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上,鄧小平辭去了最后擔任的中央軍委主席職務。
他身體力行廢除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制,在以他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向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順利過渡、保持黨和國家穩(wěn)定的過程中,起了關鍵的作用。
隨著相關檔案的解密,鄧小平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始末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一、廢除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是干部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
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是指干部終身擔任領導職務,不受年齡、健康、任期等條件的限制。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在我國過去雖然沒有明文規(guī)定過,但實際上是存在這種現(xiàn)象的。這種狀況使黨員、群眾不能對干部進行有效的推薦、選舉、監(jiān)督和罷免。
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是封建主義殘余在干部制度上的一種反映,對黨的干部隊伍建設和黨內政治生活民主化危害極大。它造成了權力過分集中,妨礙黨的集體領導制度的貫徹執(zhí)行;造成了領導班子老化,不利于新生力量的選拔和成長;助長一些干部只知當官,不愿甘做公仆,不利于群眾實行有效的監(jiān)督。廢除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是干部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
中共十二大以前,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實際上存在著領導職務終身制的問題。這也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中許多共產黨沒有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制度問題。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為廢除這種存在嚴重弊端的制度進行了不斷的努力。
1980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關于喪失工作能力老同志不當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員會候選人的決定》,決定指出,為了使出席中共十二大的代表和大會選舉的中央委員會,有相當比例的年富力強的同志,使黨的領導機構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繁重任務的需要,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長期連續(xù)性,中央決定,凡年事已高,喪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同志,不能當中央的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員會候選人。這是廢除實際上存在的干部職務終身制和逐步更新領導班子的一項重要步驟。
1982年2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建立了老干部離退休制度,還從企業(yè)中開始試行領導干部任期制,并逐步推廣到黨政機關職能部門中。此外,還建立了辭職、免職、獎懲等制度。這些都為廢除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提供了有益的經驗??紤]到當時的實際情況,中共十二大建立了中央顧問委員會,作為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的過渡性機構。
二、倡導實行政治體制改革,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實現(xiàn)干部退休制度,是鄧小平一個重要的貢獻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撥亂反正和大規(guī)模平反冤假錯案工作逐步展開,建國以來因歷次運動遭受迫害的干部紛紛走上各級領導崗位。
從“反右”運動到“文革”結束,持續(xù)了20 年,原來的年輕人早已進入中年,中年人也變成了老年人。面對著改革開放和四個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繁重使命,一方面,干部隊伍嚴重老化,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因無位子,年輕干部又上不來。
