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燕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科 222000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僅次于子宮頸癌和子宮體癌而列居第三位。其主要治療方法是積極的手術治療,該類手術已在我院成功開展多年。2010年6月,我科收治了1例卵巢癌患者術后并發(fā)精神異常,經醫(yī)護人員精心治療及護理后康復出院,現(xiàn)報告如下。
患者,女,60歲,農民,無精神異常病史,亦無精神病家族史。因半年前出現(xiàn)肛門墜脹感,伴下腹墜痛,未治療,近2個月加重來我院就診。??茩z查:外陰發(fā)育正常,已婚已產型,陰道通暢,宮頸光滑,子宮大小正常,子宮右后方觸及一囊性包塊,大小約8cm,左附件區(qū)未見明顯異常。B超提示子宮后方實質性不均質低回聲包塊,右附件區(qū)囊性包塊,門診擬“盆腔包塊”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項檢查后,2010年6月3日09:00在全麻下行“全子宮+雙附件+大網膜+闌尾切除+盆腔淋巴結清掃術”。于13:00術后安返病房,刀口敷料包扎好,無滲血,留置尿管通暢,尿色清,腹腔引流管兩根通暢,引出少量血性液體,胃腸減壓暢,引出少許胃液,遵醫(yī)囑給予抗炎、止血、補液等治療。術后第1天 09:00,患者突然出現(xiàn)煩躁、幻視、胡言亂語、自行撕開傷口敷料,拔出胃管。遵醫(yī)囑09:30分別肌注安定10mg、苯巴比妥200mg患者癥狀無緩解,并謾罵醫(yī)生、護士及其親屬,并伸拳打人。11:00分別肌注氯丙嗪和異丙嗪各25mg癥狀仍未緩解。13:00給予氯丙嗪、異丙嗪、杜冷丁各50mg配成混合液取1/4量肌注后癥狀無緩解。13:30給予安定 10mg后,于5m in內入睡,次日02:00患者再次出現(xiàn)幻視、煩躁,給予氯丙嗪、異丙秦、杜冷丁各25mg肌注后入睡,至19:00神志清楚。直到10d后治愈出院,未再出現(xiàn)精神異?,F(xiàn)象。
2.1 心理因素 手術前后強烈應激反應,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術前對手術、麻醉的恐懼[1],術后不良刺激(如術后疼痛、尿管及胃管的刺激),對療效、費用的過度擔憂,惡性腫瘤患者常與死亡相聯(lián)系,均能引起極度緊張、失眠,持續(xù)一段時間后易產生精神障礙。
2.2 手術創(chuàng)傷 卵巢癌手術屬于婦科大型手術,手術時間比較長、創(chuàng)傷大,術后患者處于高度應激狀態(tài),易使患者出現(xiàn)精神障礙癥狀。研究表明[2],手術時間越長,術后出現(xiàn)精神障礙的發(fā)生率就越高。
2.3 藥物的影響 現(xiàn)已研究證實[3],極低的麻醉藥物殘余即可影響神經功能,多種麻醉藥物可使患者術后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精神癥狀。該患者術后應用靜脈鎮(zhèn)痛泵,泵內置入較多的芬太尼,持續(xù)長時間的使用,易引起阿片類藥物的蓄積,產生術后精神障礙。
2.4 年齡 隨年齡的增加,神經細胞衰亡較多,以及腦組織本身的退行性變,導致大腦功能及承受力降低。其生理機能減退,尤其是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使患者對手術打擊的應激反應能力下降,可能出現(xiàn)腦細胞能量代謝障礙,直接損傷神經細胞。故老年人(特別是高齡)是發(fā)生術后精神障礙的高危因素[4]。
2.5 病房環(huán)境因素 患者手術結束回病房,對監(jiān)護儀的儀器聲、報警聲、周圍患者的呻吟聲、周圍人員談話聲、走路聲等,使患者感到煩躁不安,降低其疼痛的耐受閾值,使患者產生較強的壓力感和焦慮感,會增加患者的緊張心理,還有各種管道對患者活動的限制,均對患者造成負面心理影響。
3.1 加強看護,注意安全,預防墜床 由于患者躁動不安,因此設專人護理,加強看護,加床擋預防墜床。該患者有攻擊行為和自傷可能,因此適當使用約束帶給予約束,防止自傷及拔除導管,保持輸液及各種管道通暢,維持各項治療及護理。
3.2 應用鎮(zhèn)靜藥物的觀察及護理 由于患者煩躁不安,用一般的鎮(zhèn)靜藥物安定、苯巴比妥等效果不佳,繼之反復應用冬眠合劑,用藥過多容易引起心臟和呼吸抑制、血壓降低,故密切觀察記錄呼吸、脈搏、血壓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血壓不能低于90/60mmH g(1mm Hg=0.133kPa),血氧飽和度不得低于90%,并備有人工通氣搶救設備。
