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闡釋】
寫景記敘文是以描寫大自然中的各種景象以及社會環(huán)境中的某些建筑、設(shè)施等為主要內(nèi)容的文章。寫景,也就是描繪景物,作者通過有條理的、生動形象的描寫,讓我們眼前浮現(xiàn)出一幅優(yōu)美的風(fēng)景畫。這一類型的文章,通常是運用準確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景物特點,并在描繪中運用合理的寫作順序、多樣的修辭手法,同時滲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讓景物深入讀者心靈,引發(fā)讀者的欣賞與思考??键c往往也圍繞這幾個內(nèi)容進行:或概括景物特點、體味作者情感,或探討寫作方法、賞析美文佳句……
【鏈接中考】
?。?011年山東省煙臺市)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江南柳
?、倭墙纤叺木`,裊娜的枝葉粗拙的皮,深藏一顆不滅的靈魂。
②水美江南,池塘邊、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長成一首首妖嬈的詩。水滋養(yǎng)柳,柳裝點水,水柳一家親。柳葉青青,濃綠處,深藏一片獨屬于自己的海。皸裂的樹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襯出生命的不易與壯麗。樹皮的裂口,靜靜地記錄著一段段無關(guān)風(fēng)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積層。
③柳音是江南水邊最美妙的旋律。樹無言,風(fēng)有語。柳枝之繁,燦若滿天星辰,密如佳麗青絲,春日清風(fēng)徐來,沙沙如戀人喁語;夏天朗風(fēng)吹過,呼呼似累牛喘息,設(shè)若暴風(fēng)襲來,嘩嘩然像孩童喧鬧。清人李漁說:“柳貴于垂,不垂則可無柳。柳條貴長,不長則無裊娜之致,徒垂無益也。此樹為納蟬之所,諸烏亦集。長夏不寂寞,得時聞鼓吹者,是樹皆有功,而高柳為最。”年年柳蔭濃,歲歲蟬聲俏。村前村后,柳樹成蔭,枝頭蟬鳴此起彼伏,嚷嚷著,一刻也不消停。
?、芙先擞浀昧?,亦不忘柳之妙。農(nóng)人折枝,是實用主義美學(xué),編個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長出更多柳來,隨手取用。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來的眷戀之態(tài)。纏繞,是江南春柳衍生出來的思戀之情?!板卑肚鐏硭蛣e頻,相偎相倚不勝春。”“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惫艜r送別,凄清水邊,舟岸兩處,不勝挽留的酸楚,離別的悲傷,一任柳枝恣意無聲地抒發(fā)。
⑤“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币怀谴荷怀切酢?耦嵉牧?,點點白嫩的輕柔,讓人無處逃避。白絨的絮是柳的種子,離樹飛散去,將生命灑落在遠近各處。轉(zhuǎn)生,盡是如此浪漫而快樂的旅行。
?、蘖鴺涮焐粋€百變之身,枝丫插地即生,無心無意,即成蔭成林。蚯蚓那百變金剛之身,斷一截,不是生命終結(jié),反而新生一命。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樹精,靈魂里潛藏著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斷裂與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復(fù)蘇。
?、呓狭恢皇恰盁o心插柳柳成蔭”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燦然。那年冬天,從扶河邊過,但見枝繁的密柳,齊刷刷被鋸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禿禿一截主干,讓人心生疼惜。孰料,來年春天,一無所有的“枯干”,競抽枝發(fā)芽,又生猛地垂成嬌嬈的綠姑娘了。
⑧抒發(fā)再生的奇跡,吟詠不滅的魂靈,這不正是江南柳嗎?由此就不難理解歷代文人雅士,如謝道韞、陶淵明、柳宗元、蘇軾、歐陽修、左宗棠、蒲松齡、李漁和豐子愷等,為何會那般鐘情于它了。柳之于他們,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無以言傳的深層意蘊,是升華靈魂的生命道具。
?、犰`魂不滅,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靈魂的詩篇,生命的樂章。
1.文章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寫江南柳,依次是:柳的形態(tài)和聲音、柳的妙處、_____________。
2.文段④畫線句子說“江南人記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柳之妙”體現(xiàn)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兩個方面。
3.根據(jù)要求,完成下面題目。
(1)說說黑體詞的表達效果:
狂顛的柳絮,點點白嫩的輕柔,讓人無處逃避。
?。?)品析下面句子:
一株株柳,長成一首首妖嬈的詩。
4.閱讀下面材料,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說說材料中的“柳”包含著怎樣的情思。
材料: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選自《詩經(jīng)·采薇》。往:離開故鄉(xiāng)。思:語氣助詞。)
