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程海星 濰坊醫(yī)學院圖書館辦公室,山東濰坊 261053
淺談高校圖書館承擔社會責任的必要性
何苗 程海星 濰坊醫(yī)學院圖書館辦公室,山東濰坊 261053
圖書館作為傳承、傳播文明的殿堂,理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而高校圖書館作為圖書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軟硬件設施、人員配置方面,還是在文獻資源數量及更新速度方面,都比公共圖書館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因此高校圖書館走出校門,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作為提升社會大眾知識水平,傳播文明的殿堂是十分必要的。
高校圖書館;社會責任;必要性
社會責任是指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通常是指組織承擔的高于組織自己目標的社會義務。而“圖書館社會責任”一詞首次出現在2009年,在中國圖書館的一些文件中略有涉及,但并沒有詳細的分析。在此之前,常會看到“圖書館的社會職能”、“圖書館的使命”等詞語,可見我國對“圖書館社會責任”這一概念提出較晚。我國公共圖書館社會責任的體現大多處于自發(fā)狀態(tài),而高校圖書館也只為高校內部服務,只是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資源共享的建設,“社會責任”一詞才逐漸引起高校圖書館的重視。
1.1 國外對“高校圖書館社會責任”的界定
美國圖書館學界早在20世紀60年代的“圖書館社會責任”討論后,認為圖書館的各種社會活動都屬于圖書館的“社會責任”范疇。美國圖書館協會SRRT(Social Responsibilities Round Table,社會責任圓桌會議)認為:“圖書館與圖書館員必須了解和幫助解決社會問題及社會不公正,以實現其為公共利益服務和維護民主的使命?!盵1]
通過這一觀點可以看出美國圖書館界認為高校圖書館及圖書館員,也應在以維護公眾利益的前提下,對社會問題采取一定的對策,幫助解決其問題,如設立一個論壇,主要針對當代社會的主要問題,如戰(zhàn)爭與和平、競爭、機會與正義的不均等、公民權利、暴力等,討論圖書館在這些問題上的責任;為圖書館提供行動建議,以增進其對社會責任問題的理解;推進隨之而來的關鍵問題的解決。[2]據聞,在美國舉辦的圖書館獎(包括高校圖書館)評獎中,獲獎圖書館都非常重視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許多高校圖書館,在寒暑假期間堅持舉辦讀書活動,并向當地中小學生開放;著名的耶魯大學也對外開放,他們樹立的理念是:打造“人人讀書的城市”,從理念到行動,完全成為社會化的圖書館,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進出,無須出示任何證件。耶魯大學甚至把圖書館作為一個“景點”向游人開放,讓游人們感受到學子們孜孜不倦的勁頭,產生對學習的興趣??梢?,美國的高校圖書館已經把社會責任作為自己應承擔的義務,他們活動的經驗很值得我國高校圖書館學習。
1.2 我國對“高校圖書館社會責任”的界定
我國圖書館界學者對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責任的規(guī)定還是非常明確的,“她(公共圖書館)提供的社會服務主要指向于文化教育,即以自身的優(yōu)勢資源與便利條件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教育、文化傳播與信息服務,并通過日常的具體的多樣式的服務,使社會各階層、各群體普遍受益,進而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社會的共同進步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這,應該是公共圖書館社會責任之所在?!盵2]但對高校圖書館責任的認定比較局限,僅限于高校圖書館的內部工作和內部職責,認為其核心是全心全意為在校師生提供信息服務,為學校教學和科研做好文獻資源的保障工作,并不認為高校圖書館必須參與社會活動、承擔社會責任。
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高校圖書館也逐漸走出校門,如黑龍江省綏化學院圖書館、山東省臨沂師范學院圖書館、青島大學圖書館逐步向市民開放;又如《北京市圖書館條例》第10條提出“本市鼓勵學校、科學研究機構以及社會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圖書館室對社會開放?!庇纱丝梢哉J為高校圖書館的社會責任也應為兩個方面:一是承擔著為培養(yǎng)人才、發(fā)現新知識的分內責任;二是面向整個社會,順應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幫助解決社會問題的分外責任,這也是社會發(fā)展要求高校圖書館自覺承擔的社會責任。
公共圖書館、高等學校圖書館、科學研究圖書館是我國圖書館體系的三大組成部分。近五年,高校圖書館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也進入了一個迅猛發(fā)展的時期,尤其是2004年開始的本科教學評估,為高校圖書館帶來新的發(fā)展契機。在此期間高校圖書館無論是建筑規(guī)模、館藏資源量,還是信息技術水平都呈現跨越式的發(fā)展。相比之下,由于多年來地方政府對文化建設投入不足,公共圖書館發(fā)展明顯落后于社會步伐,從館藏到設施設備更迭較慢。尤其是基層公共圖書館所發(fā)揮的社會教育功能十分有限。社會上對轉變高校圖書館單一服務方式、高校資源社會化、高校圖書館承擔社會責任的呼聲日益高漲。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國際發(fā)展戰(zhàn)略》中指出:“現在需要用一種新的觀點來看待高等教育,這種觀點要求把大學教育的普遍性與必要性結合起來,以對社會和其功能發(fā)揮的期望做出回應,這一觀點不僅強調學術自由和學校自治的原則,而且同時強調了高等教育必須對社會負起責任?!盵3]同理,這句話的意思也同樣適用于與高校本為一體的高校圖書館。
