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其華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卷》壺的創(chuàng)作內涵
范其華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紫砂陶藝作為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藝術,是屬于個性鮮明、風格比較突出的藝術門類。
紫砂;卷
創(chuàng)作的標準,談論甚多,眾說紛紜,觀點各異。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亦易、亦難,說易,只要是一件有壺身、壺嘴、壺把、壺蓋、能容茶水之器就可以說是茶壺,但這種容器任何人都能做。說難,可以說是難如登天,一些藝人一生一世為之奮斗,為之嘔心瀝血,就是創(chuàng)作不出一件流芳佳作,且這樣的人很多。
我們在談論紫砂茗壺的創(chuàng)作時,首先要明確紫壺作為生活用品,其造型依據:一是要具有實用功能,作什么用途、什么人用、什么地區(qū)用。二是在美學方面要具有精神效應,既具有傳承作品、經典作品、流行作品三大類型。一件成功的設計,只有充分發(fā)揮原材料的優(yōu)勢,選擇合理的加工工藝,創(chuàng)造出最優(yōu)美的造型款式,并充分表現(xiàn)出作品的“形、神、氣”。
由于歷代藝人的不斷努力,加之文人雅士的參與,使一件實用器具提升為一件具有感染力的藝術品,即紫砂茗壺的陳設性;而紫砂茗壺在人們的使用和把玩過程中,由于紫砂材質的特殊性,使紫砂壺越用越玉潤,叫人愛不釋手,即紫砂的把玩性。
自宋至今,有各式各樣的茗壺,能被歷史所肯定,為人們所稱道的作品,都具有“雅”“樸”“簡”的特點。“雅”即雅致,作品精致美觀,但又不流于俗套;“樸”即樸素,有人曾在紫砂壺上用金、銀、玉、鈾來裝飾美化她,但紫砂特有質撲的性格容不得任何俗顏,她仍以自己古樸的美質,贏得人們的愛戴;“簡”簡練;茶壺乃泡茶之器,是件實用之具,如果做的造型繁雜一碰即碎,一提即斷,一拿即掉之茶壺,誰人還碰,誰人還愛?
我設計制作的這把《書卷壺》,壺身高聳呈直立狀,由數(shù)十根“竹簡”編連而成,竹簡,古代用以書寫、記事的竹片,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鐘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難以廣泛的傳播,所以直至殷商時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層社會的百余人,這極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傳播,這一切直到竹簡的出現(xiàn)才得改變。
竹簡是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是造紙術發(fā)明之前以及紙普及之前主要的書寫工具,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反復的比較和艱難的選擇之后,確定的文化保存和傳播媒體,這在傳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從社會最上層的小圈子里解放出來,以浩大的聲勢,向更寬廣的社會大步前進。所以,竹簡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現(xiàn),才得以形成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況,同時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傳至今。
用“竹簡”做壺身一來也是一個創(chuàng)新,二來也是向古代先哲們致敬,正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中國泱泱五千年的浩瀚歷史和知識積淀,竹簡是知識的象征,是文化的代名詞,而茶壺的產生和制作本身就是一個文化現(xiàn)象。
“小閣烹香茗,疏簾下玉溝”,“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溜霞?!边@些文人雅士吟詠的詩句無不跟紫砂壺有關,紫砂壺有了他們的參與,自然而然超脫與一般工藝品,帶了幾分文氣和書卷味,為文人雅士所追捧,贊譽。
《書卷壺》整體造型美觀大方,取名書卷亦雅俗共賞,壺把和壺嘴皆為竹節(jié)造型,形象生動,觀賞度高,是一件既有實用性,同時又具備一定觀賞性的茶壺。
最后的一點體會就是,只有你保持一顆熱愛生活,熱愛紫砂胡的心,才能夠去懂得生活,感悟生活,所做出來的作品才會富有激情和生命。
[1]《中國古陶瓷鑒賞》 上??茖W普及出版社
[2]《紫砂茶壺的造型與鑒賞》 江蘇人民出版社
[3]《工藝美術辭典》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編著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