質品的三三講了旅行對她人生的意義,展示她自己設計的紙質小物件;張寧則講了他自己開餐館的種種理念和故事,特色菜式圖片更引得全場觀眾要他請客。
通過微博墻也能看到觀眾們積極融入整個氛圍,來自廈門的楊函憬一上臺,就說,“我以前不是個設計師,我是寫情詩的,結果誰知姑娘們只要詩歌不要人”,引得全場哄笑,微博墻上立馬就看到有人說:我們要你!楊函憬和他的朋友們在廈門一個老別墅區(qū)做社區(qū)改造,并把那里改稱“浮云城神馬路”,講他們在那里的改造設計與快樂生活,大家聽得一臉神往。最后他說,我想,一個不熱愛生活的設計師,應該不是一個設計師吧。這句話再次引發(fā)觀眾認同,紛紛要求去“浮云城”感受“神馬路”,去熱愛生活。
除了好玩兒,PKN的嘉賓們也帶來反思。設計師Shally的演講主題就是“設計能改善生活嗎”,講述一個本來是原生態(tài)旅游的度假酒店的設計,怎么樣步步妥協(xié),最后變得加了空調,加了馬路,加了KTV、燒烤檔和桑拿按摩。關鳴說,我們當然都喜歡親近自然,可我們這樣的人一年能去玩幾次呢?常去玩兒的那些人要的就是這些,設計當然就被他們的生活給改變了。設計師石川則以“設計是愛”的題目講了他的一些經歷。
他說,2008年的汶川地震,更像是一場“運動式的慈善”,到了那年冬天很多人就疲倦了。于是他設計了一個暖手袋,他說,這個用電腦的白領會用,災區(qū)的孩子們也會用,我就發(fā)起買一個捐一個的活動,除了直接幫助災區(qū)的孩子,更想要重新喚起大眾的注意力。石川又展示了他最新的環(huán)保設計,用廢舊塑料瓶當腿做出的搖搖木馬——取名為“這是神馬”,并發(fā)起“一蚊(元)一個樽”活動,號召大家收集廢舊塑料瓶,讓環(huán)保變得有趣。
開放與平民化
采訪過程中廣州PKN的幾位主辦人多次提到開放,開放確實是PKN的核心價值和發(fā)展動力,關鳴申請成為PKN主辦者的過程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種開放。東京PKN總部只是通過幾封郵件往來,了解了關鳴的大概情況,就與他簽訂了“握手協(xié)議”,確定PKN廣州站屬于全球PKN活動的組成部分。這種沒有人監(jiān)督,單純依靠誠信維持的“握手協(xié)議”,聯(lián)系著全球四百多個城市PKN的主辦方。
開放精神在PKN活動中也貫穿始終,不光是在演講展示時,包括整個執(zhí)行過程都是開放的。比如這次的PKN的具體執(zhí)行方就是志愿者,都是在校大學生。
被問到PKN的定位時,劉瓊雄再次強調了PKN的平民化,“我們沒有什么名人,我去北京發(fā)現(xiàn)他們每天都有許多文化活動,但大部分都是請一兩個名人來講,這個PKN沒有,可以說是主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