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菁
馬大龍:真味是淡 至人如常
吳 菁
“濃肥甘辛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边@是明代作家洪應明所著《菜根譚》中的一句格言。意思是說,真正的美味是清淡平和的,德行完美的人能夠保持平常心,其行為舉止與普通人沒有什么兩樣。用古人的這句經(jīng)典格言來詮釋北京市政協(xié)副主席、九三學社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免疫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大龍,實在是恰如其分。在人生的道路上,馬大龍實踐著自己的理想,不斷譜寫出輝煌的篇章,與此同時又固守著其純真的本性,給人的感覺永遠是那么淡定、質(zhì)樸甚至略帶孩童般的羞澀。
光榮的桂冠,從來都是用荊棘編成的。誰能想到,如今在學術(shù)界和政界擁有一系列耀眼光環(huán)的馬大龍,40多年前曾是一名普通的煤礦運輸工。他的人生經(jīng)歷了怎樣的傳奇?他又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舞臺上舞出了自己的精彩?
1952年,馬大龍出生在天津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7歲,在內(nèi)蒙古的四子王旗,他開始了插隊生涯,“當時的最大問題就是吃不飽飯?!币荒旰?,他隨家人參加醫(yī)療隊下放落戶來到了廣西崇左縣,在南寧平垌煤礦做了一名運輸工。兩年后,對工作高度負責的他被推舉為煤礦的安全檢查員?!爱敃r吃了很多苦,也磨煉了堅強的意志。這對我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蹦嵌纹D苦的特殊歲月在馬大龍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讓他受益終生。
讀書始終是馬大龍的最大嗜好。不管環(huán)境多么惡劣,他都將書視為自己的良師益友,稍有空閑就會抱著書看。那個年代,想找本書看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于是他就找朋友通過各種途徑去借閱,什么內(nèi)容都涉獵。
機遇總是偏愛有準備的人。1973年,各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秀的馬大龍被平垌煤礦推薦參加了10年“文革”期間唯一的一次大學入學招生考試。他不負眾望,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廣西醫(yī)學院醫(yī)療系。在大學里,他對免疫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踏上了免疫學研究之路。1977年1月,他大學畢業(yè)后到南寧礦務局醫(yī)院做了一名醫(yī)生,業(yè)余時間全部用來攻讀免疫學書籍。1978年,正逢“文革”后的全國第一屆研究生招生,26歲的馬大龍毅然報考了北京醫(yī)學院免疫學專業(yè),攻讀龍振洲教授的碩士研究生,從事基礎醫(yī)學的研究工作?!拔姨貏e珍惜那段時光?!瘪R大龍說:“每天都分秒必爭地學習到很晚,總想把原來失去的時間補回來?!?/p>
如果用“全力以赴”形容馬大龍一心撲在科研事業(yè)上的執(zhí)著,那么,“不斷進取”則是他攀登科學高峰的“助推器”。碩士畢業(yè)后,馬大龍留校任教,并于1983年被學校公派前往德國海德爾堡大學做訪問學者。當時,馬大龍的兒子剛剛一歲半,初為人父的他就懷揣著遠大的科研夢想踏上了異國他鄉(xiāng)?!暗聡那把乜萍紴槲掖蜷_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在改革開放后不久就能擁有這樣的學習機會,我深感幸運?!眱赡晔畟€月后,馬大龍學成歸國?;貒蟮牡诙暾滴覈?63”計劃提出并實施。馬大龍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積極組建分子免疫研究室并通過應用研究開發(fā)生物技術(shù)藥物,把分子生物學的前沿技術(shù)引進了國內(nèi)。
