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委員模式的理論基礎
班級心理委員模式以人本主義為理論依據(jù),以個體心理咨詢、團體輔導相關理論與技術為指導,是對港臺地區(qū)“朋輩輔導”理論的拓展和延伸,強調服務對象的主體性、學生互助的同齡性、教育對象的全體性、教育目標的發(fā)展性、操作過程的可行性、工作方法的科學性、開展活動的開放性、工作的有效性、助人過程的自助性等。
心理委員猶如生活委員、紀律委員、體育委員一樣,是班級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委員生活、學習在學生當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班級心理委員模式是一種新的工作機制,使優(yōu)化學生心理生活由專家走向了大眾,關注所有學生,隨時隨地優(yōu)化學生的日常心理生活。
二、心理委員模式的管理實踐
心理委員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如何為廣大教師和同學所接受,如何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是心理委員能否生存發(fā)展下去的關鍵,為此,學校在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做了一系列的深化工作。
1.硬件升級,氛圍營造
在心理委員模式實施后,學校的心理社區(qū)也悄然誕生,并一改過去心理咨詢室神秘的面孔,更加透明、親和地走進學生當中,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自習課、休息時間到社區(qū)去讀書、放松、傾訴……心理社區(qū)在學校較為緊張的房屋中抽出5間,設置“暢吧”、“聊吧”、“悅心園”、“靜心園”,以主題小品的意境著力打造心理社區(qū)的溫馨和包容,在這里學生可以閱讀勵志故事、美文佳作,也可以聽高山流水,在音樂中放松,還可以自我測試,主動調試,也能用沙盤游戲,自我減壓……心理社區(qū)如今已經成為學生最喜歡和最常去的地方。
2.建章立制,規(guī)范起步
為了使心理委員這一新生事物在實踐中順暢發(fā)展,我們經過反復思索和權衡,制定了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力爭實現(xiàn)規(guī)范起步。
?。?)心理委員的選拔與配備
每班配備心理委員男、女各一名。選拔標準,一是品學兼優(yōu),學習成績良好;二是遵守紀律,團結同學; 三是本人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為人樂觀、開朗; 四是熱心班級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務意識; 五是在學生中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有威信; 六是善于與人溝通,具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七是能夠切實協(xié)助學校、班主任做好心理委員的工作,把工作落到實處。
?。?)心理委員的主要角色
心理委員的主要角色有兩個,一是心理班干部,即心理委員的“行政職務”;二是“業(yè)務職務”,即每一個心理委員都要在參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業(yè)務培訓并考核合格后,由學校頒發(fā)“心理咨詢員”合格證書。
?。?)心理委員的職責
第一,學會愛自己,注重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二,在工作中,嚴格遵守保密原則(特殊情況除外)。
第三,心理委員作為班委會成員,由班主任直接管理,對班主任負責,完成班主任和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學校進行業(yè)務指導和考核。
第四,心理委員是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觀察員”、“小哨兵”、“指導員”,發(fā)現(xiàn)不良情況應及時向班主任反饋。
第五,心理委員應以滿腔的熱情、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同學。工作中能夠以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理論為指導,尊重科學,實事求是,摒棄個人好惡,禁止宣揚和采用迷信、虛幻、神靈等一切非科學的理論和方法。
第六,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協(xié)助班主任和心理教師上好心理活動課。
第七,通過“心理園地”墻報、組織心理互助小組等方式,做好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和心理互助。
第八,協(xié)助心理教師做好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
第九,在教師指導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探索有本班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第十,心理委員、學生心理咨詢員等培訓。
第十一,注意工作方式、方法,能夠與老師、同學保持良好的溝通。
第十二,作為班委會成員,積極協(xié)助班主任做好各項工作。
第十三,做好《工作手冊》各項內容的記錄,每周請班主任批閱,每學期結束前交學校保管。
?。?)心理委員的考核與表彰
一是每班兩名心理委員作為班干部,列入班委會學生干部序列;二是對各班心理委員的學期、年度量化考核納入班級考核;三是對于表現(xiàn)突出的心理委員,由班級、學校給予表彰和獎勵。
3.專業(yè)引領,培訓先行
在心理委員模式的實踐中,班主任和學生站在一個起跑線上,因此,學校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著力抓好軟件的建設,大力進行培訓。
?。?)教師方面
由于是全國首創(chuàng),我校發(fā)揮集體的智慧,以學校的心理教師為主體撰寫學校心理委員模式培訓的相關教材《心理委員理論知識培訓教程》,確立了以案例培訓為主的培訓方式,目前,學校心理委員模式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的校本教材已輯印出版。
?。?)學生方面
在專業(yè)心理教師的輔導下,我校將心理委員組織成為“心理委員工作坊”,確定共同的團隊標志和工作誓言,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課的方式對心理委員進行先期培訓,每兩周一次,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心理咨詢與心理輔導基本知識與技術等。同時,通過心理調查、心理委員沙龍、團體輔導、社會公益活動等形式,不斷提高心理委員的自身素質,培養(yǎng)了一支具有開創(chuàng)精神、合作意識、團隊意識的心理委員團隊。
4.充分信任,放手工作
