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海 邢湘臣/文
重讀『名蔬良藥話茭白』有感
上 海 邢湘臣/文
《烹調(diào)知識》(2009.11)號刊出“名蔬良藥話茭白”一文,之中介紹了茭白的十種食療方,頗受啟迪,今借貴刊一角,作一補述,讓讀者更深刻認識茭白的食療作用。
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屬禾木科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古稱菰、菰首、菰手、茭草、蔣草、雕胡,別名茭筍、菰筍、茭瓜、蒿巴,菰耳菜,茭白子等。茭白原產(chǎn)我國,秦漢時已作蔬菜食用,主要產(chǎn)于江南。
茭白是由于黑粉菌的寄生,分泌吲哚乙酸類刺激素,刺激其嫩莖,形成肥大的肉質(zhì)莖,即為茭白的食用部分。
茭白質(zhì)地柔嫩,味美適口,營養(yǎng)豐富,含有糖類4%,蛋白質(zhì)1.5%以及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深受民眾青睞。將茭白切成絲、片、丁、塊,經(jīng)涼拌、燒燴、蒸燉、湯類,做成各色菜肴,千姿百態(tài),各具特色。
古時,對茭白評價很高,如《西湖夢尋》記及:“法相寺前茭白筍,其嫩如玉,其香如蘭,入口甘芳,天下無比”。明代詩人許景遷《吟茭》詩曰:“江河若假秋風便,好于松江鱸魚伴素鷹”。相傳,古代把茭白、莼菜、松江鱸魚譽為江南:“三大名菜”。
不僅如此,茭白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利大小便、通乳、催乳等功效。
1.茭白炒蛋
原料:茭白250 g,雞蛋3只。
制法:茭白去殼,切成長3 cm,寬0.2 cm的絲,雞蛋打入碗內(nèi),加鹽、味精、打勻。
先將茭白放入熱油鍋中煸炒幾下,加少許鹽和湯汁,煮至湯干。另將雞蛋放入四成熱的油鍋中,再放入茭白一起炒熟,淋上明油。
功效:益精補氣,潤肺利咽。
2、茭白炒肉絲
原料:茭白250 g,豬里脊肉250 g,雞蛋1只。
制法:茭白去殼,切成細絲;豬肉亦切成絲,加鹽、料酒、雞蛋清、淀粉、抓勻,放入油鍋內(nèi)劃散。
另將茭白入油鍋煸炒,加料酒、醬油、白糖、味精等,炒勻,放入肉絲炒熟入味,用濕淀粉勾芡。
功效:生津液、潤胃腸。
3、蝦籽茭白
原料:茭白500 g,蝦籽10 g,水發(fā)香菇15 g。
制法:茭白去殼,切成3 cm長的段,再順切成手指粗的條,入開水中汆透。香菇亦切條。
油鍋煸香花椒、蔥段、姜片,放入茭白、香菇翻炒,加醬油、鹽、白糖、味精和蝦籽、鮮湯(100 ml),燒至汁濃稠時,用濕淀粉勾芡。
功效:補腎壯陽,開胃化痰。
4、茄汁茭白
原料:茭白500 g,番茄醬50 g,白糖15 g。
制法:茭白去殼,切成4.5 cm長的筷條形,入油鍋,炸至外皮收縮,呈淡黃色時撈出,瀝油。另將番茄醬入油鍋煸炒,隨即放入茭白,炒成紅色,加鮮湯(250 ml),白糖、味精、料酒、姜片,用文火煮至鹵汁稠濃。
功效:生津止渴、涼血平肝。
5、蔥油茭白絲
原料:茭白500 g,大蔥絲50 g,姜絲15 g。
制法:茭白去殼,切細絲,入開水汆一下。另將大蔥絲、姜絲放在一起,撒上白胡椒粉。另鍋內(nèi)放麻油,燒至八成熱,澆在大蔥絲、姜絲上,加鹽、味精和少許水拌勻,再放入茭白絲拌之入味。
功效:散寒通陽、解毒散凝。
6、油燜茭白
原料:凈茭白300 g,白糖10 g。
制法:茭白切成長4.5 cm、寬0.5 cm的長條塊,入油鍋炸1 min,撈出瀝油。再放入炒鍋,加白糖、醬油、味精、鹽及少許水,煮1-2 min,淋上麻油。
功效:除煩止渴、催乳降壓、通利二便。
7、茭白豬爪湯
原料:茭白100 g,豬爪500 g,通草20 g。
制法:茭白去殼,切??;豬爪剁成塊,放入高壓鍋內(nèi),加適量水,燜煨25 min,再放入茭白、通草和調(diào)料,文火煮3 min,出香味即可。
功效:通經(jīng)發(fā)乳。
茭白性寒,味甘;入肝、脾經(jīng)。具有除煩止渴,消熱解毒,催乳降壓、通利二便的功效。主治煩熱、黃疸、痢疾、目赤、風瘡、乳汁不下等癥。
1、催乳:茭白50 g,通草15 g,豬爪適量,煮食之。
或茭白 30~60 g,草棉子30 g,豬蹄 1只,煮爛吃肉飲湯,一次服完,連服3 d。
2、熱病煩渴,小便不利:茭白、黃芽菜各250 g,切碎同煮湯,加調(diào)料,吃菜飲湯。
3、高血壓、大便秘結(jié):茭白30~60 g,芹菜30 g,水煮服。
4、飲酒過量:茭白、鯽魚各 500 g,芹菜 30 g,水煎服。
5、酒糟鼻:生茭白搗爛,每晚敷于患處,翌日洗去;另每日用茭白30~60 g,水煎服。
6、小兒赤腰丹:茭白燒存性,研末,抹于患處,或用麻油調(diào)敷。
7、目赤腫痛:茭白數(shù)只,蒸熟,拌醬麻油。連服數(sh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