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3年8月5日,是我第一次覲見慈禧太后的日子。那天,我在美國公使館早早起身,因為從北京城內(nèi)到頤和園需要3個小時的路程,我們的覲見時間定在10點半,而開始為太后畫像的時間是11點,對此一點兒也不能遲延。這個月份、日期乃至?xí)r刻,都是在反復(fù)查詢歷書后才確定的,被認為是為慈禧太后首次畫像最吉利的時刻。
早晨7點,我們便坐上美國公使館衛(wèi)隊的輕便馬車出發(fā)了,同行的還有康格夫人和使館的翻譯。
外務(wù)部在頤和園大門的左面設(shè)有辦事處,我們在那里下了車,外務(wù)部的幾位官員帶著翻譯前來迎接。在接待室小憩片刻后,一名主管太監(jiān)又引領(lǐng)我們換上了紅色宮轎。每乘轎子由6人合抬,從御門左邊的側(cè)門進園,片刻便來到了天子神圣的宮區(qū),走進了慈禧太后所喜愛的頤和園。一切還來不及細看,我們便被抬著飛快地穿過幾個院落和花園,最后到了一處很大的四方形的院子中間。院內(nèi)擺滿了栽種著奇花異草的花盆,并生長著許多好看的灌木。轎夫落轎后,我們被太監(jiān)們簇擁著穿過庭院,邁進一座鑲著大塊玻璃、書有大幅紅色“壽”字的門。隨后,我們便踏進了中國皇太后的御殿!
一群公主、格格和宮女站在那迎候,其中還有裕庚夫人和她的兩個女兒(裕庚是前任中國駐法公使)。這兩個女孩子中英文俱佳,此時就站在公主身邊,為我們之間的交流充當翻譯。我曾與她們在巴黎相識,如今故友相逢,自然十分歡喜。她們似乎就是我的依靠,將在我與這個天方夜譚般的宮殿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我們到達御殿時是10點15分,很快太后就要到了。
我?guī)缀鯖]有察覺到太后的到來,引起我注意的只是大殿突然安靜下來了。我不由抬起頭來四處張望,看到一位充滿魅力的女人,臉上帶著燦爛的笑容,熱情地同康格夫人打招呼。這時裕庚的一個女兒附在我的耳邊,悄聲說道:“太后。”但即便如此,我仍然無法相信,這位看上去非常和善、年輕,而又帶著迷人笑容的女人,竟會是那個自1900年以來一直被人稱作殘忍的、不可一世的暴君,那個十分可怕的“老”太后!一位看上去帶有幾分稚氣的年輕男子,也與太后一同走進了大殿。他就是天子,當今的中國皇帝!
與康格夫人互相問候后,太后便把目光轉(zhuǎn)向了我。我趕忙趨步向前,她也略微挪動了一下身軀,并面帶微笑地伸出手來。我一下子被這迷人的微笑征服了,情不自禁地拉起她那秀美的手,放在唇邊吻了一下,而這一禮節(jié)并非事先規(guī)定,完全是情之所至。接著,太后又以優(yōu)雅的姿勢伸出手臂,向我介紹身邊的光緒皇帝。我向皇帝致禮時,太后一直在細細打量著我?;实蹘еY節(jié)性的微笑,向我略微躬身致意。同樣,在皇帝向我投來飛快的一瞥時,感到他也在仔細地觀察著我。稍事寒暄后,裕庚的女兒傳太后懿旨,請我把畫具拿進來,太后則去更衣,為畫像做準備。
太后離開后,我開始環(huán)視四周,想找一處適合畫像的地方。這座大殿本身十分寬敞,但是光線欠佳,因為窗子的上半部都用紙糊著,只有靠近玻璃門的一小塊地方還不錯。但對于畫大幅肖像而言,這塊地方卻顯得過于狹小。要使光線既能照到寶座上的太后,同時又能照到畫布,就不得不把畫架放得離太后很近,這對于畫大幅肖像來說是十分不利的。想到自己必須在這里畫,并且馬上就要開始動筆,我的心不由得收緊了。太后希望畫像的尺寸很大,而且曾有人向我透露,她并不理解畫前要先在小塊畫布上畫小樣,以及做其他的準備工作,如果不能直接在大畫布上開始畫像,她或許很難坐在那里讓我畫了。事實上,那天上午我已從外務(wù)部得知,太后只能給我兩次機會,所以我沒有選擇,一切都不能按照常規(guī)進行,必須在短時間內(nèi)決定怎樣開始工作。
