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君
“跨越發(fā)展”動力不足“休眠調整”即將到來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銅加工業(yè)運行狀況
"Leapfrog Development" Lack of Motivation, "Sleep Adjustment" Coming
□文/王 君
國際上地緣沖突不斷,美日經濟復蘇乏力,歐債危機持續(xù)升級的困擾,國內市場有房地產調控加大,銀根持續(xù)收緊,人民幣不斷升值,“溫州版”次貸危機顯現擴大的壓力,中國制造業(yè)在邁入“十二·五”的第一個年頭,實現“跨越式”發(fā)展規(guī)劃的進程看似并不大順利。
中國銅加工行業(yè)經過多年的飛速發(fā)展之后,也因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政治金融環(huán)境動蕩的大環(huán)境,開始于2011年出現減速。更重要的是,2011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逐漸回落,全球經濟面臨下行的風險正在加大,這預示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制造業(yè)仍將呈現增長放緩的態(tài)勢,銅加工業(yè)快速增長的勢頭也或將進入一個“休眠期”。
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銅加工行業(yè)的運行總體情況仍保持平穩(wěn)。從3月份開始,以實物量計的銅材生產量、進出口量與表觀消費量都保持平穩(wěn)或有所回升。但自5月份開始,中國的PM I指數一直在50%的臨界點徘徊,10月份PM I更是在2個月微幅回升之后意外下滑至50.4%,是2009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顯示中國制造業(yè)的增長也開始乏力。
與此同時,中國銅加工材的生產量與表觀消費量也自6月份達到階段性高點后出現小幅回落,產業(yè)發(fā)展的動能漸顯不足。據現有資料分析,2011年9月份中國銅加工材的生產量與表觀消費量分別為96.3萬噸和99.2萬噸,前三季度的累計生產量與表觀消費量為757.3萬噸和779.0萬噸,與2010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4.4%和3.0%,增速明顯放緩(如表1)。折合銅金屬量,2011年前三季度的中國銅加工材累計生產量與表觀消費量為605.8萬噸和625.3萬噸,分別比2010年同期增長3.1%與1.8%。
除了數據顯示行業(yè)發(fā)展?jié)u緩的勢態(tài),企業(yè)生產的危情事實上已存在日久。融資難、回款難、零利潤在銅加工生產企業(yè)中已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和日益擴大的問題。加強風險控制的同時,生產企業(yè)的開工率也在逐步走低,其普遍性也與往年大有不同。特別是銅加工生產企業(yè)中,中小型的民營企業(yè)占絕大多數,此次風波中所受沖擊甚烈。
2010年中國銅加工材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增速已有所放緩,2011年這一趨勢更加明顯。從季度情況看,中國銅加工材產品的進出口貿易總體表現均衡穩(wěn)定(如表2)。中國海關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1年前三個季度中國銅加工材的進口量為30.3萬噸(實物量,下同),出口量為38.6萬噸,分別比2010年同期下降13.7%與1.5%。折合成金屬量后,2011年前三個季度中國銅加工材的進口量為47.1萬噸,比2010年同期下降7.2%;出口量為27.6萬噸,同比上升1.2%。
表1 2011年1~9月份中國銅加工材生產量與表觀消費量 單位:萬噸
表2 2011年1-9月份中國銅加工材貿易量 單位:萬噸
從月度情況來看,3月份以后中國銅加工材的單月進口量保持在6.4萬~7.5萬噸之間,出口量在3.8萬~4.8萬噸之間。但與2010年相比,各季度的進口量分別下降7.4%、2.0%與12.2%;出口量除一季度同比增長3.4%以外,二、三季度也出現0.6%與0.8%的小幅下調。由此,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銅加工材的凈進口量只有21.7萬噸,比2010年同期大幅下滑29.1%。這說明,外需下降導致國內加工訂單嚴重不足。因為,中國銅加工材的進出口貿易中,加工貿易方式(來料加工裝配貿易與進料加工貿易)占有超過70%的份額,而其中進料加工貿易又占到75%以上。2011年前三個季度,中國進口的銅加工材總量中,來料加工裝配貿易與進料加工貿易的累計數量分別為10.0萬噸和33.2萬噸,與2010年同期相比各自下降19.6%和16.3%;同期出口的銅加工材總量中,來料加工裝配貿易與進料加工貿易的累計數量分別為3.1萬噸和24.5萬噸,與2010年同期相比為提高10.1%和下降7.7%。
