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意為本,高考作文更是如此。意勝則文勝,意順則文順。立意不正確,文章就不好;立意不深刻,文章的思想意義就不高,就沒有多大的價值。那么,高考作文如何做到以“意”取勝呢?考生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所謂以小見大,就是通過平常的、人們熟悉的事物來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這里的“大”是大的主題、大的道理,它可能關(guān)系到自然社會、人類命運、天地宇宙等。好的文章總是在對日常事、平常人的描述中挖掘深刻的哲理,在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寄予作者深刻的思考,從而給人以啟迪和教育。
“以小見大”的寫法,在小說、散文、詩歌和議論文中很常見,如就去食堂吃飯時排隊的現(xiàn)象作文,如果考生用“以小見大”的方法構(gòu)思,可以首先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拓展和聯(lián)想。由食堂的排隊聯(lián)想到其他種種排隊,簡單總結(jié)一下它們的一些共同特點,比如是否擁擠、是否有人插隊、氣氛如何等。然后在拓展、聯(lián)想的基礎(chǔ)上,再進行一次思維的延伸,由這些有形的排隊,延伸到那些無形的排隊。
這兩個步驟,主要是列舉現(xiàn)象、積累材料,是重要的過程,但不是目的。考生還需要對它們進行加工,總結(jié)本質(zhì),分析利弊,推究原因,得出觀點。因此,考生還需要進行下面的步驟:一是分析這些現(xiàn)象的本質(zhì),并選擇文章切入的角度。排隊的核心理念是體現(xiàn)“公平、秩序”,而插隊就是對“公平、秩序”原則的挑戰(zhàn),體現(xiàn)了“特權(quán)思想”??忌梢詮牟尻牭慕嵌惹腥耄@樣有利于針砭時弊,提升文章的力度和深度。二是分析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根源。首先,考生可挖掘它的歷史根源;其次,可考查它的現(xiàn)實基礎(chǔ)。經(jīng)過以上分析,考生就可以揭示出事情的真相,發(fā)掘到現(xiàn)象的根源。從一個完整的邏輯順序而言,考生一般還需要做最后一步,從反面的剖析轉(zhuǎn)到正面的總結(jié),即在上述分析的基礎(chǔ)上,對前面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和升華,得出“我們要追求平等,遵守社會正義和秩序”的主旨。
考生在作文中要成功運用“以小見大”的選材方法,還要注意以下三點:
1.小題材必須典型,要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考生只有從本質(zhì)上把握住小題材與大主題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深入分析研究,才有可能開掘出它們所包含的深刻意蘊。
2.必須聯(lián)系廣闊的社會背景進行開掘。小題材只有放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下,才能體現(xiàn)出它的典型性和概括意義,才能揭示出重大主題。
3.準確處理“大”與“小”的關(guān)系:既要從大處著眼,“一覽眾山小”;又要從“小”處入手,“一葉而知秋色”??忌幪帉憽靶 保瑓s處處表現(xiàn)“大”。
二、巧用襯托,烘云托月
巧用襯托法也是高考作文立意的一大妙法。有時候,考生如果從正面切入文題,立意無法出新,或者新意不足,這時考生就可借助“第三者”來切入主題。通過對“第三者”的記敘、描寫、議論等來暗扣原定的主旨。這種不直接落筆,而進行間接描寫,不正面勾畫,而進行側(cè)面描寫的方法,就叫襯托法,也叫烘云托月法。這種方法能使描寫對象更突出,更鮮明,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使人物更具吸引力??忌谧魑闹幸晒Φ剡\用襯托法,就要了解常見的幾種襯托方法:
1.以景襯人法。這種方法是指作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襯托人物性格的方法。如魯迅的小說《社戲》中“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濃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這段景物描寫,襯托出“我”去看戲時興奮愉快的心情,表現(xiàn)出“我”對江南農(nóng)村自然美景的熱愛。