5.通讀全文,說說你對文段①中“一顆不滅的靈魂”含義的理解。
解析:1.解答此題時重點要結(jié)合⑥⑦段,難度中等。答案:柳的生命力。2.考查考生對語段的理解能力,難度中等。答案:有實用價值;表達情思。3.本題既考查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特殊意義,也考查考生對文章內(nèi)容及主題的深刻理解和把握。4.考查考生對文章意境的理解,聯(lián)系第④段即可作答。5.一是柳樹有頑強的生命力,生生不息;二是柳樹是人們的情感依附,人生寄托。這兩個要點一為現(xiàn)象,一為本質(zhì),分別涵蓋了柳樹的生命本色和人們在柳樹身上所寄托的情感色彩。只有精讀文章,緊扣材料,看到文章后面的情感與主旨,才能把這兩個要點完整答出。
【應(yīng)對策略】
閱讀這類文章應(yīng)做到以下幾點:
一、精讀。閱讀時,首先要把握寫景記敘文的特點,根據(jù)其特點,整體把握中心內(nèi)容。
二、善抓。1.對寫景文章來說,抒情、議論段落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題的作用。所以這樣的段落一定要在答題時充分品析、充分利用。還有一些中心句和關(guān)鍵句,往往也是概括文章大意、表達作者情感的基石,抓住這樣的句子,對理清文章脈絡(luò),把握景物特點和作者思路也有很大的幫助。2.分析作者寫景時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還要抓住景物描寫的特點:有時還要注意分析景物與人的關(guān)系。3.理清描寫順序,抓住景色特點:寫景都是按一定的觀察順序來寫的,因此,讀懂作者的描寫順序?qū)斫馊膬?nèi)容會有很大的幫助。寫景類文章一般有這樣幾種順序:(1)按空間順序?qū)?,如從遠到近或從近到遠,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從四周到中間或從中間到四周等。(2)按觀察的先后順序?qū)?,先看到的先寫,后看到的后寫。?)按時間推移的順序?qū)?,隨著時間的變換,景物也相應(yīng)地變換。(4)按著景物的不同類別寫,相同的景物一起寫,不同的景物放在后面寫。
三、緊扣。無論是哪類寫景的文章,作者都不是單純地為寫景而寫景,而是借助對景物的描寫,通過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來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是對大自然的贊美,或是對生活的熱愛,或是對祖國秀麗山川的贊嘆。我們體會修辭效果,必須緊扣語境,看是不是準確形象、是不是感情色彩鮮明、是不是有氣勢等。
■
一、閱讀下文,回答文后各題。
秋韻(節(jié)選)
□宗 璞
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滿路車輛與行人,如同電影散場,或要舉行大規(guī)模代表會。只好改道萬安山,去尋秋意。山麓有一片黃櫨,不甚茂密。法海寺廢墟前石階兩旁,有兩片暗紅,也很寥落。廢墟上有順治年間的殘碑,鐫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樣。亂草叢中,斷石橫臥,枯樹枝壯舉,露出灰藍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陽。這似乎很有秋天的蕭索氣象了。然而,這不是我要尋找的秋的韻致。
有人說,該到圓明園去,西洋樓西北的一片樹林,這時大概正染著紅、黃兩種富麗的顏色。可對我來說,不斷地尋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這時間,且待來年罷。家人說:來年人更多,你騎車的本領(lǐng)更差,也還是無由尋找到的。那就待來生罷,我說,大家一笑。
其實,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地散步,便是為了尋健康,沒有什么浪漫色彩。這一天,秋深了,披著斜風(fēng)細雨,照例走到臨湖軒下小湖旁,忽然覺得景色這般奇妙,似乎我從未來到過這里。
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與湖之間是一排高大的銀杏樹。幾天不見,竟變成一座金黃屏障,遮住了山,映進了水。扇形葉子落了一地,鋪滿了繞湖的小徑。似乎這金黃屏障向四周滲透,無限地擴大了。循路走去,湖東側(cè)一片鮮紅跳進眼簾。這樣耀眼的紅葉!不是黃櫨,黃櫨的紅較暗;不是楓葉,楓葉的紅較深。這紅葉著了雨,遠看鮮亮極了,近看時,是對稱的長形葉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一層紅毯。在小片鮮紅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間,還有深淺不同的綠,深淺不同的褐、棕等豐富的顏色,環(huán)抱著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幾滴秋雨,更給整個景色添了幾分朦朧,似乎除了眼前一切,還有別的蘊藏。
這是我要尋的秋的韻致么?秋天是有成績的人生,絢爛多彩而肅穆莊嚴,似朦朧而實清明,充滿了大徹大悟的味道。
秋去冬來之時,意外收到一份訃告,是父親的一位哲學(xué)友人故去了。訃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遺詩。譯出來是這等模樣:
不要推卻友愛,不要延遲歡樂,現(xiàn)在不悟,便永迷惑,在這里,一切都有了著落。
我要尋找的秋韻,原來便在現(xiàn)在,在這里,在心頭。
(選自《宗璞散文》)
1.閱讀全文思考:作者苦苦尋求的秋的韻致到底是怎樣的。
2.全文在描寫秋天的過程中,忽然穿插了父親友人去世的內(nèi)容,是否多余?你怎么理解文章末尾的遺詩的意思?
