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彩桐,姜 娟
(1.天津理工大學體育部,天津 300384;2.沈陽體育學院武術學院,遼寧沈陽 110102)
高水平競技武術長拳運動員得分能力比較分析
徐彩桐1,姜 娟2
(1.天津理工大學體育部,天津 300384;2.沈陽體育學院武術學院,遼寧沈陽 110102)
運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以參加2010年全國武術套路錦標賽的男、女長拳運動員為研究對象,以男、女長拳進入前16名的運動員和17~32名的運動員進行對照,就動作質(zhì)量、演練水平得分和難度動作得分與最終得分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表明,決定男、女前16名運動員排名的關鍵因素為演練水平得分,同時女運動員的排名還受難度得分的影響;影響男、女17~32名運動員排名的主要因素為動作質(zhì)量的得分和難度得分。建議排名前16的男、女運動員加強演練水平的訓練,17~32名的男、女運動員尤其要注重動作質(zhì)量和難度的訓練。
高水平;競技武術套路;長拳運動員;得分能力
武術套路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代表,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走向競技的武術套路是競技武術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1]。競技武術套路作為競技武術項目的一個分支,不僅是武術套路比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我國競技體育的主要構(gòu)成項目之一。雖然競技武術套路未能進入奧運會,但以世界武術錦標賽為代表的國際賽事至今已有26年的歷史,以全國運動會、全國武術錦標賽、冠軍賽為代表的國內(nèi)賽事至今已有60多個年頭。如果將全國運動會看作是各路競技武術精英一絕高下的擂臺,那么全國武術錦標賽、冠軍賽就是打造武術精英的驛站。
通常來講,全國競技武術套路比賽每年舉行2次,上半年為錦標賽,下半年為冠軍賽。參加錦標賽的運動員是來自各省(直轄市)、自治區(qū)和行業(yè)體協(xié)的武術專業(yè)隊中的選手,而參加冠軍賽的運動員則是經(jīng)過錦標賽的激烈競爭各項目排名前16的選手。無論是運動員,還是教練員無不希望本隊運動員在錦標賽中表現(xiàn)出色,能夠以優(yōu)異的成績進入冠軍賽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競技武術套路比賽中的優(yōu)勝劣汰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運動員的身體素質(zhì)、技術水平、心理能力、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還有氣候環(huán)境因素、場地因素、裁判因素等等。根據(jù)現(xiàn)行的《武術套路競賽規(guī)則》(以下簡稱《規(guī)則》)[2],這些影響因素的綜合表達是由運動員的動作質(zhì)量分、演練水平分和難度得分之和構(gòu)成的最終得分。為此,本文以2010年全國競技武術套路錦標賽中的長拳為例,對男、女前16名和17~32名運動員的成績進行統(tǒng)計分析,找出運動員的差距所在,旨在為競技武術套路運動員的訓練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為競技武術套路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以參加2010年全國武術套路錦標賽長拳項目的前32名男、女運動員為研究對象,男、女前16名運動員為冠軍賽組,男、女17~32名運動員為錦標賽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本次比賽使用的《武術套路競賽規(guī)則》,通過中國期刊中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查閱自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實施《武術套路競賽規(guī)則》以來的武術套路競賽規(guī)則和武術套路賽事研究的相關文獻,收集本次男、女長拳比賽的技術統(tǒng)計資料,為本文提供研究基礎和借鑒。
1.2.2 觀察法 現(xiàn)場比賽時觀看并記錄全部男、女長拳運動員的動作質(zhì)量、演練水平、難度的完成情況,并采用DV攝像機記錄比賽情況,賽后對現(xiàn)場錄制的圖像再次進行觀察,以求得分析的客觀與準確。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男、女長拳運動員的動作質(zhì)量、演練水平及難度得分與最后得分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差異顯著性檢驗和相關分析。
2.1 本次比賽的評判依據(jù)
為了推動競技武術套路比賽的競技性、觀賞性和客觀性,自2003年起,競技武術套路比賽執(zhí)行最新修訂的《規(guī)則》[2]中規(guī)定,武術套路自選項目各項比賽滿分為10分,其中動作質(zhì)量的分值為5分,演練水平的分值為3分,難度的分值為2分。動作質(zhì)量分是由A組裁判員根據(jù)運動員現(xiàn)場完成動作的質(zhì)量,用動作質(zhì)量的分值減去各種動作規(guī)格錯誤和其他錯誤的扣分,即為運動員動作質(zhì)量的應得分。演練水平分是由B組裁判員按照套路動作勁力、節(jié)奏及音樂的要求整體評判后確定的等級平均分數(shù)減去對套路編排錯誤的扣分,即為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分。難度分是由C組裁判員根據(jù)運動員現(xiàn)場整套難度完成的情況,按照各項目動作難度和連接難度的確認標準,確定運動員現(xiàn)場完成動作難度、連接難度的累計分,即為運動員的難度分。動作質(zhì)量應得分、演練水平應得分和難度應得分之和即為運動員的應得分數(shù)。裁判長從運動員的應得分中減去“裁判長的扣分”,加上創(chuàng)新難度的加分即為運動員自選項目的最后得分。
