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校車安全條例》公布向社會征求意見的第二天,江蘇豐縣的一輛校車側翻,導致15人死亡。這為年末不斷發(fā)生的校車事故添加了最新的記錄,但我們不能預計,它是不是本年度最后一起重大校車事故。
這起導致重大傷亡的最新校車事故,可以導出2011年的年度漢字——翻。
江蘇豐縣的校車是側翻的,甘肅正寧的校車是被撞翻的。那次事故中,一輛9座面包車塞進了64人,被撞翻后,全車無一免于傷亡,其中21人死難。此后,遼寧鳳城、深圳龍崗也相繼有校車事故發(fā)生。
校車事故使一次對外校車援助活動受到“援交”的諷議,這引出外交家吳建民勸勉國人放棄“弱國心態(tài)”的談話,只是談話看似并未讓無校車可坐的國人激發(fā)強國心理。接下來,就是《校車安全條例》放出來征求意見,安全的校車似乎有望行駛國中了。說起來不無殘忍,這算是校車死亡事故帶來的正效應吧!或許也有對外援助校車的間接功勞。只是,豐縣事故告訴人們,不要讓一些孩子等不到安全校車。
還有一起重大的翻車事故,不能不提起,那就是“7?23”甬杭線的動車追尾。人們都看到了這起事故后巨大的列車車廂翻出軌道、掛在鐵路橋上的畫面,也經歷了那些充滿悲情和戲劇性的日子。年初,前鐵道部長劉志軍剛剛風塵仆仆地過完列車上的春節(jié)就被雙規(guī),仿佛開啟了鐵路運行事故之門,一段時間里,高鐵、動車連出奇異停車事故,至“7?23”達到頂點。
時任鐵道部新聞發(fā)言人王勇平面對疑問作出的“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著名回答,迅速掀起了全民造句大賽。這句話使他的新聞發(fā)言人生涯翻了車?,F在,這個著名回答已經成為新聞發(fā)言人的反面案例。但人們注意到王勇平其實是新聞發(fā)言人中的佼佼者,與他同期受訓的首批部委新聞發(fā)言人差不多都已經先他下課。這一事實,表明新聞發(fā)言人其實屬于“曹營之事難為”的苦差。
在動車追尾中失去了聲譽的,還有鐵道部的事故解釋,后來鐵道部人員被請出了事故調查組。不過,就算是這樣,直到現在,人們仍然未能等到事故原因的最后結論。一個叫小伊伊的女孩因為在宣布沒有生命跡象后獲救而受到廣泛的關愛,她給事故的哀傷添加了些許亮色,她的生命推翻了“沒有生命跡象”的結論,證明了匆忙放棄總是輕率的決定。
與小伊伊大不相同的是,一個叫悅悅的小女孩被車撞倒在佛山街頭。攝像記錄顯示,她沒有得到救援,而是被隨后的車輛翻來覆去地碾壓,從她身邊經過的人有十多個,最后是一位拾垃圾為生的阿姨將她抱起。小悅悅事件深深震動國人,激起翻江倒海般的輿論。路遇跌倒該不該扶,扶人反被稱為肇事者怎么辦,這些問題既現實又荒誕,顯示這個社會的公共道德近乎跌落到蒙昧時代的水平,文明古國的榮耀形象被這樣的現實糾結打翻。
郭美美在微博上曬她的幸福生活,引發(fā)了對中國慈善機構的信任危機,紅十字會、河南宋慶齡基金會、中非希望工程等組織備受質疑。這個社會由汶川大地震所調動的普遍慈善意識受到重大打擊,慈善機構的冠冕被打翻在地,恢復信任可能不是短時間的事情。
微博正在成為新的力量,一種翻轉秩序的媒體。它越來越多地成為新聞的第一落點,也越來越多地成為討論的第一場境。這里不只有郭美美引爆慈善的信任危機,還時常有官員因微博而陷入“裸聊門”、“開房門”的困擾或者困惑,終至“以德為先”寫在“德才兼?zhèn)洹焙竺?,成為官員選拔任用的標準?!按魈撞凰銖娂椤薄ⅰ凹橛姿沔斡住钡裙賳T怪異邏輯在微博上穢聲遠播。而娛樂明星不妨在微博上秀其透視服和爆乳裝。
重大事件仍然不時出現,表明一些地方民間情緒在翻騰。去年底的錢云會事件延續(xù)至今年年初,今年發(fā)生的織里事件、中山事件、增城事件、陸豐事件、濟南司法警察交通事故被圍困、蘭州軍車與市民沖突被圍困等,起因或簡單或復雜,背景或深厚或淺顯,但無一不顯示出社會矛盾的普遍存在。拆遷致死事件經過年中對地方拆遷暴力行為的一再強力約束,報道有所減少,但江西撫州錢明奇制造政府大樓“五連爆”顯示了一種新的傾向,利益受損者從以死相爭到以死相搏,巨大的情緒積蘊應當正視。
徐武翻墻而出,演出了飛越瘋人院的現實版。iPhone 4S和iPad2越獄不成,使“科學上網”受阻。眾聲同呼,翻新個稅起征點500元。五道杠出世,網店賣翻版少先隊臂章。藥家鑫、李昌奎案件訴情曲折,草根輿論翻轉精英思維。故宮連陷五門,國家文化臉面翻作二丑面孔。地震“絆”倒日本核電,中國售鹽翻番不止。“脊梁獎”已成笑談,受罰主辦機構翻身又是好同志。夏日家門口看海,城城翻波;冬天PM2.5爆表,京城騰議。康菲渤海灣漏油,堵之不絕;大連中石油滅火,大翻燒餅。限娛令迫電視臺頭牌讓道,限購令讓房地產寵兒地位翻盤。“救溫州”、“救美國”、“救歐洲”,經濟景氣出現憂慮,翻車或是危言聳聽,但高歌猛進已經困難。
觀念碰撞在加劇,分歧強度在加大。教授突然作色,“三媽的”連連摜出,顯示激情已經燃燒,精神已經繃緊。觀念差異越來越進入相互標簽化而無討論可能性的境地,觀念沖突不僅在差異的觀念之間展開,而且在差異的態(tài)度之間展開。大略相似的觀念內部,態(tài)度差異形成了激烈的沖突。激越的調子正在響起,不耐的情緒在上升。翻臉變得簡單,爭執(zhí)變得平常,預示著更加多向而且尖銳的對立在形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