3.3 護理人員的自我心理調適 由于患者的精神癥狀,見到醫(yī)護人員進入病房則大聲喊罵,進行治療護理操作時不合作,針對患者的這種情況,護士一定要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加強責任心,不要因患者的無端吵鬧而產生不良情緒。關心體貼患者,要注意與患者交談,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運用暗示療法,轉移患者注意力。護士在護理過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給患者以高質量的護理。
3.4 保證患者舒適安全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度適宜,安靜整潔,光線由日光燈管改為壁燈避免光線刺激;降低儀器的音量,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留親屬在身邊感受親情溫暖;醫(yī)護人員操作時動作熟練、輕穩(wěn),防止因操作不當引起的疼痛與不適;主動與患者交談,及時滿足患者生理、心理的需要。該患者在后期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對專護人員產生了親人般的依戀,給予了充分的信任,樹立了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夠輕松、安心地接受各項治療與護理。
4.1 加強疾病知識宣教 多數患者術前、術中出現(xiàn)的緊張、焦慮甚至恐懼的心理與疾病知識缺乏有關[5]。因此,醫(yī)護人員應向患者講解疾病的治療方式,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使其對醫(yī)療護理措施知情、同意,這樣才能取得患者的主動配合,減少或避免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該患者因患癌癥,家屬及醫(yī)務人員對其真實病情告知的不夠詳盡,術后因疼痛、多種管道刺激等痛苦超出了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從而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負擔。
4.2 加強醫(yī)患溝通 及時了解患者思想動態(tài),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以減輕和消除其焦慮與恐懼情緒。該患者在精神恢復正常后,告知家屬及醫(yī)務人員在手術室時,感到環(huán)境陌生,設備多,令人恐怖,熟悉的醫(yī)務人員及家人不在身邊,使患者感到孤立無援。術后回病房傷口疼痛,各種管道較多,使患者擔心病情轉歸與己不利,室內光線過強使患者無法休息。這些心理活動如果不通過交流是無法了解的。
4.3 實施人性化護理 改正醫(yī)療護理管理工作中不足之處。醫(yī)護人員在進行各項治療及護理時,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室內保持舒適、整潔、安靜、安全,并采用柔和的燈光與色彩,探視制度更符合患者的心理需求等。對患者的愛好與信仰予以尊重,對患者某些特殊習慣在不影響治療的前提下盡量予以保留。
4.4 早期發(fā)現(xiàn),積極處理 在治療中,如果患者出現(xiàn)精神障礙,在迅速排除腦內病變、電解質紊亂及一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后,應立即給予抗精神病藥物(氟哌啶醇、東莨菪堿、冬眠合劑),使患者盡快安靜下來,促其入睡。因為卵巢癌患者術后引流管較多,出現(xiàn)精神障礙后對治療極不配合,一旦胃管、腹腔引流管滑脫,不僅會對治療造成不利,而且也會增加患者本身的痛苦。
1 楊天德.重視手術麻醉后神經精神障礙〔J〕.重慶醫(yī)學,2007,36(16):1575.
2 李延紅.ICU環(huán)境對患者負面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7,12(5):496-497.
3 王春燕.全身麻醉術后對中老年病人認知功能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2,22(6):332-336.
4 廖丁丁,喻軍,程新生,等.老年腫瘤患者術后精神障礙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雜志,2006,13(7):1069-1070.
5 賈汝福.手術患者護理需求規(guī)律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0):790-791.
(編輯 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