2.2 動作質(zhì)量得分比較分析
依據(jù)《規(guī)則》,動作質(zhì)量的評判采取扣分的辦法,凡是運動員現(xiàn)場完成套路動作的規(guī)格與要求不符,每出現(xiàn)一次扣0.1分,其他錯誤每出現(xiàn)一次扣0.1~0.3分?!兑?guī)則》中,長拳動作規(guī)格的扣分有21個動作共46個扣分點,其他錯誤內(nèi)容扣分有8處。
2.2.1 男子長拳運動員動作質(zhì)量得分比較分析 《規(guī)則》中規(guī)定,動作質(zhì)量滿分為5分。從表1中可以看出,男子冠軍賽組16人中,有15人達到滿分,僅有1人因為移動、晃動、跳動或腳碾動扣0.1分。男子錦標賽組16人中,只有5人達到滿分,其余有11人共出現(xiàn)8個扣分點,扣分原因有:落地時移動、晃動、跳動或碾動(編碼70);騰空動作時擊響腿腳尖未過肩或擊拍落空(編碼30);跌豎叉時后腿明顯彎曲或前腳內(nèi)扣觸地以及附加支撐(編碼22)、后掃腿時掃轉(zhuǎn)腿彎曲或腳掌離地(編碼21)、附加支撐(編碼71)、平衡時間不足2秒(編碼75)和出界(編碼76)。組間差異性T檢驗的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男子冠軍賽組與錦標賽組在動作質(zhì)量得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T=4.39,P<0.01),經(jīng)相關分析表明,男子冠軍賽組的動作質(zhì)量得分與最后得分無顯著的相關關系(R= 0.044,P>0.05),錦標賽組的動作質(zhì)量得分與最后得分呈現(xiàn)顯著的相關關系(R=0.723,P<0.01),上述統(tǒng)計結(jié)果說明,男子錦標賽組的動作質(zhì)量得分與冠軍賽組相差懸殊,并且男子冠軍賽組的動作質(zhì)量得分已不是決定最終得分的主要影響因素,但錦標賽組的動作質(zhì)量得分的確是最終得分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表1 男子長拳運動員動作質(zhì)量得分比較
2.2.2 女子長拳運動員動作質(zhì)量得分比較分析 女子冠軍賽組與錦標賽組長拳運動員的動作質(zhì)量得分統(tǒng)計見表2。16名女子冠軍賽組運動員中有14名的動作質(zhì)量分為滿分,占87.5%。另外2名運動員分別因為移動、晃動、跳動或腳碾動扣0.1分。16名女子錦標賽組運動員中,有7名運動員的動作質(zhì)量分達到滿分,占43.75%,其余8人共出現(xiàn)3個扣分點,具體原因有,移動、晃動、跳動或碾動(編碼70);跌豎叉時后腿明顯彎曲或前腳內(nèi)扣觸地以及附加支撐(編碼22)。組間差異性T檢驗的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女子冠軍賽組與錦標賽組在動作質(zhì)量得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T=3.95,P<0.01)。經(jīng)相關分析表明,女子冠軍賽組的動作質(zhì)量得分與最后得分無顯著的相關關系(R=0.044,P>0.05),錦標賽組的動作質(zhì)量得分與最后得分呈現(xiàn)高度的相關關系(R=0.911,P<0.01)。上述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女子錦標賽組的動作質(zhì)量得分與冠軍賽組相差懸殊,并且女子冠軍賽組的動作質(zhì)量得分已不是決定最終得分的主要影響因素,但錦標賽組的動作質(zhì)量得分確是決定最終得分的重要因素。
表2 女子長拳運動員動作質(zhì)量得分比較
2.3 演練水平得分比較
演練水平的評判內(nèi)容為運動員現(xiàn)場演練時的勁力、節(jié)奏、音樂和套路的結(jié)構(gòu)與布局?!兑?guī)則》中,將演練水平的評分分為3檔9級,3檔分別為很好(一檔)、一般(二檔)和較差(三檔),9級分別為①~⑨級,具體評分標準見表3。
2.3.1 男子長拳運動員演練水平得分比較分析 將男子長拳運動員演練水平的具體得分與演練水平評分標準(表3)對照可知,冠軍賽組只有2名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得分為2.48和2.47,被確認為是二檔④級以外,其余14名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得分在2.69~2.52之間,均為一檔③級。錦標賽組中,僅有1名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分為2.59,為一檔③級;其余有15名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得分在2.50~2.37之間,均為二檔④級。對男子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得分進行統(tǒng)計后可知(表4),冠軍賽組與錦標賽組的演練水平分之間存在著極為顯著的差異(T=6.63,P<0.01),即冠軍賽組的演練水平得分明顯高于錦標賽組。經(jīng)相關分析后可以看出,冠軍賽組的演練水平得分與最后得分存在著極為顯著的相關關系(R=0.927,P<0.01),即此組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分直接影響最后得分;而恰好相反,錦標賽組的演練水平分與最后得分之間無明顯的相關關系(R=0.179,P>0.05),即此組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分對最后得分未構(gòu)成重要影響。由此可以看出,男子長拳運動員的競爭,已由新規(guī)則實施之初的難度動作的競爭轉(zhuǎn)變?yōu)閯幼髻|(zhì)量和演練水平的競爭[3]兩個階段后,目前轉(zhuǎn)而集中在演練水平的競爭方面,可見越是高水平的運動員越應注重長拳套路的演練,因為演練水平已成為決定冠軍賽組名次的關鍵。