我正在猶豫,太后回來了。她身穿明黃色絲綢長袍,上面繡著明快的紫藤圖案,密密麻麻地綴著珍珠。內(nèi)里襯著一件質(zhì)地柔軟的內(nèi)袍,顏色、長度與外袍相同。外袍右肩的紐扣上掛著18顆大珍珠,珠子之間以半透明的綠色玉片相隔。在同一顆紐扣上,還掛著一大顆刻有圖案的淡紅色寶石,下面的黃絲穗兒由兩顆碩大的梨形珍珠結(jié)住。肩臂處分別掛著淡藍色的繡花絲綢手絹,及帶有黑絲穗兒的香囊。頸上圍著大約兩英寸寬的淡藍色領(lǐng)圍,上面用金線繡著壽字紋樣并綴著數(shù)顆大珍珠。領(lǐng)圍的一頭兒折入肩部衣襟,另一頭則自然下垂。黑漆漆的頭發(fā)從中間分開,至鬢角處整齊地梳起,然后高高地盤在頭頂。手上戴著鐲子和戒指,兩只手的無名指和小指上都戴著護指,左手上的護指是碧玉的,右手上則是黃金的,上面都嵌著紅寶石和珍珠。因為她的指甲很長,戴護指當然是最好的保護方式。
這時的太后興致很高,她命太監(jiān)按照我確定的位置,將雙龍寶座安置妥當,然后便在上面落了座。雖然太后身高不足5英尺,但她所穿的滿族花盆鞋,鞋底厚度卻足有6英寸。為了使她坐下時膝蓋不會高于臀部,就要在寶座上加一個墊子,這樣就顯得比站著高大多了。太后先在寶座上擺了個習(xí)慣性的姿勢,然后對我說,如果不妥可以直言相告。而這時的我,主要在考慮人物、背景如何搭配,怎樣盡量突出特點,還來不及琢磨“繪畫對象”的姿勢。
這時,時間已經(jīng)接近11點!
畫像的第一筆相當重要。任何一位畫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就是站在空白畫布前,會因一時不知如何動筆而躊躇再三。因為那塊畫布可能會變成一幅杰作,充分展示畫家的想法和才華,也可能就此失敗而使自己的心血付之東流。而今,我置身在這陌生的環(huán)境中,這種猶豫更是遠遠超過以往。畫像能否順利完成,關(guān)鍵在此一筆。
我的手在顫抖,太后的眼光是難以琢磨的,那種似乎能夠看穿一切的犀利,讓我感到陣陣惶恐。就在這時,殿內(nèi)陳設(shè)的85座鐘表以不同的聲音開始報時了。吉時已到!我別無選擇地拿起手中的炭棒,在面前的畫布上,為偉大而權(quán)傾朝野的中國皇太后的第一幅畫像,落下了莊重的第一筆。公主、格格、宮女、職位較高的太監(jiān)等侍從,都屏住呼吸靜立在周圍,十分專注地看著我的一舉一動。在宮中凡是與太后有關(guān)的事情,都是神圣而隆重的。
在開始的一段時間里,殿內(nèi)85座鐘表發(fā)出的最微弱的滴答聲,在我耳中也像是大教堂里叮當作響的鐘聲;而我手中在畫布上移動的炭筆,也像是一把有力的鋸子在來來回回地拉動著。幸運的是,我的精力漸漸集中起來,除了面前的畫布和寶座上的描繪對象,已經(jīng)感覺不到別的事情存在。仿佛剛過不久,太后便通過翻譯轉(zhuǎn)告說:“今天畫像的時間已經(jīng)夠了,明天再接著畫吧。”隨后又補充道:卡爾女士一大早趕來,可能很累了,應(yīng)該休息一下,用些茶點了。說完便走下寶座,過來觀看我的畫稿。
我已大致勾勒出太后的輪廓和頭部的一些細節(jié)。她那鮮明的個性使我印象深刻,所以畫稿上的形象已與本人有幾分想像了。太后仔細看了一會兒,表示非常高興,并稱贊我是個天才的畫家。可是,我卻本能地感到,太后這些話主要是出于禮貌,而非她的真實感受。她只是希望我能夠放松一些。接著,她讓康格夫人和公主、格格們也過來看,并與她們一起評論。然后轉(zhuǎn)身過來對我說,她對畫像很有興趣,很想看著我把它畫完。隨后,太后認真地看著我的眼睛,接著問我是否愿意在宮里多住些日子,因為那樣她有空的時候就可以坐下來,讓我多畫幾次。
日子過得雖然十分愉快,但困擾我的問題卻不僅僅在于獨立作畫的時間。隨著畫像的進展,我發(fā)現(xiàn)自己又陷入與中國傳統(tǒng)畫像方法的不斷沖突之中。她們希望我在畫細節(jié)時不要出現(xiàn)陰影,如果這僅僅是太后的個人想法,事情或許還容易解決。因為她很有藝術(shù)眼光,人又比較開通,最后總會給我更多的創(chuàng)作自由。可是,她也不能違背傳統(tǒng),圣像容不得半點兒發(fā)揮和想象,即便是陳規(guī)也必須嚴格遵守。
