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找不到新的資金來源,2013年戛納電影節(jié)上可能不會再有“制片人在行動”
法國時間5月14-17日,來自歐洲2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5位優(yōu)秀電影制片人齊聚戛納,參加由歐洲電影推廣組織(The European Film Promotion)發(fā)起的“制片人在行動”(PRODUCERS ON THE MOVE)活動。在為期三天的活動里,制片人們就歐洲電影的相關話題進行了熱烈討論?!爸破嗽谛袆印被顒佑蓺W盟傳媒項目提供資金支持,今年已經(jīng)是第12屆。
在過去的12年里,這一活動已經(jīng)成為歐洲中青年制片人的重要交流平臺,制片人們不但能就感興趣的事情進行討論,還有機會找到更多合作伙伴。在最近3年的活動中,有近6成參加此活動的制片人找到了合作伙伴或投資方,有些電影已經(jīng)拍攝完成,有的影片正在協(xié)調(diào)和投拍過程中。
不過,這樣一個珍貴的平臺,正面臨被“拆除”的窘境。如果找不到新的資金來源,2013年戛納電影節(jié)上可能不會再有“制片人在行動”。今年的戛納電影節(jié)之后,來自歐洲電影推廣組織的電影人必須找到12億美元的資金支持才能保證“制片人在行動”的未來,相關活動也才有機會繼續(xù)開展下去。
德里坦·胡奇(Dritan Huqi)是第一次代表阿爾巴尼亞參加“制片人在行動”,他與德國電影人喬納斯·納貝爾(Johannes Naber)合作的處女作《阿爾巴尼亞人》(The Albanian)讓他在獨立電影界小有名氣。對于胡奇和其他24位制片人來說,戛納電影節(jié)的這個活動讓他們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電影人,一些好的創(chuàng)意和未來的好電影,或許在幾杯雞尾酒的杯觥交錯中就出現(xiàn)了。
參加“制片人在行動”的還有英國制片人薩姆·海雷(Samm Haillay),2008年,他曾帶著導演杜安·霍普金(Duane Hopkins)參加愛丁堡國際電影節(jié)(the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對于制片人和導演編劇之間微妙的平衡關系,海雷有一番自己的見解,他說作為制片人,自己工作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向潛在投資人展示出編劇和導演“令人意想不到的一面”。
在今年的戛納電影節(jié)上,海雷將繼續(xù)履行這一“職責”。而作為參加“制片人在行動”活動的英國代表,海雷繼續(xù)與霍普金合作,為他的新片尋找投資人。海雷說:“除了推廣宣傳我的新電影之外,更重要得是認識其他的制片人,增加我的人脈。當然,有令我感興趣的新人和新項目時,我也會出手?!?br/> 今年來自德國的制片人代表是吉安-皮耶羅·靈格爾(Gian-Piero Ringel)。在過去四年中,他一直與新路電影公司(Neue Road Movies)和德國著名導演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一起工作。今年2月份入選德國柏林電影節(jié)的《帕勒莫槍擊案》(The Palermo Shooting)和《皮娜》(Pina)就有他的參與。靈格爾正在為文德斯下一部電影《一切都會好》(Everything Will Be Fine)尋找資金和制片人。他算得上“制片人在行動”的典型代表,因為他早就對于泛歐電影合作了然于心:“戛納一直都是尋找合作伙伴的好去處,我們目前在尋找德國電視圈內(nèi)的合作伙伴,同時根據(jù)情況考慮找第三位聯(lián)合制片人?!?br/> 除制片人以外,“制片人在行動”中還有不少來自商業(yè)圈的代表,其中的歐洲影像基金會(Eurimages)和德國商業(yè)銀行是最常被“約談”的對象。在今年的前3個月里,歐洲影像基金會已經(jīng)為16個項目共出資1450萬美元;德國商業(yè)銀行則一直是歐洲電影人的堅強經(jīng)濟后盾。
從2000年到現(xiàn)在,曾經(jīng)在“制片人在行動”中還是年輕制片人的許多人已經(jīng)成為國際電影圈中的重量級人物。以曾參加2006年活動的德國著名制片人貝蒂娜·貝克普(Bettina Brokemper)和參加2009年活動的丹尼爾·米圖列斯庫(Daniel Mitulescu)為例,在去年的第60屆柏林電影節(jié)上,由貝克普擔當制作人、土耳其導演塞米赫·卡普蘭奧盧執(zhí)導的《蜂蜜》(Honey)奪得金熊獎。而米圖列斯庫制作、弗洛林·謝爾班執(zhí)導的《想吹口哨我就吹》(If I Want to W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