表3 演練水平評分標準
表4 男子長拳運動員演練水平得分比較
2.3.2 女子長拳運動員演練水平得分比較分析
將女子長拳運動員演練水平的具體得分與演練水平評分標準(表3)對照可以看出,冠軍賽組有4名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得分分別為2.50、2.47、2.45和2.43,在二檔④級的范圍之內(nèi),有12名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得分在2.62~2.51之間,均在一檔③級的范圍之內(nèi)。錦標賽組中,有3名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分分別為2.53、2.52和2.51,為一檔③級;其余有12名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得分在2.35~2.50之間,均為二檔④級。對女子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得分進行統(tǒng)計后可知(表5),冠軍賽組與錦標賽組的演練水平分之間存在著極為明顯的差異(T=4.26,P<0.01),冠軍賽組的演練水平得分明顯高于錦標賽組。經(jīng)相關分析后可以看出,冠軍賽組的演練水平得分與最后得分存在著相關關系(R=0.547,P<0.05),即此組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分能夠?qū)ψ罱K得分產(chǎn)生較為顯著的影響;錦標賽組的演練水平分與最后得分之間無明顯的相關關系(R=0.154,P>0.05),即此組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分對最后得分不發(fā)生重要的影響。在此,建議越是高水平的女子武術套路長拳運動員越應在平時的訓練中加強演練技巧的培養(yǎng)[4],通過身體動作充分展現(xiàn)長拳套路內(nèi)在的“精、氣、神”,是高水平女子武術套路長拳運動員制勝的關鍵所在。
表5 女子長拳運動員演練水平得分比較
2.4 難度得分比較
《規(guī)則》中將難度分為動作難度和連接難度,動作難度滿分為1.4分,連接難度滿分為0.6分。根據(jù)長拳“動作難度等級內(nèi)容及分值確定表”,運動員每成功完成一個A、B、C組動作難度,可分別獲得0.2、0.3和0.4分;運動員每成功完成一個A、B、C、D組連接難度,可分別獲得0.05、0.1、0.15和0.2分。此外,《規(guī)則》中還設定了創(chuàng)新難度加分,運動員每成功完成一個創(chuàng)新的B、C級動作難度(含連接難度)分別加0.2和0.3分。在本次比賽中,男、女長拳運動員均未出現(xiàn)創(chuàng)新難度,所以在本研究的分析中未涉及創(chuàng)新難度,只對《規(guī)則》中規(guī)定的,并且是運動員選做的動作難度和連接難度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4.1 男子長拳運動員難度得分比較分析 從動作難度和連接難度的選擇來看,男子冠軍賽組超過5人次選擇的難度組合依次是:外擺蓮540°+馬步,13人次;旋子360°+旋風腳720°+跌豎叉,12人次;旋子720°+跌豎叉,9人次;旋風腳+旋子720°+跌豎叉,6人次。男子錦標賽組選擇次數(shù)超過5人次的依次是:旋子360°+旋風腳720°+馬步,10人次;外擺蓮540°+馬步,10人次;旋子720°+跌豎叉,8人次;旋子360°+旋風腳720°+跌豎叉,6人次。從動作難度和連接難度的選擇上來看,男子冠軍賽組與錦標賽組無明顯差異。在難度得分方面,男子冠軍賽組16名運動員均為2分(滿分),錦標賽組運動員的得分在2.00~1.80之間,其中12人為滿分,4人為1.8分。男子冠軍賽組的難度得分與錦標賽組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差異(表5,T=2.23,P<0.05),說明冠軍賽組的難度得分明顯高于錦標賽組。關于相關分析的統(tǒng)計結(jié)果(表5),由于冠軍賽組運動員的所有難度得分均為2分,在運用SPSS進行相關分析時,要求同一組的變量不能完全一致,所以未能對冠軍賽組的難度得分與最終得分進行相關分析,此結(jié)果一方面說明運動隊在平時的訓練中高度重視難度動作的訓練[5],一方面也表明,對于男子冠軍賽組運動員來說難度已不再難。錦標賽組運動員的難度得分與最終得分存在著高度的相關關系(R=0.820,P<0.01),表明此組運動員的難度得分對最終得分存在著較大的影響。
表6 男子長拳運動員難度得分比較
