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效應。當金屬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后,浸入冷卻劑(油、水或空氣等)中,經過急速冷卻處理,金屬工件的性能會更好,更穩(wěn)定,能夠提高金屬工件的硬度和強度。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淬火效應”。
“淬火效應”提示班主任:有一些班級的好學生由于長期受到表揚,導致他們頭腦有些“發(fā)熱”,并會自覺不自覺地流露出驕傲自滿的情緒。這個時候,不妨對他們設置一點小小的障礙,施以“挫折教育”等,幾經鍛煉,其心理會更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會更強。對于班級的一些麻煩事或者已經激化的矛盾,也不妨采用這種“冷處理”的方式,暫時放置一段時間,等思考更周全后再處理,其效果可能會更好。
賓館效應。當你走進五星級賓館的時候會有什么感覺?肯定和走進小飯館有不一樣的感覺吧。進入小飯館常常會見到客人或大呼小叫,或隨地倒茶水等不文明行為;可是當一個人走進大賓館時都會下意識地收斂自己上述不文明的行為。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賓館效應”。
“賓館效應”提示班主任:良好的環(huán)境能夠影響人的行為,為此要經常帶領學生精心布置教室,更重要的是要采取各種措施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當學生進入班級的時候就猶如置身于大賓館一樣,他們就會下意識地收斂自己各種不文明的行為,害怕自己不文明的行為玷污了這個圣潔的殿堂。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改掉不文明的行為,并使自己的文明行為成為習慣。
安泰效應。安泰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是海神波塞冬與地神蓋婭所生。他力大無窮,無往不勝。因為他在戰(zhàn)斗無力時,只要站在大地上,就能從大地母親那里汲取無窮的力量而繼續(xù)作戰(zhàn),直至打敗對手。但對手也發(fā)現(xiàn)了他的這個致命的弱點,也就是離開了大地就不能力大無窮,無往不勝。于是對手誘使他離開了大地,并在空中殺死了他。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安泰效應”。
“安泰效應”提示班主任:個人是不能離開集體的,否則將一事無成。學生離開了班集體,生活學習會因孤立無助而事倍功半;班主任離開了學生的擁護和支持,能力再強也會馬上變得軟弱無力、孤掌難鳴。因此,不管是班主任還是學生都要學會依靠集體,也就是依靠集體的力量取得更大的成功。“我為人人”才有可能“人人為我”,離開了集體也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能力再強的人也會有失敗的時候。
存肢效應。人在生理上有一種現(xiàn)象,即當一段肢體被截去后,其心理對那個空落的位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會有存在感和支配欲。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存肢效應”。
“存肢效應”提示班主任:對于人來說,一旦犯過某種錯誤,即使改正了,也會或多或少地留下痕跡,在很長時間內影響到自身的心理健康。班主任有的時候也會受到這種心理的影響,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學生過去的不良行為與當前的行為聯(lián)系起來,無形之中強化了學生對不良行為的記憶或體驗,這樣的做法對學生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所以,班主任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務必不要重提不堪回首的往事。
瓦拉赫效應。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功過程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難以造就文學之材?!贝撕?,父母又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構圖,又不會潤色,成績全班倒數(shù)第一。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茍,具備做好化學實驗的素質,建議他學化學,于是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終于獲得了成功。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瓦拉赫效應”。
“瓦拉赫效應”提示班主任:每個學生的智能發(fā)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強項和智慧的弱項。為此,班主任要和課任教師一起深入了解每個學生智慧的強項,并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各自智慧的強項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唯有這樣,學生就有可能取得驚人的成績。
花盆效應?;ㄅ枋且粋€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活環(huán)境:首先,它在空間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由于人為地創(chuàng)造出適宜的的環(huán)境條件,在一段時間內,生活在這種環(huán)境中的作物和花卉可以長得很好。但是,這些作物和花卉一旦離開人的精心照料,就經不起溫度的變22f45f4ba5506c4cad59d5cf9e1cad06aaee6ca7abd61ca379a8f794f40d7f0a化,更經不起風吹雨打。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花盆效應”。
“花盆效應”提示班主任:如今的很多學生都是在“花盆式”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他們沒有經歷艱難困苦的考驗。在“花盆式”的環(huán)境中,這些學生或許還能夠比較理想地成長,但是一旦離開“花盆式”的環(huán)境,他們就有可能在成長上面臨各種問題。為此,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惡劣”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其中經受磨難,以便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能夠經得起風吹雨打。
貝爾納效應。有人出重獎征集題目答案:如果法國的最大博物館盧浮宮失火,許多名畫價值連城,但只能救出一幅畫,你會搶哪一幅?是搶最昂貴的名畫,還是搶其他的什么名畫?法國作家貝爾納的回答是: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名畫。貝爾納因此得獎。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貝爾納效應”。