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是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為解決干部系統(tǒng)吐故納新、新老交替而創(chuàng)造的一個過渡性的組織形式。
鄧小平最早提出設顧問是從軍隊開始的。
早在1975 年7 月14 日,鄧小平就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講了在軍隊設顧問組的問題。他指出:“設顧問是一個新事物,是我們軍隊現(xiàn)在狀況下提出的一個好辦法。設顧問,第一關是誰當顧問,第二關是當了顧問怎么辦?”“顧問組的組長,不參加黨委,可以列席黨委會,好同顧問組通氣。其他待遇不變,但是配汽車、秘書要變一變?!薄邦檰栆灿袡?,就是建議權。顧問要會當,要超脫。不然,遇事都過問,同級黨委吃不消。設了顧問,究竟會有什么問題,等搞年把子再來總結經驗?!?br/> 當時,鄧小平提的顧問制度并未完全行得通,雖然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卻沒人愿意當顧問。后來,由于鄧小平再次被打倒,設顧問的事情便被擱置。
1977 年,鄧小平第三次出來工作后,在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后就著手解決組織路線問題。一次,鄧小平在中央黨政軍機關副部長以上干部會議上講道:“現(xiàn)在我們搞四個現(xiàn)代化,急需培養(yǎng)、選拔一大批合格的人才。這是一個新課題,也是對老同志和高級干部提出的一個責任,就是要認真選好接班人。老干部現(xiàn)在大體上都是60 歲左右的人了,60 歲出頭的恐怕還占多數,精力畢竟不夠了,不然為什么有些同志在家里辦公呢?為什么不能在辦公室頂8 小時呢?我們在座的同志中能在辦公室蹲8 小時的確實有,是不是占一半,我懷疑。我們老同志的經驗是豐富的,但是在精力這個問題上應該有自知之明。就以我來說,精力就比過去差得多了,一天上午、下午安排兩場活動還可以,晚上還安排就感到不行了。這是自然規(guī)律,沒有辦法。”
鄧小平接著說:“粉碎‘四人幫’以來,我們把老同志都陸續(xù)請回來了,并且大體上恢復了原來的或者相當于原來的職務。這樣,我們的干部就多起來了。把老同志請回來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正確的?,F(xiàn)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缺少一批年富力強、有專業(yè)知識的干部。而沒有這樣一批干部,四個現(xiàn)代化就搞不起來。我們老同志要清醒地看到,選拔接班人這件事情不能拖。否則,搞四個現(xiàn)代化就會變成一句空話?!?br/> 鄧小平清醒地看到顧問制度只是一個出路,要真正解決問題不能只靠顧問制度,重要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
從1980 年起,鄧小平即開始做退休的準備工作。1980 年8 月,中央政治局召開了擴大會議,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講話中透露:“中央正在考慮再設立一個顧問委員會(名稱還可以考慮),連同中央委員會,都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這樣就可以讓大批原來在中央和國務院工作的老同志,充分利用他們的經驗,發(fā)揮他們的指導、監(jiān)督和顧問的作用。同時,也便于使中央和國務院的日常工作更加精干,逐步實現(xiàn)年輕化。”
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講話中指出:“黨和國家現(xiàn)行的一些具體制度中,還存在不少的弊端,主要是官僚主義現(xiàn)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xiàn)象,家長制現(xiàn)象,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xiàn)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xiàn)象。只有對這些弊端進行有計劃、有步驟而又堅決徹底的改革,人民才會信任我們的領導,才會信任黨和社會主義?!?br/> 1981 年,華國鋒辭職時,黨內外一致要求鄧小平出任黨中央主席,甚至連一些外國領導人也通過各種渠道表達了此種愿望。鄧小平力排眾議,推薦年輕的同志主持黨和國家領導工作。7 月2 日,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的帷幕剛落下沒幾天,鄧小平便又在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書記座談會上提到設顧問委員會以容納一些老同志的設想,并說:“這是為后事著想。”
1982 年1 月13 日,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談到要老同志讓路,讓中青年干部上來接班的問題時,把它比喻為“一場革命”,并疾呼:這場“革命”不搞,讓老人、病人擋住比較年輕、有干勁、有能力的人的路,不只是四個現(xiàn)代化沒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到亡黨亡國的問題,可能要亡黨亡國。
真正考慮成熟并下定決心設立顧問委員會是在黨的十二大召開前夕。1982年2 月18 日,鄧小平在會見柬埔寨的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時說,干部老化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了。