2.以后襯先法。這種方法是指作者通過對后進人物的描寫來襯托先進人物的方法。如周立波的《暴風驟雨》中的《分馬》一節(jié),文章中的先進人物是郭全海,后進人物是老孫頭。在老孫頭的襯托下,郭全海大公無私的性格便更加鮮明突出。
3.以側(cè)襯正法。這種方法是指作者通過第三者對主人公的介紹和評述,來襯托主人公性格的方法。
4.以反襯正法。這種方法是指作者通過對反面人物的描寫來襯托正面人物的方法。如《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就主要寫唐雎和秦王這兩個正反對立的人物。秦王的驕橫、狂妄、狡詐和前倨后恭的種種表現(xiàn),有力地反襯出唐雎的沉著、鎮(zhèn)定、堅強無畏的精神。
5.以次襯主法。這種方法是指作者通過對次要人物的描寫,來襯托主要人物的方法。
6.以昔襯今法。這種方法是指作者通過描寫人物過去的不足和缺點,來襯托人物今天的進步和優(yōu)點的方法。
考生在運用這種手法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襯托時對比要鮮明??忌谶\用襯托手法時,少不了要形成對比,或正反,或虛實,但考生要注意分清善惡,弄清是非,這樣才能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2.襯托要滲透進作者的褒貶和愛憎之情。襯托就是為了使作者的褒貶和愛憎之情,在對比中顯得更為鮮明突出??忌趯懽鲿r要注意把這種褒貶和愛憎之情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
三、結(jié)尾突轉(zhuǎn),尺水興波
在高考作文立意的諸多技法中,“結(jié)尾突轉(zhuǎn)法”是一個比較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謂“結(jié)尾突轉(zhuǎn)法”,就是在文章的結(jié)尾處對前面的鋪墊來個出乎意料的突然轉(zhuǎn)折,掀起敘述的波瀾。這樣行文可以使文章起伏變化,打破章法的套路,讓文章尺水興波,增強敘述的生動性,收到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
突轉(zhuǎn)法運用得好,能使文章波瀾起伏,引人入勝。那么考生在作文中應(yīng)如何運用好突轉(zhuǎn)法呢?
1.要大力描寫次要的內(nèi)容,給讀者一種錯覺。如小小說《3號床的那個男人》,文章先寫出手闊綽的“暴發(fā)戶”老蘇,寫他邋遢的外表、大大咧咧的做派、大快朵頤的吃相以及他的自私自利,通過刻畫這樣一個沒有修養(yǎng),沒有愛心的“暴發(fā)戶”形象,給讀者一種錯覺,為后面的突轉(zhuǎn)“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幫不上,添個菜錢還是有的”作了鋪墊。
2.要在恰當?shù)牡胤酵晦D(zhuǎn),給人以意想不到的結(jié)局。如小小說《回鄉(xiāng)曲》的前半部分,著力描寫了人物的反常行為——喪事喜辦。主人公福水叔去世后,他的“四個子女和一個媳婦都帶著歡愉的、如釋重負的笑容”,而且在去下葬的路上,“他們臉上仍帶著歡悅的微笑,像是去郊游一樣悠閑”。但是文章在結(jié)尾處卻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zhuǎn)彎:“回到鄉(xiāng)居,大兒子帶頭下跪,朝父親的靈位再次焚香禱告:‘爸爸,我們都依照您的吩咐,在喪事期間不敢悲傷流淚,怕真如相士所言,子孫一哭,你回頭一望,靈魂便找不到回唐山的路……’”讀者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面帶笑容,不哭不鬧都是福水叔事先吩咐好的。而“思鄉(xiāng)魂”正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考生運用此法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考生在寫作時,不可能把生活中所有的材料都包攬其中,用什么材料,不用什么材料,什么材料詳寫,什么材料略寫,必須根據(jù)所要表達中心的需要仔細篩選,精心組織,運用突轉(zhuǎn)法把最能吸引讀者的材料放在最后面,就能以巧取勝。但要避免“獵奇”,不能為一味追求“意料之外”而摒棄“情理之中”,否則會讓人感到虛假,削弱文章的情感力量。
2.考生寫作時要選擇一個好的敘事線索,避免寫得雜亂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