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一代大儒程頤與有“布衣宰相”之稱的范堯夫素有交往。
有一天,程頤閑來無事,來到范府小坐,那時范堯夫剛剛卸下宰相之職。說起當年當宰相的事時,范堯夫的神情似乎甚是懷念,程頤則不以為然,知識分子愛較真的脾氣又犯了,責怪他說:“您任宰相時,有許多地方做得不好,難道您現(xiàn)在不覺得慚愧嗎?”
范堯夫一聽,馬上臉色嚴肅起來,謙恭地說:“請您指教?!?br/> 程頤說:“在您任宰相的第二年,蘇州一帶有暴民搶掠官府糧倉,您應當在皇帝面前據(jù)理直言才對,可您當時什么也沒說,由于您的閉口不言,致使許多無辜的百姓遭到懲罰,這是您的罪過??!”
范堯夫連忙道歉說:“是啊!這是我做宰相不作為的過錯,您批評得對!”
程頤又指出他許多不是,然后告辭走了。事后他經(jīng)常在別人面前說范堯夫的過失,說他并非當宰相的料,有人把這些告訴范堯夫,范堯夫只是笑笑,不作任何辯解。有一天,皇帝有事召見程頤,程頤大談了一通治國安邦之策,皇帝聽了贊嘆不已,感慨地說:“你大有當年范相的風范?!?br/> 把自己與范堯夫相比,程頤對皇帝的稱贊頗不以為然,忍不住提出質(zhì)疑說:“范堯夫曾向皇帝進諫許多忠言良策嗎?”
皇帝命人抬過一個箱子,里邊全是范堯夫當年的奏折。程頤打開觀看,見他當初指責的那些事,范堯夫早已說過了,只是由于某種原因,施行得不夠好罷了。
程頤紅了臉,第二天便登門給范堯夫道歉,范堯夫哈哈一笑:“不知者不罪,您不必這樣?!?br/> 明明被人誤解了,卻不肯出一言為自己辯護,范堯夫的確雅量非凡。難怪他雖然在才氣上遠不如父親范仲淹牛氣,但卻能后來居上,把官做到了宰相的高位。
范堯夫曾經(jīng)做過自我總結(jié):“吾生平所學,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之不盡。”什么是忠恕呢?他的解釋是:“用苛求別人的心來要求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弊龅搅诉@兩個字,人皆可為圣賢,何況區(qū)區(qū)宰相呢!
?。ㄌK文翔薦自《山西農(nóng)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