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藝睿
蘇州滑稽劇團創(chuàng)作演出的滑稽戲《顧家姆媽》,講述顧家的保姆阿旦自愿撫養(yǎng)顧家被遺棄的一對雙胞胎,從而將其一生奉獻給這一雙兒女及其孫輩的感人故事。劇本從小處著眼,以一對雙胞胎被遺棄的命運為線索,刻畫一個“小人物”——阿旦保姆形象。該劇在呈現(xiàn)這一家人命運遭際的同時,濃縮了歷史變遷,融入了時代特色,將“小家”與“大家”巧妙結(jié)合,具有強烈的現(xiàn)代意識與現(xiàn)實意義。全劇關注社會、關注人性、悲喜交織,看后引人深思,給人啟迪。
滑稽戲善演喜劇和鬧劇,以引人發(fā)笑為藝術特色,講究情節(jié)的喜劇性、滑稽、幽默,表演夸張、風趣。劇中江南雨的扮演者張克勤的表演,較為突出地體現(xiàn)了這一劇種的藝術特色。他塑造的說書先生江南雨與阿旦本不相識,因房客顧雪飛(阿旦的雇主)的失蹤把兩人連在了一起。但房客(阿旦與孩子)第二次的失蹤卻使江南雨被扣上三頂帽子,全家下放蘇北農(nóng)村,甚至家破人亡,江南雨十六年后偶遇阿旦,忿恨交加。但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他在得知隱情、看到孤兒寡母的艱辛生活后,又不免古道熱腸地幫助扶持,在歲月的流逝中,他不知不覺被阿旦的善良的本性深深吸引。他一出場就有精彩表現(xiàn),以形象的表情和豐富的身段模仿兩個孩子不同的哭聲,再聲情并茂地喊出“把馬桶拎出來”,將這一說書先生的職業(yè)特征傳神地刻畫出來。他砸松子砸到手時疼的雙腿發(fā)抖;他說書到忘情處手舞足蹈,失手把月月當?shù)谰邟佒量罩?,回過神來嚇得雙腿會發(fā)抖;還有,阿旦說只能跟他走時,他激動地癱坐在地,站起來雙腿還會發(fā)抖——這些形體夸張的表演在幫助塑造人物的同時,為表演增強了幽默感與喜劇性。
念白、對白是滑稽戲主要的表演方式,張克勤在此劇中充分顯示了他的臺詞功力,其念白抑揚頓挫、富于力度、鏗鏘有致、節(jié)奏鮮明。在他想辦法幫助孩子的描述中,大段念白先是“嘡嘡嘡嘡走到居委會……再嘡嘡嘡嘡趕到這里來”,手拿兩個暖壺做出戲曲身段,夸張而幽默的表演將這一智多星熱心、直率的個性特征刻畫地入木三分。在他的表演中,人物的行動始終在追隨著情感的變化,張克勤抓住一個“情”字做文章,第一幕是熱情,第二幕是同情,第三幕之后便是愛情不斷地升華,甚至摻雜著親情,只要與阿旦的眼神碰撞,他的眼中就充滿了關心、愛憐、激情與羞澀。尤其是第四幕當?shù)弥约罕话嗽路蚱迋z利用而怒不可遏時,“要做騷公雞中的戰(zhàn)斗機”、“第二次拔刀相助,要搶活人的遺產(chǎn)”等一系列冷噱頭引人爆笑,又發(fā)人深思。最精彩的表演是阿旦說出“我只能跟你走”,他先是如同當頭一棒癱坐在地,雙腿顫抖,隨即顫抖著站起來,面帶羞澀與欣喜,雙手從腹部滑下,拉起衣襟攪動,操著一口吳儂軟語嗲聲嗲氣的說“阿旦啊,你突然提出來跟我走,我還沒有思想準備”。邊說最后一句,邊用左手逐根用力地拽著右手的手指。這就將此刻江南雨喜出望外、激動不已又強烈克制的復雜心情惟妙惟肖地傳達給觀眾。因為一直是江南雨主動抓阿旦的手,在阿旦吐露真相、真誠地抓住江南雨的手表達謝意時,阿旦的這個舉動令江南雨心花怒放,但礙于面子,江南雨卻違心而詼諧地說“注意影響”,邊說邊把阿旦的手往自己懷里拉。此處表演真實細膩、夸張幽默,用外部表情與動作塑造人物、揭示內(nèi)心,語言與形體處理的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真正做到了“肉里噱”,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作為一出滑稽戲,全劇動靜結(jié)合、節(jié)奏鮮明、詳略得當、張弛有度,以事件的發(fā)生、沖突的展開為中心線索調(diào)節(jié)舞臺節(jié)奏,產(chǎn)生了強有力的律動。全劇五幕,節(jié)奏旋律是:動—靜—動—靜—動。第一幕舞臺上十幾個人營造出熱烈的舞臺氛圍,“紫衣巷四十三號房客失蹤”這一事件制止住了喧鬧的舞臺,舞臺靜場阿旦上場,橋上一個人與橋下一群人停頓然后雙推磨,這既是對主要人物上場的突出,又改變了戲曲的節(jié)奏。十幾人的一場演出突出主角、有效襯托阿旦出場,又兼顧配角,有序而不亂,場面靈動,美觀可視。第二幕江南雨偶遇阿旦,節(jié)奏驟然變快,以一輛三輪車為支點,兩個人的舞臺圍繞著三輪車一個躲、一個追,配合蘇州評彈擲地有聲、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和時斷時續(xù)、忽高忽低的曲調(diào),充分表現(xiàn)了阿旦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心理,舞臺既充滿了流動感,又注重了人物造型。第三幕“有奶的喂了沒奶的幾口奶”引發(fā)的姑嫂之爭,使躁動的舞臺被艷美說出的“她不是顧家的姆媽,她是顧家的保姆,保姆本來就是抱孩子的”一句話給冰凍了,死寂的舞臺在阿旦的扮演者顧薌“冒名頂替當娘親,氽來楊樹倒生根,實指望家和萬事興,誰知貧富不同心”的精彩唱段中慢慢地復蘇了。