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天山
我們不止一次地仰望星空、仰望高山,但是我們仰望過自己的父親嗎?我總覺得父親就是我心中永恒的星空,就是我景仰的高山。
父親去世的那一年,我18歲。從1歲到18歲,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從上小學到讀高中,我是在仰望著父親黝黑而偶有笑容的面孔,是在仰望著父親忙碌的身影中長大的。我出生在呂梁山南端,鄉(xiāng)寧縣關(guān)王廟鄉(xiāng)的一個小山村。綿綿不斷的大山包圍了我們的村莊。那時全村人仍過著“人飲泉中水、牛耕山上田”的生活。從小我在山下,看慣了父親在山上放羊砍柴、開墾田地的匆忙身影。我們家有一棵核桃樹,樹圍在五尺左右,樹高近20米,樹冠很大。村里許多年輕人都“望樹興嘆”,不敢攀爬,每到核桃成熟的時候,總是父親攀援在樹上,手揮2米多長的木桿子打核桃。我在樹下,看著父親打核桃的矯健身影。我們家當年有兩孔石窯,人住一孔,牛住一孔。沒有院墻,更沒有大門。院里養(yǎng)著豬,喂著雞,可謂人畜和諧的“美麗家園”。我在院子中,看慣了父親站在房頂遠眺的從容身影。
我最后一次仰望父親,是1983年10月的一天,當時我正在鄉(xiāng)寧縣第一中學高中復習班讀書,在為實現(xiàn)我的大學夢而日夜苦讀。突然父親捎信讓我回家。遵從父命,我急急忙忙向班主任老師請了假。當我步行40里山路,走到嶺西大隊王家凹村附近,走進父親正在為武家河大隊創(chuàng)辦村級煤礦的工地,走進父親臨時休息的那間石砌的小房子,我看到父親蹲在爐火臺上,嘴里叼著煙斗,面沉似水,一臉的嚴肅。我站在爐火旁邊,仰視著蹲在爐火臺上的父親,等待父親發(fā)話。父親沉思片刻,俯視著我說:“娃,我供不起你上學了,你驗兵去吧!”說著說著,父親的眼淚奪眶而出,順著臉上的皺紋流到腮邊。那一刻,我注視著父親的臉,看著掛在父親臉上的兩行眼淚,知道父親傷心極了。這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剛強的父親掉眼淚。我知道,那兩行眼淚是父親從心底流淌出來的,是想讓兒子實現(xiàn)大學夢而不能所流出來的傷心、無奈的淚水,更是父親長期積攢在內(nèi)心的對兒子充滿期望和關(guān)愛的淚水。那幾年,家里太困難了,父親咬牙供我讀高中、上復習班,做夢都想讓我考上大學。如果有一點奈何,父親是斷然不會讓我放棄讀書的。我的心顫抖著,雙手上前緊緊扶住他。我怕我的父親過于傷心,連忙安慰,謊稱自己早想當兵。接著,哥哥便領(lǐng)我去鄉(xiāng)政府報名參軍。在縣人民醫(yī)院體檢時,我因視力不好被淘汰。當兵不成,我只好又回到學校,繼續(xù)高考復習,但心里已多了一層負擔。過了一個月,哥哥捎話讓我趕快回家,說父親病重。當我匆忙趕回家中,父親已經(jīng)去世。聽哥哥講,父親在創(chuàng)辦武家河煤礦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生產(chǎn)的煤賣不了,僅有的七八個工人的工資也發(fā)不了。父親心急如焚,一連好幾天沒有合眼,東湊西借,又急又累,病倒了。是哥哥和我大姑姑家的兒子,一同把父親用平車送到鄰近的尉莊鄉(xiāng)衛(wèi)生院,找到名望較高的王大夫。王大夫仔細地給我父親把脈、聽診之后,開了些藥,說還是回家去養(yǎng)吧。誰也料想不到,從衛(wèi)生院回到家的第二天早晨,父親吃完藥,精神稍好些,到院子中掃院時,不小心摔了一下,便撒手人寰。我傷心至極,悲痛不已,好些天跪拜在父親的靈前,一邊哭,一邊默默地在內(nèi)心里向父親呼喊;“爸爸??!兒子多想考個大學讓您看看呀!您怎么就急急忙忙走了呀!”就這樣,年僅62歲的父親沒能等到我上大學的那天,帶著深深的遺憾走了。在我上山西師范大學期間,常常想起父親,一個人背地里偷偷掉眼淚。