“貝爾納效應”提示班主任:要成功就要找到最容易獲得成功的目標。多數(shù)學生從小都有人生成功的目標,而要使學生實現(xiàn)成功,班主任就要了解學生的各方面條件和特點,并幫助他們各自找出最容易獲得成功的目標。務必記?。簬椭鷮W生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獲得成功應該是班主任的重要職責之一。
沉錨效應。兩家賣粥的小店,每天顧客的數(shù)量和粥店的服務質量都差不多,但結算的時候,總是一家粥店的銷售額高于另一家。探其究竟,原來效益好的那家粥店的女老板為客人盛好粥后總是問:“加一個雞蛋還是兩個雞蛋?”而另一家粥店的女老板為客人盛好粥后總是問:“加不加雞蛋?”接收到第一個問題的客人考慮的是加幾個雞蛋的問題,而接收到第二個問題的客人考慮的是加不加雞蛋的問題??紤]的問題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通過不同的提問方式,第一家粥店不知不覺地多賣了雞蛋,增加了銷售。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沉錨效應”。
“沉錨效應”提示班主任: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搞好學生的學習,而在激勵學生學習時,就要告訴學生學習是自己最主要的事情,學習不是要不要學的問題,而是學多學少的問題。也就是說,讓學生的思想受第一信息“學習不是要不要學的問題,而是學多學少的問題”的支配,這對于班主任在以后繼續(x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奠定了一個好基礎。
亨利效應。有一位叫亨利的美國青年,三十多歲了仍一事無成,他整天在唉聲嘆氣中度日。一天,他的一位好友告訴他:“我看到一份雜志里面講拿破侖有一個私生子流落到美國,這個私生子又生了一個兒子,他的全部特點跟你一樣:個子很矮,講的也是一口帶法國口音的英語……”亨利半信半疑,但當他拿起那本雜志琢磨半天后,終于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侖的孫子。此后,亨利完全改變了對自己的看法。憑著他是拿破侖孫子的信念,三年后,他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后來,他請人調查他的身世,才知道他并不是拿破侖的孫子,但他說:“現(xiàn)在我是不是拿破侖的孫子已經無關緊要了,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個成功的秘訣:當我相信時,它就會發(fā)生。”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亨利效應”。
“亨利效應”提示班主任:對于每個人來說,外人的評價對自我認識的形成至關重要;也可以這么說,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評價對學生自己的成長很重要,正如一位著名心理學家所說:“人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簽,就會按照標簽所標定的去塑造自己?!币虼?,教師應該多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學生的成長,并及時強化學生的成功,從而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超限效應。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演講很好,準備掏出錢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仍在講,于是他決定一分錢也不捐了。過了10分鐘,牧師還在講,他就從盤中拿走了10美元。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提示班主任: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會引起人的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班主任在批評或表揚學生時,應掌握一個“度”?!安患啊惫倘贿_不到既定的目標,但“過度”又會產生超限效應,非但起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會出現(xiàn)一些反作用。例如班主任對后進生的教育不能沒完沒了地批評,因為從心理角度上講,后進生第一次挨批評時,其厭煩心理并不太大,但是當他們在第二次再挨批評時,往往會使厭煩度倍增,如果再來第三次、第四次的批評……那么批評的累加效應就會更大,厭煩心理就會以幾何級數(shù)增加,說不定因而演變成逆反心理,甚至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米格—25效應。前蘇聯(lián)研制生產的米格—25噴氣式戰(zhàn)斗機,以其優(yōu)越的性能而廣受世界各國青睞,然而,眾多飛機制造專家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米格—25戰(zhàn)斗機所使用的許多零部件與美國戰(zhàn)機相比要落后得多,而其整體作戰(zhàn)性能達到甚至超過了美國等其他國家同期生產的戰(zhàn)斗機。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米格公司在設計時從整體考慮,對各零部件進行了更為協(xié)調的組合設計,使該機在升降、速度、應激反應等諸方面反超美機而成為當時世界一流。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米格—25效應”。
“米格—25效應”提示班主任:事物的內部結構和系統(tǒng)要素結構狀況是否合理,對其整體功能的發(fā)揮起著決定性作用。結構合理,會產生“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結構不合理,整體功能就會小于結構各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甚至出現(xiàn)負值。班主任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尤其要考慮學生這個因素,因為班級是由不同特長、愛好、性格的學生組成的,每個學生個體都會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須有效地處理各種因素的關系,保持各種因素的平衡,尤其要處理好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的種種矛盾,以聚合所有學生的智慧,并發(fā)揮所有學生的作用,這樣就能夠強化班級的整體能力,使班級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作者單位 福建省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