1982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決定》,決定廢除實際存在的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
12月,中共十二大通過的新黨章,以“黨的根本大法”的形式明文規(guī)定:“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無論是由民主選舉產生的,或是由領導機關任命的,他們的職務都不是終身的,都可以變動或解除。年齡和健康狀況不適宜于繼續(xù)擔任工作的干部,應當按照國家的規(guī)定,或者離職休養(yǎng),或者退休。”同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對國家領導人和各級領導機構人員的任期做了明確規(guī)定。至此,退休制度被確立為黨和國家干部人事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
三、鄧小平說:“退就要真退,這次就要百分之百地退下來。我今后不再代表集體、黨和國家領導人見客人,要體現(xiàn)真正退休?!?br/>
《中共中央關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決定》中明確規(guī)定:老干部離休退休年齡的界限,考慮到當前干部的實際狀況和接替條件,應當規(guī)定:擔任中央、國家機關部長、副部長,省、市、自治區(qū)黨委第一書記、書記、省政府省長、副省長,以及省、市、自治區(qū)紀律檢查委員會和法院、檢察院主要負責干部的,正職一般不超過65歲,副職一般不超過60歲。擔任司局長一級的干部,一般不超過60歲。當然,個別未到離休退休年齡,但因身體不好,難以堅持正常工作的,經過組織批準,可以提前離休退休。另一方面,個別雖已達到離休退休年齡,但因工作確實需要,身體又可堅持正常工作的,經過組織批準,也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暫不離休退休,繼續(xù)擔任領導職務。
這個任職年齡的規(guī)定,就打破了領導職務實際存在的“終身制”,為實現(xiàn)干部的年輕化、知識化奠定了人事管理的制度基礎。領導干部任期制和限任制,為國家政治權力穩(wěn)定的代際轉移奠定了基礎,有利于從根本上保障黨和國家政治生活正常進行和健康發(fā)展,保持領導機構的生機與活力。
1982年9 月6 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了新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在新黨章的第三章第22 條里明確了中顧委的組成原則和職能作用:黨的中央顧問委員會是中央委員會政治上的助手和參謀。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出任過渡形式的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會上,鄧小平說:中央顧問委員會是個新東西,是根據中國共產黨實際成立的,是解決我們這個老黨、老人實現(xiàn)新舊交替的一種組織形式。目的是使中央委員會年輕化,同時讓老同志退出一線后繼續(xù)發(fā)揮一定的作用,顧問委員會就是這樣一個組織。
1985 年,美國前務卿亨利·基辛格博士訪華。當基辛格走進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時,精神矍鑠的鄧小平身著深灰色中山裝,面帶笑容地迎上前去同他熱情握手。鄧小平對基辛格說:“博士,你好。咱們是朋友之間的見面。你大概知道我已經退下來了。中國需要建立一個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的制度,中國現(xiàn)在很穩(wěn)定,我也放心?!?br/> 基辛格說:“你看起來精神很好,今后你在中國的發(fā)展中仍會發(fā)揮巨大的作用,正像你在過去所起的作用一樣。你是中國改革的總設計師?!编囆∑秸f:“我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在需要的時候,我還要盡一個普通公民和黨員的義務。你現(xiàn)在不當國務卿了,不也還在為國際事務奔忙嗎?”
1987 年黨的十三大召開前,鄧小平、陳云、李先念等人共同約定“一齊退下來,而且是一退到底。即退出中央委員會,不再擔任任何職務。彭真、鄧穎超、徐向前、聶榮臻也要求‘全退’”。后來,經過中央政治局反復討論,并征求多方意見,決定鄧小平、陳云、李先念3 人“半退”,即退出黨的中央委員會,但仍擔任一定職務。
鄧小平擔任中央軍委主席,陳云擔任中顧委主任,李先念擔任全國政協(xié)主席;彭真、鄧穎超、徐向前、聶榮臻“全退”,即退出黨的中央委員會,不再擔任任何職務。在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在三老“半退”、四老“全退”的帶動下,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區(qū)又有一批老干部退出第一線的領導崗位,增選為中顧委委員和各省、市、自治區(qū)的顧問委員會委員,一批年輕干部走上了一線領導崗位。