3.結(jié)合你的閱讀和生活體驗,談?wù)勀銓ξ恼履┪伯嬀€句子的理解。
二、閱讀下文,回答文后各題。
松樹的芳香
□劉白羽
石榴紅似火,馬纓發(fā)濃香,不過,這些卻使我悵然了,仿佛我心靈中失去了什么!
失去的是什么?是那樸素?zé)o華的一片蒼翠。
那是廿七年前的一個初春,我從北京奔到遙遠的小興安嶺。那兒是碧綠的森林的世界,生命之樹是常青的,那兒就是常青的世界。那威嚴而磅礴的連綿無際的山巒,把森林涂得碧綠盎然,那晶瑩澄澈的潺潺流水呀,也被染得那樣濃綠。我住在原木砌的房屋里,透過明亮的大窗看,月亮的淡淡的綠光,那樣幽嫻素雅。我走在大森林中的小徑上,我覺得整個人連同我的心靈,都滲透出一片水晶般的清碧。我愿意一生一世在這大森林里,聽林濤陣陣,聽露水滴滴,做一個綠色的夢,寫一首綠色的詩,隨一片綠色的云飄然飛去。
從我的性格來說,我喜歡最濃郁的色彩。黃山四月那濃似胭脂的杜鵑,朝鮮戰(zhàn)場上血滴一樣的金黛萊,巴黎郊野像蝴蝶一樣迎風(fēng)招展的紅罌粟,斯里蘭卡街頭像紅彤彤濃云一樣的三葉樹,廣州原野上那紅色金盞一樣的木棉花,都曾經(jīng)留下我許多情思,無窮愛意。
可這兩天,這馬櫻、這石榴,卻使我感到苦惱,我覺得它們破壞了綠的境界、詩的整體。藝術(shù)美的完整是最高的要求,無論是雕塑、音樂、詩歌,都把美融合在一種單純的完整的美的意境之內(nèi),難道大自然的美就這樣龐雜陸離嗎?
不,我失去的我終于獲得了。今天我到花園去得特別早,晨曦乍上,曉露未干,當我走到一片密密的松林里時,我又被這濃綠所籠罩。而且令我非常意外,非常欣喜的是曉露澆出一種香氣,這香氣是那樣清幽,但又那樣濃烈。我四處尋覓,這兒沒有鮮艷的花、芬芳的蕊,一下,我恍然大悟了,這就是這松樹的芳香。松樹不怕嚴寒,當萬木凋零,大雪紛飛,依舊巍然挺立。它只那樣默默無聞,不與群芳爭艷,不與奇葩斗麗,它卻自有它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如果說這是松樹的風(fēng)格,那么,今天我聞到的沁人肺腑的芳香,正是這有著崇高風(fēng)格的松樹,從它心靈中發(fā)出的輕柔的絮語。
這一天的晨曦多么美呀!我望著松樹,心中充滿愛,我發(fā)現(xiàn)了大自然中最美最美的芬芳,它如此深湛,如此淳樸。是的,我不只是發(fā)現(xiàn)了大自然的奧秘,更重要的是,我發(fā)現(xiàn)的也是生活的奧秘,只有樸素?zé)o華的樹才有樸素?zé)o華的香,才香得愈深愈遠,愈充滿詩意。晨曦漸漸變成朝霞,晨風(fēng)吹拂,松樹微語,我十分珍重地望著這碧綠濃蔭,我希望露珠永遠不干,芳香永遠濃烈。
(選自《劉白羽散文選集》,有刪節(jié))
1.作者說“我喜歡最濃郁的色彩”,卻又說盛開的石榴花和馬櫻花使自己感到“悵然”與“苦惱”,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2.請簡析本文的語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