我有幸進入皇宮為太后畫像,機會當然十分難得,同時也被堅如鋼鐵的中國傳統(tǒng)緊緊束縛!既不能選擇畫像背景中的附屬物,也無法根據(jù)構(gòu)圖需要安排這些物品,而只能亦步亦趨,在所有細節(jié)上都遵循中國幾百年不變的傳統(tǒng)和規(guī)矩。畫面上不能應(yīng)用透視法,所有部分都要畫得均勻,沒有陰影,油畫應(yīng)有的凹凸和生動效果得不到任何體現(xiàn)。我只能按照中國傳統(tǒng)來表現(xiàn)太后非凡的性格,即使將其平庸化也必須這樣做。想到這些,我失去了當初熾熱的激情,內(nèi)心充滿了煩惱和抵觸情緒,好不容易才安下心來,硬著頭皮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不過,太后不僅對我的沮喪毫不知情,而且對畫像的進度似乎十分滿意。一天,太后問我是否愿意請康格夫人進宮看看畫像,我當然回答說愿意。于是,外務(wù)部便向康格夫人正式發(fā)出了邀請。
太后讓我在畫像的寶座間里與康格夫人會面,所以她來的那天我不能正常作畫。我滿心希望能在御殿內(nèi)那處唯一光線充足的地方,向康格夫人展示畫像,但令人失望的是她卻被邀請到了一個小房間,就是我離開頤和園及每天工作結(jié)束后保存畫像的那間屋子。我們進去時,主管太監(jiān)已恭敬地掀開蒙在畫像上的黃綢子,把它平掛在墻上。光線極差且有討厭的反光,室內(nèi)空間又很小,人在里面顯得十分擁擠,康格夫人根本無法看清像的全貌。但由于上半部分的光線還算不錯,所以康格夫人夸贊說畫得逼真,尤其是眼部表情很有神采。評論也只能如此而已。
畫像中的太后端坐在一張廣式雕刻的寶座上,人物大小與真人一樣。太后一手持花,一手放在明黃色的墊子上,一只白色小山羊皮底、綴著珠寶的繡鞋踩在寶座前的龍紋腳踏上。面部展現(xiàn)出3/4,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在與看畫者對視。畫面上還有一個花架,立在寶座的右后側(cè),上面放著太后喜愛的蘭花,畫法與人物一樣沒有任何陰影。畫布尺寸為4英尺寬,6英尺高,上面沒有畫出能夠表明太后身份的標志物,但她的明黃色御用服裝多少可以彌補這一缺憾。
這是一幅按中國傳統(tǒng)繪制的肖像,而我則夢想能畫一幅太后坐姿挺直、形象如佛的畫像:她端坐在古老的寶座上,手臂豐滿,手形優(yōu)美,面部表情優(yōu)雅且?guī)в袔追謬绤?。我夸大了太后嬌小的身材,讓她坐在舉行盛典時使用的大型寶座上,以表現(xiàn)其個性獨有的魅力。寶座左側(cè)有一只宮內(nèi)使用的大火盆,藍色的火焰在跳動,火光映照著她身上漂亮的珠寶和服飾。從精美的香爐中飄散的縷縷青煙,使整個畫像籠罩在柔和的淡藍色煙霧之中。畫的底部,太后腳下是翻騰的雙龍。這位杰出女性有著深不可測的眼神,里面閃動著讓人捉摸不透的迷團。這種眼神有著近乎殘酷的穿透性,使她可以洞察周圍一切。在暗淡的背景之中,她的臉部顯得比較明亮,我想將其個性中所有強有力的東西,都在那張很有特點的臉上刻畫出來。
果能如此,那么畫中的太后及其周圍景物所表現(xiàn)的主題,即便是最缺乏想象力的畫家也能感悟。然面,我卻必須遵從中國傳統(tǒng)技法,對此自然感到有些灰心。
不過,對于太后的了解越多,對她本人的研究就越讓我感到欣慰,她的個性也不斷在我面前展現(xiàn)。太后可以主宰宮里所有的人和事,最引人注目的倒不是因為擁有最高權(quán)力,而是她的人格魅力,這種獨特的吸引力不會隨著地位而改變。她的笑容實在迷人,高興的時候舉朝歡快;而她不悅或蹙起眉頭時,整個朝廷都會戰(zhàn)戰(zhàn)兢兢。她的情緒,總會激起別人的共鳴?!?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