從分類產品的進口貿易情況來看,“銅箔”,“銅絲”,“銅板、片及帶”是主要的進口產品,各類產品的實物進口量在銅材進口總量中分別占到38.8%、28.3%和18.8%;“銅箔”、“銅管”、“銅管子附件”是主要的出口產品,各類產品的實物出口量在銅材出口總量中分別占到37.8%、34.6%和16.4%。折合成金屬量后,各類產品在總量中的占比有所調整,但并不改變目前中國銅加工材產品進出口貿易的整體格局(圖1)。
需要指出的是,“銅管”做為中國銅加工材進出口貿易中凈出口量最多的一類產品,2011年前三季度的出口量為13.3萬噸,比2010年同期有近4.0%的增長。但在美國掀起反傾銷制裁的影響下,中國銅管產品的出口量已在2010年持續(xù)下降至不足16.6萬噸水平,而如今巴西又于11月10日正式對原產于中國的紫銅管發(fā)起反傾銷調查,這意味著2008年21.8萬噸的銅管出口量將成為此后五年間中國企業(yè)很難跨越的一個高點。
從國內外經濟的總體形勢來看,一方面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復蘇之路會很漫長,甚至5~10年的時間也未必能從2008~2009年的經濟衰退中完全復蘇,這將明顯制約中國產品出口進一步增長的空間和可能;另一方面國內經濟增速逐漸減緩將成為必然,因為今后不會再有此前2~3年由各級政府和各類部門所推動的一輪巨大投資,資金緊張局勢將有效遏制住各種建設項目的投資沖動,而國內消費對GDP增長的拉動作用仍將十分有限。特別是中國的經濟政策已趨于“外松內緊”,即經濟政策的“適時適度調整”已明確在政策層面上不會再冒“4萬億”寬松貨幣的風險了,這就決定了短期內實體經濟的資金面很難有根本性的好轉,加之下游相關產品的出口還會受到越來越多的貿易糾紛的影響,中國的制造業(yè)將一直處于衰退與輕微增長的區(qū)間,這也就決定了中國的銅加工的生產以及對金屬銅的消費需求也不會馬上有顯著好轉和上升。
除了PM I指數,全社會用電量與下游相關行業(yè)的運行情況也顯出中國經濟與制造業(yè)增速放緩的勢頭。國家能源局1 1月1 4日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 0 1 1年1 0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為3 7 9 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 1.3 5%,而9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為3 9 1 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 2.2%。1 0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出現回落,表明中國經濟增速已有開始放緩的趨勢。其次,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分析,20 11年1~9月份下游行業(yè)主要產品的產量同比依然增多降少,但三季度的產量普遍比二季度有所下降(表3)。其中,汽車的產量逐季下降,累計同比只有4.5%的增長;彩色顯像管的產量雖然逐季上升,累計同比卻有52.2%的大幅下滑;房間空氣調節(jié)器的產量雖然累計同比增幅高達3 2.2%,但三季度的產量則比二季度驟降33.0%。
與此同時,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會的意圖,“十二·五”期間中國銅工業(yè)的結構調整方向將是嚴格控制冶煉產能,加快淘汰落后工藝,并通過政策引導,抑制銅加工產能盲目擴張。盡管有色金屬工業(yè)“十二·五”規(guī)劃尚未正式出臺,但根據草案目標,未來銅冶煉及銅加工材總產能擴張的空間將相當有限。據悉到2015年,粗銅冶煉控制在500萬噸以內,電解銅控制在650萬~700萬噸之間,而部分深加工、新技術和新型材料項目的發(fā)展將受到鼓勵。到2015年將形成一批高端產品生產能力,其中,高精銅板帶60萬噸,精密銅管85萬噸,電解銅箔50萬噸。
事實上,各種因素迭加的結果,將影響到中國銅加工行業(yè)繼續(xù)保持“跨越式”發(fā)展的動能。就目前的總體趨勢來看,中國銅加工行業(yè)進入“休眠期”調整的階段即將到來。(作者單位:安泰科信息開發(fā)有限公司)
表3 2011年1~9月份下游行業(yè)主要產品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