緊接著江南雨的到來是對阿旦的一種安慰,那是她唯一能宣泄情感的對象,江南雨忘情地抓住了阿旦的手,阿旦雖然口里說著“注意影響”,但此刻她的心里有一股暖流在流淌,江南雨對阿旦不離不棄的情感是舞臺沉寂后的一股春風,不僅溫暖了阿旦的內(nèi)心,也溫暖了整個舞臺。第四幕從八月夫妻失業(yè)的無助,到“花花世界”求助的希望,節(jié)奏平緩,從兒女爭搶阿旦的熱鬧,到兒子爭搶活人遺產(chǎn)的冷酷,節(jié)奏被一點點揚起。當阿旦說出紅木雕花盒,八月毫不掩飾地為錢和妹妹翻臉,說出“她不是親姆媽,她是個保姆”時,十五打了哥哥的一巴掌將節(jié)奏推向高潮。阿旦像所有的母親一樣,沒有責怪八月,她的內(nèi)心在流血,卻在江南雨攙扶她下臺階時,緩和尷尬地調(diào)侃道“你不要趁火打劫”,然后顫抖著撿起兒子掉在地上的紐扣,給兒子縫扣子。此時她的神情是安詳?shù)?,態(tài)度是平靜的,嘴里卻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磥戆?,我給你釘不了幾回扣子了”。這人性的弱點與母愛的偉大并存的一幕充滿張力,使無數(shù)觀眾留下了感動與辛酸的淚水,令人難忘。最后一幕,阿旦拿著紅木雕花盒,唱了一出淮劇大悲調(diào),酣暢淋漓,凄涼悲切。在激烈的斗爭后,阿旦終于決定讓紅木雕花盒的秘密在眾人面前被揭曉,原來一直以為是生母的顧雪飛也是這一對雙胞胎的養(yǎng)母。這一秘密的宣布如銀瓶乍破,將全劇推向至高點,也使眾人的內(nèi)心及情感徹底被瓦解,阿旦的形象陡然升華,愈益鮮明起來。最后全劇在“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姑蘇城。為家園同耕耘,收獲一片情,來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連心,親親一家人”的歌聲中拉上帷幕,全劇在祥和、溫暖的氣氛中結(jié)束。
該劇描寫的是紫衣巷43號顧家一個“小家”,因雙胞胎母親出走而引發(fā)的故事。故事把顧家這個“小家”與時代社會這個“大家”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從而在一個比較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展示時代的發(fā)展和變遷,舞臺呈現(xiàn)出了這一點。全劇時間跨越了半個世紀,分別展示三年自然災害、文革結(jié)束后、改革開放初期、當代四個不同時期,以兩個小時的舞臺表演來反映中國社會五十年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變化,對生活進行高度的提煉、藝術的再現(xiàn)。全劇共五幕,每一幕導演都設計了一目了然的、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語言、造型、服飾、道具等標志性戲劇符號,并通過事件、臺詞不斷強化其時代風貌,彰顯時代特色。如第一幕開場的煤球爐,這個煤球爐就是六七十年代“蜂窩煤時代”的典型物品,這是對時間的交代。舞臺中間一人在河邊臺階上洗衣服,這是江浙一帶處處可見的生活場景,是對環(huán)境地點的交代。劇中出現(xiàn)的“備用券”也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觀眾一看便知。第二幕光起即傳來“妹妹找哥淚花流”的歌聲,這是1979年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小花》的主題曲,旋律響起也就把人們帶到了那個年代,以及身著花襯衫、喇叭褲,帶著大墨鏡的男青年拎上雙喇叭錄音機,還有的確涼襯衫、尼龍襪,都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時髦服飾。第三幕的煤氣罐以及“下崗”、“致富”這些名詞,也都是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的產(chǎn)物。第四幕的快遞公司、“花花世界”、旅游團則是當今社會文明化程度的一種體現(xiàn)。由于本劇時間跨度非常大,所以反映的社會面也比較廣。第三幕喝奶引起的姑嫂紛爭,看似喝奶的問題,其實質(zhì)是在講貧富差距以及人們金錢至上的思想。改革開放帶來的經(jīng)濟騰飛,打破了人們的傳統(tǒng)價值觀,八月所言“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確實萬萬不能的”成為那個時代價值觀的主流。且兩幕之間都有八句的唱詞,既對上一幕加以高度概括,又對下一幕作鋪墊,如第二、三幕之間的“南非來信露真相,顧家姆媽不是咱親娘,十六載養(yǎng)育欲哭無淚,尷尬人一夜九回腸”,這是對第二幕的總結(jié);“拋不開丟不下,兩代人不離不棄度時光,轉(zhuǎn)眼又是十六載,舉目已非舊模樣”,則是對第三幕的伏筆,這也是一種高度的提煉和概括。
戲曲理論家祝肇年曾用“高度的提煉,鮮明的節(jié)奏,強烈的夸張”來概括戲曲藝術的特點。這三句話也正是《顧家姆媽》一劇的藝術特色,它抓住了戲曲藝術的精髓,移步不換形地將戲曲藝術以別樣的風貌呈現(xiàn)于舞臺,奉獻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