到現(xiàn)在,父親的身影,不時地在我記憶中顯現(xiàn),使我由思念父親,進而思考父親,心目中更加仰望父親。在潛意識里,我一次次地將做了父親的我和我的父親作對比,倍感汗顏,在羞愧中多了幾分清醒,在思念中多了幾分崇敬,深切地感到父親身上有許多值得我輩及后人仰望的地方。
父親的孝行,讓人仰望。小時候村里一些大人常在我面前講:“你父親真是個孝子。”給我印象深刻的是父親對奶奶的飲食起居特別用心。我奶奶生有四子二女,四個兒子名字中都帶有虎字。老大孟虎,父親排行老二,取名良虎,老三根虎,老四銀虎。他們兄弟四人,個個體格壯實、性情剛烈,可說是我們那個山村里的一群“老虎”。奶奶可謂“虎媽”,但性情柔順。我的父親、我的“虎爸爸”,時時處處依著奶奶,聽話、溫順。爺爺去世后,奶奶一個人住在四叔家的一孔小窯洞里。父親為了使奶奶活得心氣順、活得有精神,過段時間總要給奶奶買些好吃的,每天再忙都要和奶奶說會話,在精神上孝敬奶奶。如今我輩重視物孝多,傾注精神少,致使孝心物化。其實孝行一刻也離不開心靈的交流和精神的安慰。父親的孝行,對我們后輩人影響很深。姐姐出嫁后,每當我聽到別人夸獎姐姐孝敬公婆的話,心里總是美滋滋的,臉上感到很光彩。父親在世時,每年清明,引領(lǐng)家族男人上墳祭祖,心態(tài)虔誠,行止敬重。每到一個墳頭,父親都要添一抔土,都要給我們講一講上輩人的業(yè)績?,F(xiàn)在想來,父親不僅表達的是他孝敬感恩的心,更多的是希望我輩及后人在精神上傳承家風和孝道。在我爺爺?shù)臓敔數(shù)母赣H墳地上,立有一座清光緒三十三年間建造的碑樓。碑樓上刻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深恩堪裕后;下聯(lián):至孝在尊親;橫批:追遠。我想這肯定是影響了父親一生的孝文化。
父親的教行,讓人仰望。在日常生活中,父親教我寫春聯(lián)。從小學三年級起,每逢過年,父親都要我給家里寫春聯(lián)。初時我總怕寫不好,父親卻不斷地鼓勵我寫。上了初中之后,村里人大都讓我寫春聯(lián),這時父親怕我驕傲,嘴里嘮叨著,總嫌我寫得不好。書家云:練字練心,立字立人。父親用心良苦。父親教我做事明理。記得有一年春天種玉米,父親在前面犁地,母親在中間撒種子,我和哥哥在后面施糞。偶爾我偷懶不好好施糞。待到秋收之時,父親把我領(lǐng)到地里,指著長得參差不齊的玉米對我說:“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笨粗蛭沂┘S不足而長勢不好的莊稼,我心里十分懊悔。還有一次,父親讓我獨自上山放羊,我一時埋頭貪玩,到了傍晚,卻不知羊跑到哪里去了。我急得哭了起來,這時父親來接我,不慌不忙地說:“哭啥哩,放羊和帶兵打仗一樣,要知道羊群往哪里跑?!备赣H領(lǐng)著我來到有水的山溝,果然看到了羊群。我好奇地問父親:“你咋知道羊在這里?”父親淡淡地說:“羊吃飽了,就要找水喝?!备赣H在教我做這些農(nóng)家活的過程中,使我明白許多事理。父親教我明志。記得我12歲那年,父親領(lǐng)我在山上開墾荒地,我累得精疲力竭。坐下休息時,父親問我:“天山,你長大了想干什么?”盡管我當時的回答不切實際,但父親沒有嘲笑我,卻深情地撫摸著我的頭,眼望著遠方,頗有感觸地說:“生在山村里,要有走出深山的想法才行。山外的世面大著呢!”現(xiàn)在想起來,正是父親的那一問,點燃了我心中的夢想和希望。父親送我上學。初中畢業(yè)后,父親送我到縣城上高中。沿著崎嶇的山路,父親背著行李,我背著母親給我縫織的土書包,從早上到下午整整步行了8個小時。快到縣城的路上,父親對我說:“娃,你只有好好念書,才能走出咱們那個山溝溝,不然的話一輩子都要打牛后半截。”到了縣城,在姨姨家隨便吃了口飯,父親便要領(lǐng)我到鄉(xiāng)寧一中報到。我說:“我一個人去就行了,您歇歇吧!”父親說:“還是我和你去,你表哥就在一中教書?!蔽抑溃赣H其實是要見老師,要和老師講對我嚴加管教的話,我心里有點懼怕。果然,父親領(lǐng)我見了表哥,再三叮囑,要表哥對我管嚴點,該打就打,該罵就罵。一切安排就緒,父親便與我告別。我把父親送到校門口,望著父親遠去的背影,我知道父親連夜還要趕回去,明天該輪到父親給村里放牛了。至今我難以忘懷父親教我寫字、教我明理、教我立志的情景,難以忘懷父親送我上學的背影。正是父親的教行,使我的童年、少年在快樂中成長,有了自信、自立、自強的心。