2.1 高校圖書館的數量增長迅速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教學科研的支撐,一所學校至少配有一座圖書館。隨著近幾年高等院校的擴建,很多學校擁有多個校區(qū),有條件的每個校區(qū)都配有一座圖書館。根據國家教育部網站公布的數據統計,1978年我國有高等學校598所,也就是說有598座高校圖書館。截止到2010年底,我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4610所,民辦高等學校656所,高等學校總數達到5266所,是1978年的8倍多。按一所學校至少一座圖書館來算,全國至少有5266座高校圖書館。如果這些高校圖書館也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對社會大眾將是不可估量的一大筆“財富”。
2.2 高校圖書館文獻典藏資源豐富
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迅速,高校對圖書館的館藏建設投入也有所增加,無論是紙質藏書、還是電子資源都增長迅速。按照國家教育部2004年8月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各類高等院校生均圖書100冊的指標要求,各高校圖書館紛紛擴充館藏,紙質圖書、電子文獻等資源的數量增長迅速。
1978年在我國598所高等學校中僅有在校生85.6萬人,而后每年增加20萬左右。1998年各高校開始擴大招生,每年增加近百萬新生。截止到2010年,在校生已接近2500萬人。依據教育部評估方案試行條例中對在校生均圖書的規(guī)定,高校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的總量十分豐富,蘊含著巨大的信息量。開放高校圖書館,實現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有利于社會公眾知識水平的提高。
2.3 高校圖書館藏書專業(yè)性強,更新快
近些年來,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的重點偏重于學術性和研究性,隨著高等院校的發(fā)展與新增學科的建設,圖書館每年都有購買新書的計劃,且購買量較大,能及時捕捉新信息、新知識,滿足社會發(fā)展、知識更新的需要。高校圖書館員對本校的專業(yè)領域較為熟悉,能更好地、有效地為教學科研提供專業(yè)化服務,在查找專業(yè)文獻資源方面得心應手。不僅能滿足本校師生的需求,還能滿足社會上相關專業(yè)人士的需求。
而公共圖書館的藏書更新緩慢,陳舊過時的圖書占有部分比例,又缺乏較為穩(wěn)定的購書計劃,知識的更新滿足不了讀者的需求;雖然公共圖書館的藏書范圍面廣,但對滿足某些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所需要的專業(yè)信息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圖書館資源社會化,承擔一定社會責任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是人民大眾的期望。
2.4 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綜合素質高
高校圖書館十分重視人才引進,館員日趨年輕化、高學歷化。高校館員都針對本校學科特點開展服務,專業(yè)性強。具有為社會同等專業(yè)領域的人員查找所需文獻資源的能力。同時部分館員還承擔著文獻檢索教學任務,也可以為社會人員開展文獻講座等培訓活動,提高大眾自我查找、檢索的能力。
在高校學術氛圍濃厚的這個大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員積極從事圖書情報方面的研究,學術水平穩(wěn)步提高。就拿在《國家圖書館學刊》這一核心期刊上發(fā)表文章的比例來看(圖1),高校圖書館發(fā)文的的比重逐漸呈現上升的趨勢[4]。因此高校圖書館具有參與社會活動、承擔一定社會責任的人才優(yōu)勢。
圖1 《國家圖書館學刊》第一作者系統分布圖(2000-2005)
2.5 高校圖書館硬件設施較為完善,自動化程度高
高校圖書館對硬件設施的投入也比較大,隨著高校的擴建和大學城的建立,一座座寬敞明亮的圖書館也拔地而起,采用先進的機器設備辦公,添增新的書架、桌椅以方便讀者的閱讀。絕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基本實現了編目、流通、檢索等工作的全程自動化,各高校的圖書館網頁在網絡上都能找到,讀者可以充分利用圖書館網上電子資源。相對公共圖書館尤其是許多縣級圖書館(見表1),高校圖書館網站的建設較為完善,更能滿足社會對信息的需求。
表12005 -2008年全國縣級公共圖書館網站數量變化
高校圖書館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經費購買電子資源,電子文獻資源在圖書館文獻典藏中的比例逐漸增大。開放高校圖書館,既可滿足大眾對信息的需求,又對社會進步具有促進作用,是加快社會發(fā)展步伐的必要條件。
隨著社會的進步,資源共享的呼聲越來越高,高校圖書館走出校門,轉變單一服務對象,面向大眾,承擔起服務大眾的社會責任,是高校圖書館未來發(fā)展的趨勢和使命,也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在國家大力推進文化大發(fā)展的今天,高校圖書館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校圖書館關注民生,參與社會活動,有限度的開放館藏資源,實現網上資源共享,是高校圖書館理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1]陳力.開拓進取,創(chuàng)新服務,全面促進圖書館事業(yè)科學發(fā)展——中國圖書館學會第七屆理事會工作報告[J].中國圖書館學會工作通訊.2009;(4):15
[2]韓宇.關于圖書館社會責任的調查與思考[J].圖書館建設.2010;(7):3
[3]宋顯彪.試論圖書館的社會責任[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4;(3):11-13
[4]周欣.《國家圖書館學刊》2000-2005年載文統計分析與評價[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7;(1):63
[5]粟慧.圖書館因社會責任而誕生、發(fā)展——責任驅動管理[J].圖書與情報. 2006;(3):1-5
[6]韓喜運,謝林會,等.圖書館的社會責任及價值實現[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1;(4): 12-14
[7]賴良君,董其軍,周風,等.地方高校圖書館為社會服務的思考[J].浙江高校圖書情報工作.2008;(2)
[8]楊曉玉.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比較研究[J].圖書館研究.2008;(1):93
何苗,本科,助理館員。