?。?)指導心理委員開展調查研究
在心理教師王锃和班主任等指導下,每個心理委員都開展了調查研究,撰寫了小論文,形成了一批學生獨立完成的心理科研成果,既提高了心理委員自身的觀察、思考能力,又促進、改善了班風、學風,提高了本班學生的心理素質,優(yōu)化了學生的心理生活。
?。?)編輯《班級心理委員工作手冊》
我們建立健全了班級心理委員工作制度、班級心理委員工作計劃、心理委員職責等,并形成了《石家莊市27中學班級心理委員工作手冊》。
(3)成立心理互助小組
一些班級的心理委員把喜歡心理學、愿意為大家服務的同學組織起來,形成了心理互助小組?;ブ〗M在宣傳心理知識、化解同學間矛盾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借鑒這一經驗,我們對心理互助小組的做法進行了推廣。通過交流,一些心理委員的性格更加開朗、外向,被幫助的同學也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實現(xiàn)了良性互動。
(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普及
通過在各班建立“心理園地”墻報、在學校網(wǎng)站開辟專欄“心理廣場”、創(chuàng)辦心理刊物《心海揚帆》等,加強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普及,提高了師生關注心理健康、優(yōu)化心理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錯誤認識。
?。?)參與心理教材編寫、修訂工作
部分心理委員和學生參與了河北人民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初、高中教材的修訂工作,他們對教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使心理教材更加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的心理生活,同時促進了學生自身的成長。
?。?)開展主題班會
心理委員與其他班干部及時發(fā)現(xiàn)本班在學習、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在班主任的指導下,主持了班集體建設、文明上網(wǎng)、合理交友等主題班會活動,促進了學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7)團體輔導活動
每月抽出一節(jié)自習課,組織一次心理游戲,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在體驗中反思,在反思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定期報告制度
每周向班主任、心理輔導中心報送“班級學生心理狀態(tài)報告表”,分別從學習、生活、交往、情感、危機事件、綜合評價等多個維度對本班學生一周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報告。
?。?)心理危機事件及時反饋制度
對于班級中可能或即將發(fā)生的危機事件,及時向班主任、教育處、心理輔導中心反饋,避免惡性事件的發(fā)生。
(10)班級心理晴雨表制度
每周對本班學生在學習、交往、適應、情緒、危機事件、綜合評價等多個維度的心理指標用柱狀圖描述,顯示本班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以便及時調整和輔導;每周的柱狀圖累加,形成本班學生心理狀態(tài)發(fā)展曲線圖,用以顯示本班學生心理狀態(tài)隨時間的發(fā)展趨勢。
三、心理委員模式的成效
心理委員的設置和工作使得學校的道德教育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雙慧眼、一顆慧心,在內涵和外延上都豐富、深化了學校的德育工作。
1.形成一支隊伍
即形成一支由心理委員組成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生骨干隊伍,讓心理委員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觀察員”,班主任開展工作的“小參謀”,班級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導員”。
2.完善兩個體系
一是學校心理健康的防控體系,逐步建立健全整個學校的、輻射到每個班級的學校心理健康監(jiān)控、預警體系,其目的是及時發(fā)現(xiàn)和預防學生中的心理問題,減少校園危機事件,做到提前防范、實時監(jiān)控、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疏導;二是逐步建立健全輻射到每個班級的學生心理素質拓展體系,即通過專業(yè)的團體心理輔導、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等,優(yōu)化、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
3.落實三個健康
班級心理委員模式優(yōu)化了學生心理生活,成為構建健康班級、健康課堂、健康家教的得力抓手。
4.實現(xiàn)四個順應
班級心理委員模式順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順應素質教育的精神,順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順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
5.各界高度評價
國家督學、河北省教育廳副廳長韓清林對我校在全國中小學率先開創(chuàng)的“班級心理委員模式”研究與實踐工作表示肯定,指出了設置班級心理委員的四個重大意義:一是把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轉變?yōu)轱@性的、有目的、有意識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使心理健康教育由面向個別學生的治療模式轉變?yōu)槊嫦蛉w學生的心理生活指導;三是使心理科學的普及走向每一個學生;四是把學校德育工作更多地轉向學生的心理生活。
班級心理委員模式深入開展以來,教師、家長、學生對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調查顯示,學生心理困擾發(fā)生率降低2.3%,主動到心理咨詢室尋求幫助的學生人數(shù)增加,學生迷戀網(wǎng)絡情況好轉,形成了良好的班風、校風。
6.推進了和諧校園建設
班級心理委員模式提升了廣大師生愛人、助人、自助的能力,分享到了集體的智慧,大家的幸福,共同的快樂,人與人的真誠。從更寬的領域、更大的空間、更深的層面體驗到了團體成長。班級心理委員模式提高了師生的幸福指數(shù),讓師生享有了更健康的心理生活。
作者分別系河北省石家莊市教育局思政體衛(wèi)處副處長,石家莊市第二十七中學校長
?。ㄘ熑尉庉?王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