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 謝桂芳
《大眼睛》中懸念的運用
安徽大學 謝桂芳
《大眼睛》是一部公益性的影片,在影片中,導演設置了三處懸念,這三處懸念的設置體現(xiàn)了孩子們渴望上學的主題及影片的目的,并且體現(xiàn)了其作為公益性電影的特性。
《大眼睛》 懸念 公益性 商業(yè)性
《大眼睛》與許多商業(yè)性的電影不同,它是公益性的電影,目的在于通過揭示貧窮的山區(qū)小孩渴望上學卻因為沒有錢無法上學這一現(xiàn)象,呼吁人們奉獻愛心,給予支持。影片采用戲中戲的模式把現(xiàn)代與過去結(jié)合得很完美,讓人感到可以上學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讓我們體會到了小孩們對上學的渴望。
影片中懸念的設置有三處。第一處是娟子拿到她的第一支鉛筆的時候,因為不小心掉在了水中,娟子拼命地沿著水尋找,當時,作為觀眾的我以為娟子可能會因溺水而死,心中還在為她祈禱的時候,突然畫面一轉(zhuǎn),娟子醒了,她還可以繼續(xù)上學了,這個安排讓我松了一口氣。這個懸念的設置,顯示了山村的貧窮與孩子的渴望,雖然情節(jié)沒有像我想象中的那樣發(fā)展,可是從全片的安排來看,這樣的安排更能顯示娟子的渴望。第二處懸念是娟子和同學一起過河這一段。當鏡頭拍到娟子和同學過河時,木頭搖搖擺擺的,這時,影片的鏡頭使我產(chǎn)生了一種預感,覺得木頭會斷掉,娟子也會因此而掉進水中,從而顯現(xiàn)出小孩們上學中存在的危險??墒怯捌型瑢W們一個一個挺過去了,在我為自己的擔心而感到釋然的時候,卻真的有人落水溺死了。只是溺水的不是娟子,也不是最后的那一位,而是那個樂于助人的女孩。第三處的懸念是娟子得到了不止一個好心人的捐助,而像小虎這樣的孩子大家是不知道的,沒有人捐助,當我看到娟子把好心人士捐的錢拿給劉老師時,我以為娟子可能是偷偷拿的,畢竟娟子的家庭也很困難,可是我又一次錯了,電影沒有安排娟子與父母的意見不合,“爸爸也同意這樣做”,很簡單的一句話,但卻很有分量。
這三處懸念的設置對于這部影片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有重要的意義,也突出體現(xiàn)出了商業(yè)電影與公益電影的不同。若作為商業(yè)性的電影來拍攝,這三處的懸念也許就不會存在,或者會以其他的方式來處理,特別是第三處,也許會安排一段父女沖突,顯示兒童心靈的純潔。可是,影片沒有,這正是其特殊處,也正是其亮點,更能突出主題。
從整體上看,三處懸念的設置更能顯示出孩子們對上學的渴望,不僅僅只是一個娟子,許多孩子都是。把第二處與第三處的懸念設置合起來看,雖然生活很艱苦,但是孩子們依然相互扶持,相互幫助著前往學校。本來可以在上課之前趕到學校的,但卻因為幫助其他同學,結(jié)果自己溺水而死。娟子可以拿著這些錢補給家用的,但是看到小虎不能上學,她把錢拿給老師,幫助那些困難的學生,而且還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娟子的行為體現(xiàn)出了孩子們的相互扶持,父母的同意刻畫出了家長們盡力幫助他人、永不放棄的精神。其次,三處懸念的設置,也深化了主題,即幸運的人能夠順利地上學,那么不幸的人又該怎么辦呢?娟子尋找鉛筆,幸運的只是昏睡在水中,后來上學途中也順利地通過了用木頭做成的“危橋”??墒?,有許多人并不能像娟子一樣幸運,也許有的人在急切地尋找那珍貴的鉛筆時就死掉了,或者過橋時不幸落水了。娟子是幸運的,她的照片被拍攝到,感動了許多人,許多人為其捐款,幫助她上學??墒切』⑦@樣的孩子等誰捐款呢?影片正是通過這三處的懸念設置,升華了電影的主題,從而更加使人感動。
本片懸念的設置一方面尊重了事實,另一方面顯示出了公益影片與商業(yè)影片的差異,同時也是對懸念的另一種運用。
謝桂芳,1987,女,碩士,安徽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方向。
10.3969/j.issn.1002-6916.2011.1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