“研究室建立之初只有18平方米,3個人,實驗設備也極其簡陋?!奔幢闳绱?,馬大龍帶領大家一起克服困難,完成了多項研究課題。他主持承擔了多項國家86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規(guī)劃(973)子課題等,并完成了多種細胞因子的基因工程和蛋白質(zhì)工程研究,參加指導了多個新型基因工程藥物的研究與開發(fā)?!翱蒲袕膩聿粫且环L順的,必定要不斷克服各種困難,特別是做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更是如此?!痹诳蒲袆?chuàng)新之路上,馬大龍品嘗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正是靠著骨子里的堅韌和執(zhí)著,馬大龍把當初的小小研究室發(fā)展成現(xiàn)在的60多人、600多平方米的研究中心。對研究中心的未來,他的心中已繪就了更為美好的藍圖:“我們將繼續(xù)以人類功能基因組學和疾病基因組學為主線開展研究與開發(fā),逐步集中于免疫組學領域,爭取5年后在國際上確立中心在免疫組學研究的地位。”
盡管對科研工作情有獨鐘的馬大龍從未想過要步入政壇,但上天似乎并不滿足于讓他僅僅做一個學者,而是要讓他同時在政壇肩負起屬于他的神圣使命,為社會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2007年6月,馬大龍當選為九三學社北京市委主委。這對長期在大學校園和研究室堅守著一方清靜學術(shù)陣地的馬大龍,無疑是一個全新的工作領域。為此,他要求自己從“小學生”做起,努力實現(xiàn)著角色的轉(zhuǎn)換?!白鲋魑妥鰧W問其實是相通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責任感?!瘪R大龍對此有著獨到的見解:“作為參政黨的民主黨派不但要有‘唱功’,更要有‘做功’,要通過有效的工作來貢獻智慧和力量?!鄙先我潦迹蛶ьI主委會一班人深入基層,跑遍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所屬的19個區(qū)委、區(qū)工委和直屬基層組織?!爸挥袑ο录壗M織的實際工作狀況、人員狀況、思想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心中有數(shù),開展工作才會有的放矢?!瘪R大龍用自己務實的作風感染著每一個社員,使學社形成了和諧融洽而又嚴肅有序的良好氛圍。有為者必有位,隨后,馬大龍又先后當選為九三學社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和第十一屆北京市政協(xié)副主席,他以一顆拳拳赤子之心在更廣闊的政治舞臺上為國家和人民盡心盡力盡責任。
“多說真話、實話,少說空話、套話,不說大話、假話”是馬大龍身體力行的一貫原則。作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他珍視自己參政議政的神圣職責,每次建言獻策前都要做大量調(diào)研,力求使所提建議“有分量、有價值”。
許多政協(xié)委員都對馬大龍在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二次會議上所做的大會發(fā)言記憶猶新:“三鹿集團‘新一代嬰幼兒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術(shù)的創(chuàng)新與集成項目’曾獲得過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隨后相關(guān)產(chǎn)品卻被查出含有過量三聚氰胺,這一現(xiàn)象損害了國家科技獎勵的尊嚴,暴露出當前科技獎勵制度的某些弊端。”馬大龍當時的這番直言讓全場掌聲雷動,經(jīng)久不息?!坝捎谖覈萍吉剟铙w系依附于行政體制,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難免受到行政干預和部門保護主義的影響,一些科研人員一方面不得不頻繁地從事‘成果包裝’、‘人情公關(guān)’等事務,另一方面又在拼命追趕科研進度,長期處在這種狀態(tài)下的科研人員身心疲憊,連專心從事科研活動都難以做到,更別說創(chuàng)造出一流的成果?!彼目犊愒~,坦率而尖銳地剖析出科技獎勵領域的現(xiàn)實弊病,讓所有在場聽眾感受到一個知識分子的良苦用心和坦蕩胸懷。