2.4.2 女子長拳運動員難度得分比較分析 從女子長拳運動員對難度的選擇來看,女子冠軍賽組超過5人次選擇的難度組合依次是:選擇旋子360°+旋風腳720°+馬步,13人次;外擺蓮540°+馬步,12人次;旋風腳540°+跌豎叉,12人次;側(cè)空翻,8人次。女子錦標賽組選擇次數(shù)超過5人次的難度組合依次是:選擇旋子360°+旋風腳720°+馬步,16人次;外擺蓮540°+馬步,15人次;旋風腳540°+跌豎叉,14人次;側(cè)空翻,12人次。從對女子長拳運動員的難度得分的統(tǒng)計結(jié)果來看,女子冠軍賽組的難度得分在2.00~1.85之間,其中有8名運動員為2分(滿分),7人為1.9分,1人為1.85分;錦標賽組運動員的得分在1.90~1.60之間,沒有運動員得滿分。女子冠軍賽組的難度得分與錦標賽組存在著極為顯著的差異(表7,T=9.27,P<0.01),說明冠軍賽組的難度得分明顯高于錦標賽組。從相關分析的統(tǒng)計結(jié)果可知(表7),女子冠軍賽組與錦標賽組運動員的難度得分與最終得分之間均存在著極為顯著的相關關系(R=0.820,P<0.01;R =0.704,P<0.01),此結(jié)果表明,女子冠軍賽組與錦標賽組運動員的難度得分均對最后得分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這可能與女子運動員的身體素質(zhì)情況有很大關系。
表7 女子長拳運動員難度得分比較
1)對于男子冠軍賽組運動員,動作質(zhì)量得分與難度得分對最后得分的影響不大,而演練水平得分對最后得分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對于女子冠軍賽組運動員,動作質(zhì)量得分對最后得分的影響不大,演練水平得分與難度得分對最后得分有較大的影響,充分說明要想在高水平的運動員中脫穎而出,必須要在演練水平的提高上下功夫,女子運動員同時還要加強難度動作的訓練。
2)對于男、女錦標賽組運動員,演練水平得分對最后得分的影響不大,而動作質(zhì)量得分與難度得分均對最后得分有著較大的影響。此結(jié)果表明男、女錦標賽組運動員提高競技水平的關鍵是要提高動作質(zhì)量和難度的完成,而不宜過度重視運動員的演練水平。
3)男、女錦標賽組運動員的動作質(zhì)量得分、演練水平得分、難度得分均顯著低于男、女冠軍賽組運動員。綜合前面的結(jié)論,排名前16的男、女運動員加強演練水平的訓練,17~32名的男、女運動員尤其要注重動作質(zhì)量和難度的訓練。
[1]邱丕相.中國武術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15.
[2]中國武術協(xié)會審定.武術套路競賽規(guī)則[S].2003.
[3]王明建,郭瓊珠.十運會武術套路長拳類自選項目運動員得分能力差異性比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32(1):85-88.
[4]溫佐惠.競技武術套路制勝因素與謀略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31(1):75-77.
[5]溫佐惠,王明建.優(yōu)秀武術套路運動員比賽得失分因素之比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29(2):68-71.
Score Ability of High Level Wushu Changquan Athletes
XU Caitong1,JIANG Juan2
(1.P.E.Department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 2.Wushu School,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By the method of documents,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s,we analyzed the scores of quality,performing level,difficulty movement and final scores of the male and female athletes in the matches of 2010 National Wushu Routine,and compared the athletes listed top 16 with 17~32.It showed that the performing level was the key factor of the athletes listed top 16,and in the meantime the difficulty movement was the factor of the female athletes listed top 16,the quality and performing level we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the athletes listed 17~32.We adviced that the athletes listed top 16 need to strength the training of performing level,the athletes listed 16~32 need to strength the training of quality,and difficulty movement.
high level;comptetive Wushu routine;Changquan athletes;score ability
G852.12
A
1004-0560(2011)05-0128-04
2011-07-12;
2011-08-26
2011年中國武術研究院課題(編號:WSH2010B002)。
徐彩桐(1962-),女,教授,學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武術套路教學與訓練。
責任編輯:喬艷春
?博士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