父親的力行,讓人仰望。父親是一個支撐門事、忠厚力行的人。1950年代后期,爺爺患病,大伯因病早逝,家道中落,家庭一下子跌到谷底。上有爺爺奶奶,中有未成家的四叔,下有大伯留下的女兒和我的哥哥姐姐,十口之家在嚴重的自然災(zāi)害年景,吃飯都成問題。父親上上下下要照應(yīng),里里外外要兼顧。有了吃的穿的,總是首先考慮大伯留下的未成人的女兒,而后才是我的哥哥姐姐。父親不顧家境困難,想盡辦法,為四叔成了家。家族中誰家有了困難,父親總要盡力拉扯一把。父親是一個勇于擔當、守信力行的人。聽哥哥說,大伯去世前,曾借了鄰村一戶人家三百元錢。大伯去世后,人家上門討債,父親答應(yīng)十天后還。到了第九天,父親沒有籌到錢,下狠心賣了自家耕地磨面的犍牛,償還了大伯欠下的外債。好長一段時間,父親親自拉碨磨面。父親時常跟我們講:“應(yīng)人事小,誤人事大。一個人不守信用,誰還敢跟他打交道?!备赣H是一個歷經(jīng)挫折、堅韌力行的人。父親20多歲被抓壯丁,經(jīng)受過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解放后遭受過不明不白的批斗;父親先后有兩次婚姻,前妻因病早逝,生有一子,感情上遭受過挫折;父親30到40歲,領(lǐng)頭創(chuàng)辦縣級國營黃土坡、老虎溝、馬匹凹煤礦,曾任總經(jīng)理,遭受過莫大的委屈……但是,父親愈挫愈奮,以堅韌不拔的毅力,默默地承受各種壓力。父親是一個心想眾人、務(wù)實力行的人。1960年代,為了全村人出行方便,父親帶領(lǐng)村民,費盡艱辛,打通了西莊村至武家河村5里多長的盤山路,那是我們村走出深山通往稷山縣的第一條大路。1970年代,父親在丁盤大隊村辦企業(yè)務(wù)工,帶領(lǐng)幾個農(nóng)民,漏粉條、磨豆腐、燒白酒,為當?shù)乩习傩栈閱始奕?、逢年過節(jié)提供了“奢侈品”。改革開放初期,父親積極響應(yīng)黨的號召,經(jīng)商、創(chuàng)辦企業(yè)。最后,在為武家河大隊創(chuàng)辦煤礦的過程中,含辛茹苦、積勞成疾,一病不起。記得父親去世當天,我從鄉(xiāng)寧一中趕回家,匍匐在炕上給父親清洗雙腳。從父親的腳后跟、腳底板到每個腳趾頭、腳趾甲和腳趾間,我仔細地清洗。那是怎樣的一雙腳啊,腳上有土、有煤糝子,腳底的老繭厚厚的一層,腳上的肉很少,骨頭和青筋纏在一起。我不知道,父親的雙腳走過多少路,趟過多少河;到過多少田地,爬過多少山頭,但我知道父親艱難坎坷、勤苦力行的人生,就是靠這雙腳走過來的。如今,我愈加明白:人生的路是走出來的,再好的夢想也需要行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腳下功夫深,生活行程遠;腳下行程遠,人生境界高。
父親雖然已經(jīng)離開28年了,而且時間會越來越久遠,但我對父親的思念之情,卻越來越濃烈。
父親至孝、重教、力行的人生,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樣,閃爍著光芒,又像高山一般,讓我不時地仰望。
仰望父親,眼底潮涌。
仰望父親,心生光明。
仰望父親,行止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