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秀 于衛(wèi)中 劉巍峰 山東省萊州市人民醫(yī)院 261400
腮腺腫瘤臨床較少見,本文總結分析了40例經(jīng)臨床手術病理證實的腮腺腫瘤的超聲和CT檢查資料,以提高腮腺良惡性腫瘤的超聲和CT鑒別診斷水平。
本組40例腮腺腫瘤患者中,男18例,女22例,年齡17~71歲,平均年齡41歲。腮腺良性腫瘤25例,惡性腫瘤15例。主要使用Sequoia512彩色超聲診斷儀和GE螺旋CT。患者仰臥,頭轉向健側或側臥位患側向上,采用直接接觸掃查腮腺區(qū),發(fā)現(xiàn)病變后仔細觀察腫塊大小、內部回聲、后方回聲及側方回聲情況,觀察腫塊邊界、形態(tài)、包膜和周圍組織結構關系,有無腫大淋巴結。CT掃描為軸位平掃和增強掃描。
本組40例中腮腺良性腫瘤25例,超聲表現(xiàn)共同特點為:圓形或橢圓形腫塊,邊界清楚,可見完整的光滑包膜,其內部可見透聲性良好的無回聲區(qū)或均勻的低回聲區(qū),部分囊性腫瘤有細小分隔樣回聲,后方回聲增強或無變化。腮腺導管顯示清楚位置正常,頸部或腫塊周圍區(qū)域未見腫大淋巴結。CT表現(xiàn)為腮腺內邊界清楚光滑腫塊,增強后腫塊均勻強化,周圍組織受壓,頸部無腫大淋巴結。惡性腫瘤15例,超聲表現(xiàn)為腫瘤形態(tài)多不規(guī)則,邊界模糊不清,無明顯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腫塊內部回聲多不均勻,可為實性、囊實性混合結構,后方回聲呈不同程度衰減,腮腺導管顯示不清,腫塊可致附近血管變形移位或包繞侵犯,局部區(qū)域或頸深部淋巴結腫大。CT表現(xiàn)為邊界不清楚、密度不均勻多伴壞死腫塊,增強后腫塊不均勻強化,周圍組織受侵犯,頸部有腫大淋巴結。超聲定性診斷正確28例,占70%,CT定性診斷正確32例,占80%。
腮腺良性腫瘤的超聲表現(xiàn)共同特點多為圓形或橢圓形腫塊,邊界清楚,可見完整的光滑包膜,其內部可見透聲性良好的無回聲區(qū)或均勻的低回聲區(qū),部分囊性腫瘤有細小分隔樣回聲,后方回聲增強或無變化。腮腺導管顯示清楚,位置正常,頸部或腫塊周圍區(qū)域未見腫大淋巴結;CT表現(xiàn)為腮腺內邊界清楚光滑腫塊,增強后腫塊均勻強化,周圍組織受壓,頸部無腫大淋巴結。腮腺惡性腫瘤以癌多見,肉瘤罕見。癌中又以表皮樣黏液癌居首位,其次是惡性混合瘤、各型腺癌及腺泡細胞癌。共同特點是腫瘤邊界不清,突破腮腺的包膜,浸潤周圍組織、皮膚,并頸部淋巴結轉移[1]。超聲顯示腫瘤形態(tài)多不規(guī)則,邊界模糊不清,無明顯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腫塊內部回聲多不均勻,可為實性、囊實性混合結構,后方回聲呈不同程度衰減,腮腺導管顯示不清,腫塊可致附近血管變形移位或包繞侵犯,局部區(qū)域或頸深部淋巴結腫大;CT表現(xiàn)為邊界不清楚、密度不均勻腫塊,多伴壞死,增強后腫塊不均勻強化,周圍組織受侵犯,頸部有腫大淋巴結。
超聲檢查具有安全、簡便、便宜的特點,對腮腺腫塊的觀察顯示較為直接,對腫塊大小、形態(tài)、內部結構顯示較清楚,易多次重復檢查,是腮腺腫塊定性診斷的常規(guī)影像學檢查方法。CT檢查圖像分辨率更高且無偽影,可有效提高腮腺腫瘤的定性診斷正確率。腮腺腫塊外有無侵犯和頸部淋巴結腫大是決定能否手術切除的關鍵。
[1]楊智云,許達生,主編.五官及頸面部腫瘤臨床CT診斷〔M〕.廣州: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