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季度,出口增長26.5%,進口增長32.6%,進出口增速均高于歷史平均水平。1季度貿易逆差10.2億美元,是將近七年以來的首次季度貿易逆差。我們認為這是新一輪經濟周期啟動的征兆。貿易逆差的出現(xiàn)意味著經濟體內過剩產能的消除和內需的逐漸走強。
上一次季度貿易逆差出現(xiàn)在2003年和2004年的一季度,那是上一輪中國經濟周期逐漸啟動上行的時期。中國的貿易順差有較強的季節(jié)性,一般一季度最小,然后逐季上升。雖然今年一季度出現(xiàn)輕微的貿易逆差,但很可能二季度即轉為順差,2011年全年貿易順差可能較去年有明顯地下降,但不太可能出現(xiàn)年度逆差。
今年一季度的進口增速是較高的,考慮去年一季度經濟和進口增速均異常地高,而在此基準上今年一季度的進口仍處在30%以上的水平。較高的進口增速可能暗示著內需不弱,符合我們關于新經濟周期的猜想。
進口名義增速的走高有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但從進口細項來看,鐵礦砂、鋼材、原油和汽車的進口量都處在過去半年的較高水平。
今年春節(jié)后,因為緊縮性貨幣政策、民工荒和節(jié)能限產結束,經濟存在階段性地走軟。3 月份的進口增速較1-2 月份下降9 個百分點至27.3%,主要大宗商品的進口量出現(xiàn)了較大的下滑。
我們認為,需求的走軟是階段性和臨時性的。中國處于新一輪經濟周期啟動的開端,雖然短期有波動反復,但站在中期的角度,國內需求的恢復可能不是階段性的,這會導致進口需求的持續(xù)旺盛。所以,未來幾個月的進口可能較三月份會有明顯的反彈,我們預計二季度的進口增速為33%。
今年一季度出口增速要比歷史平均水平高5個百分點左右,這部分可以用價格因素即全球工業(yè)品價格上行去解釋。但即使剔除掉價格因素,出口的實際增速應該不會明顯低于歷史平均水平。
中國的出口增速在2月份,因春節(jié)和民工荒等因素經歷了劇烈下滑,但3月份的反彈也是驚人的,暗示著海外需求的強勁。從分國別出口數(shù)據(jù)來看,中國對發(fā)達經濟體的出口反彈是主要的貢獻力量。
日本是中國主要的貿易伙伴,占中國出口值8%左右。從三月份的數(shù)據(jù)來看,中國對日出口增速高達37.4%,顯著高于過去幾個月的水平,并沒有呈現(xiàn)出受地震影響的跡象。即使未來因為地震導致日本經濟增速下滑,從8%的出口占比來看,中國整個出口增速受到的影響不會太大。
進一步考慮到外圍經濟恢復的動量尚可,我們認為二季度的出口增速可能維持在26%附近。在進口相對更高增速的條件下,我們認為全年的貿易順差同比去年可能會有30%左右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