1989 年6 月,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在京召開。全會選舉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增選了中央政治局常委,這標志著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建立。
1989年9月4日,鄧小平把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澤民、楊尚昆、李鵬、喬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環(huán)等人請到家中,商量他退休的具體事宜。
鄧小平在家里對江澤民等幾位中央領導說:“退休是定了,退了很有益處。”鄧小平耐心地解釋:“如果不退休,在工作崗位上去世,世界會引起什么反響很難講。如果我退休了,確實不做事,人又還在,就還能起一點作用?!?br/> 鄧小平在同中央幾位負責同志作政治交代時講了一番話。他說:“我過去多次講,可能我最后的作用是帶頭建立退休制度。我已經慢慢練習如何過退休生活,工作了幾十年,完全脫離總有個過程。下次黨代表大會不搞顧問委員會了,還是搞退休制度。我退休的時間是不是就確定在五中全會。猶豫了這么幾年了,已經耽誤了。人老有老的長處,也有老的弱點。人一老,不知哪一天腦筋就不行了,體力到一定程度也要衰退。自然規(guī)律是不可改變的,領導層更新也是不斷的。退休成為一種制度,領導層變更、調動也就比較容易?!?br/> 鄧小平與新一代黨的領導人座談時,真誠地提出,“我不希望在新的政治局、新的常委會產生以后再宣布我起一個什么樣的作用?,F(xiàn)在看來,我的分量太重,對黨和國家不利。我多年來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一個國家的命運建立在一兩個人的聲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險的?!?br/> 對于退休的方式,鄧小平說:“來個干凈、利落、樸素的方式,就是中央批準我的請求,說幾句話?!彼灰坏乜粗鴰孜恢醒胴撠熗荆\懇地囑咐:“我的退休方式要簡化,死后喪事也要簡化,拜托你們了?!?br/> 對于退休時的職務交代。鄧小平說:“軍委要有個主席,首先要確定黨的軍委主席,同時也要確定國家軍委主席?!彼又亓苏Z氣,一字一句地說:“我提議江澤民同志當軍委主席?!蓖惶?,鄧小平鄭重地向政治局呈上了請求退休的報告,要求實現(xiàn)“全退”。鄧小平終于說服了中央常委。政治局決定,將鄧小平退休問題提交十三屆五中全會討論。
1989 年11 月9 日,鄧小平辦公室主任王瑞林來到鄧小平身邊,向他講述了正在召開的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的情況,重點匯報了全會關于他退休問題的討論情況。通過匯報,鄧小平得知許多同志對自己懇求退休表示理解,這使他很高興,如釋重負地說:“總之,這件事情可以完成了!”
1989年11月,十三屆五中全會通過表決,接受了鄧小平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的請求。消息傳來,一直在家等候的鄧小平如釋重負,即刻驅車前往會場。在休息廳,江澤民趨前一步,激動地握住鄧小平的手,建議第三代領導人以及在場的楊尚昆等老一輩革命家一起合影留念。在會議大廳,鄧小平同中央3 個委員會的委員以及列席會議的代表親切會見。掌聲中,鄧小平激動地說:感謝同志們對我的理解和支持,全會接受我的退休請求。衷心感謝全會,衷心感謝同志們。
1989年11 月13 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正式會見了最后一批外賓。站在屏風旁邊的鄧小平,容光煥發(fā),同來訪的日中經濟協(xié)會訪華團的日本客人一一握手。當著幾十位日本客人、幾十位中外記者,鄧小平向他們、也向全中國、向全世界宣布:“日中經濟協(xié)會代表團將是我會見的最后一個正式的代表團,我想利用這個機會,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別。”
他說:“退就要真退,這次就要百分之百地退下來。我今后不再代表集體、黨和國家領導人見客人,要體現(xiàn)真正退休?!彼又f:“今后有些朋友來中國,可能不見不禮貌。我可以去客人住地拜訪,談友誼,談非政治性的事情。要讓黨、政、軍領導放手工作,我不插手。這對他們的成長和工作很有必要?!?br/> 在談到新的中央領導集體時。鄧小平說:“江澤民同志是一個很有本領的人。作為知識分子,他比我知識多,當然經驗比我差一些,但經驗是可以鍛煉出來的。他今年63 歲,有這個領導班子我很放心?!苯又终劦搅酥卫碚D和發(fā)展中日友好關系問題。
1992年視察中國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fā)表重要談話,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基本經驗,從理論上回答了一些重大問題。以這次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為標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997年召開的中共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括為鄧小平理論,指出這一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階段,并在黨章中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