2010年,馬大龍?zhí)岢龅摹秶抑卮罂萍紝m椆芾頇C制的問題和建議》的提案被確定為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三次會議重點提案。科技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發(fā)改委等單位對這一提案共同辦理,組織專家到全國各地進行督察,有力推動了重大科技專項管理機制的完善。這樣富有成效的真知灼見還有很多——加強大學和科研院所中青年專業(yè)技術(shù)隊伍建設、重視基礎研究在科技成果轉(zhuǎn)化中的作用、盡快制定中國控制煙草戰(zhàn)略規(guī)劃、加強對醫(yī)療器械的監(jiān)管……馬大龍的這些建議受到相關(guān)部門的高度重視,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見解?!氨M管出面提建議的是我,但在我背后有許多九三學社社員和專家學者做我的后盾,他們給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情況?!瘪R大龍深感作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責任重大,他把建言獻策視為自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報效國家的方式。
在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二次會議上做大會發(fā)言
現(xiàn)在的馬大龍有雙重身份:一個身份是領導人,他說,這個身份是一時的;另一個身份是學者,他說,這個身份是一世的。“我最喜歡的事就是做學問、搞科研?!痹诔晒β男蓄I導人職責的同時,馬大龍依然保持著學者的本色和樸實的自我。
作為老師的馬大龍深受師生歡迎和愛戴。天性的質(zhì)樸讓他把自己的心和學生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使他代代相傳的弟子們有幸用心靈體味到中華學者的高潔情懷?!拔覀冎行牡睦蠋熀蛯W生都是馬老師的忠實粉絲。在做人做事做學問方面,馬老師堪稱完美?!北本┐髮W人類疾病基因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陳英玉是馬大龍的1998級博士生,她說:“如果你有機會與馬老師面對面交流,他淵博的知識、嚴謹?shù)膶W風、樸實無華的親和力和毫不驕矜的人格魅力,一定會征服你的內(nèi)心世界。”
“馬老師對學生給予了充分尊重,他辦公室的門永遠對學生敞開著?!?2003級博士生黃晶講師說:“不僅在每周一的例會上,我們能與馬老師充分交流,即使在其他任何時間,我們到他辦公室請教問題,他總是放下手邊的事情,耐心解答。而且,他把每個學生都裝在心里,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了如指掌?!?/p>
“頂天立地”是馬大龍在科研方面對學生們的一貫要求,“‘頂天’就是要創(chuàng)新,做別人沒做過的;‘立地’就是注重開發(fā)應用,體現(xiàn)科研價值。”與此同時,馬大龍對科研的執(zhí)著精神和嚴謹態(tài)度也深深震撼著師生們的心靈?!爸灰獩]有其他社會活動安排,馬老師周末都會呆在實驗室。如果有科研問題需要處理,大年三十那天馬老師也會來實驗室?!?研究中心的趙紅珊教授說:“他的這種責任感感染和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p>
馬大龍不僅科研造詣深厚,講課也非常生動,在他的課堂上總是座無虛席,經(jīng)常連過道都擠得滿滿的?!奥狇R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課堂上的他總有一種熱情散射到學生中?!?005級博士生許蘭俊說:“他不光是教授知識,更多的是傳授思路,他在課堂上特別喜歡講歷史,用人類醫(yī)學史上的那些發(fā)現(xiàn)與發(fā)明叩擊我們的心弦?!?/p>
“生活上非常簡樸,現(xiàn)在每天上班騎的自行車已伴隨他40多年”,“整個研究中心的靈魂人物”……提到馬老師,他的弟子們有著講不完的故事和感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從不高談闊論的馬大龍,就是這樣用自己點點滴滴的實際行動把做人做事做學問的理念深深滲透和植根到每個學生的心中。他淡泊名利的品性、寧靜致遠的境界和甘為人梯的精神滋養(yǎng)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正所謂 “至善無跡,然惠存也;至尊無威,然心懾耳?!?/p>
那么,究竟是什么秘訣讓馬大龍在學生心目中有這么巨大的人格魅力?“我今天的一切都得益于導師當年對我潛移默化的教育?!?馬大龍飽含深情地談起他的研究生導師龍振洲教授和德國導師羅特教授:“從兩位恩師那里,我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做人做事做學問的真諦。我深深地感恩于此,所以也要這樣感化我的學生們,進而影響身邊更多的人。”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正是以這樣的情懷,馬大龍書寫出“至人如?!钡谋旧松?。
攝影 遲玉潔
責任編輯 崔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