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珩
高速公路看不到盡頭,車上放著聽膩了的音樂,倦意浸入大腦,百無聊賴地斜倚在靠背上玩弄著一個半滿的礦泉水瓶,靠著沖過車窗打在臉上的新鮮空氣維持著半夢半醒的狀態(tài)。
窗外的世界變得越來越荒蕪,兩座孤零零的烽火臺矗立在遠處荒漠中微隆的土坡上。年代無可考,卻必定久遠。車很快,烽火臺被甩在了身后。一車無語。
一個路標從路旁一閃而過:喊叫水。地名。喊著叫著只有這么點水……
喊叫水,喊叫水……我反復地囁嚅著這幾個字,一幅畫面在眼前若隱若現(xiàn):烈日當空,西北風玩弄著黃沙,小小的村莊里,灰頭土臉的村民陸續(xù)走出家門,聚集在村口,準備求雨。他們的祖先在荒漠中找到了這一片曾是綠洲的地方定居下來。時過境遷,綠洲不再,這里的人們卻再也沒有離開的勇氣,直到留在這里成為了習慣——甚至當小小的湖泊漸漸干涸。但畢竟還是離不開水啊,于是族長開始組織求雨,全村人敲鑼打鼓,又唱又跳,喊著,叫著,一路走一路還不時停下跪拜蒼天。就這樣時不時出去游行,走到很遠,直到看見烽火臺才回頭,一次兩次三次……一天兩天三天……水窖里留下的水已經(jīng)不多了,還得去求雨。小孩子沖著水窖發(fā)呆,沖著又喊又叫的大人們發(fā)呆。老人們則凝望著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